上年龄不能午睡?医生提醒:55岁以后,牢记午睡三不要

“老刘,今年快57了,怎么午饭吃完总想打个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小张笑着跟刚体检结束的大爷攀谈。

“年轻时午睡十几分钟,下半天精神百倍。可这几年一眯眼,心慌、头晕、晚上还睡不着!”老刘无奈地摇摇头。

身旁的王阿姨听了也附和:“我啊,午睡一多,竟然晚上反反复复醒,睡得比以前更差,好像老了反而更不能午睡了。”

大家常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可步入中老年,午睡习惯却引发争议,午睡到底是养生,还是“自找麻烦”?

医生坦言:午睡虽好,可不是人人适合。特别是55岁以后,午睡方式、时间、习惯,都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你以为的“补觉”可能正悄悄偷走健康,尤其是第2个误区,很多老年朋友都忍不住会犯。

午睡:是福还是祸?

午睡习惯在中国普及率高达68%以上,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趁着中午赶紧补个觉”,正在成为不少人赖以保持精力的“法宝”。

问卷调查却显示,55岁以上人群午睡超30分钟,心脑血管不适者风险提升17.6%,而午睡不规律则使夜间睡眠障碍概率增加13%

为什么会这样?权威睡眠医学专家指出,步入中老年后,神经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昼夜节律变得脆弱

再加上血管弹性减弱、心率波动加大,午睡方式一旦不对,脑供血波动、血压骤降或骤升,反而容易带来“白天困、晚上清醒,心脏还容易不舒服”等麻烦。

哈佛大学医疗学院的一项为期8年的跟踪研究显示:中老年人每日午睡时长高于1小时,卒中风险比不午睡或午睡控制在20分钟以下者高出23.5%

健康午睡(15-30分钟,固定时间)不仅提升下午注意力,更能让炎热季节心脑血管事件下降约12%

医生提醒,午睡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夜间睡不好者,更要注意午睡的“禁区”

午睡不当,上了年纪身体或有这3个变化

午睡确实是养生的好习惯,但方式不对,中老年人体质一旦敏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三类明显变化:

气短心慌,甚至午晕

午睡时长过长,血压自律调节能力弱于年轻人,血流缓慢,一醒来容易出现短暂性“低血压综合征”,表现为头晕、心悸、乏力。

中华医学会2023年发布的老年睡眠健康调研数据显示:午睡超40分钟,约有14.2%的中老年人醒来后半小时内出现头晕症状

白天更困,晚上更难入睡。午睡过度会削弱夜间褪黑素分泌,使“生物钟”紊乱,入睡时间推迟。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数据显示:午睡习惯混乱人群夜间失眠发生率提升15.8%,且频繁夜醒,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第二天精神面貌。

加重心脑血管风险,埋下隐患

医生多次强调:“有高血压、心脏病史的中老年人,午睡不当很容易诱发血压骤变。”研究证实,55岁后午睡超30分钟或突然醒来起身太猛,卒中风险上升约9%-13%。午睡姿势不当还常导致颈椎问题,让“养生觉”变成“伤身觉”。

医生提醒:55岁以后,午睡“三不要”,一觉醒来更健康

想要让午睡成为“保健法宝”,55岁以后务必牢记“三不要”:

一不要:午睡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20-30分钟范围内为佳。《中国健康睡眠蓝皮书》指出,午睡超过40分钟不仅影响心脏负荷,还会导致大脑神经兴奋性下降,反而容易“愈睡愈困”。短暂小憩,醒来感觉轻松,利于精力恢复。

二不要:忌刚吃完饭、蹲坐就睡。餐后一小时内身体血液大量流向消化系统,这时立即午睡,容易血压降低、脑供血不足。

建议饭后至少1小时再开始午睡,选择半躺、平躺的姿势,避免趴桌或俯身压迫胸腹。协和医院老年科研究表示:正确卧姿下午睡,有助于心脑血管稳态,睡醒后恢复更快。

三不要:随意被吵醒、起床太猛。强行被电话铃声、家中噪音惊醒,极易导致“自主神经紊乱”,加重心脏负担。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健康睡眠蓝皮书2022》

《老年人健康管理指南(2022年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老年睡眠障碍防治共识》

《北京协和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年报(2022)》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睡眠健康与年龄关系研究(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养生   午睡   年龄   医生   睡眠   健康   脑血管   中老年人   老年   习惯   夜间   哈佛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