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岛,一座位于舟山群岛北端的悬水小岛,以“爱情岛”闻名于世,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山海旅游目的地”,也是很多网友眼里的最美海岛之一。
为何一座东海的悬水小岛能与爱情深深绑定?这座小岛又有哪些浪漫印记?答案或许藏在海浪、花影、鸟鸣和青年无限的创意之中。
花鸟岛 图源:“嵊泗旅游”微信公众号
一
花鸟岛的浪漫基因,最早藏于岛屿名称的嬗变之中。
宋代《四明图经》等古籍中,将其称为“石弄山”,其名因岛上多礁石而得。到了明清时期,当地县志中又将其称作“花鸟山”“花脑山”。有一种说法是,“花脑”之名,源于渔民对岛上裸露岩石与贫瘠土质的戏谑。直至清乾隆年间,“花鸟”逐渐成为官方唯一称谓。字面雅化的背后,是文人对海岛风物的浪漫想象。
但彼时花鸟的山水实景却与“浪漫”二字毫不沾边,岛上植被稀疏,鸟类也极为罕见。直至20世纪初,当地首次从海外引入黑松木苗,并在岛屿西部植树湾试种成功。经过百余年的繁衍,时至今日,这座面积仅约3.28平方公里的小岛,植被覆盖率超74%,岛上各类动植物超500种。
春夏时节,成片的月见花和凤仙花迎风盛开,与漫山绿浪相映成趣。秋冬时分,成千上万只候鸟南迁至此,在海岛上空盘旋,架起一座“海上鹊桥”,“花鸟”的浪漫之名得以名副其实。
花鸟岛的浪漫,还与岛上的百年灯塔息息相关。始建于1870年的花鸟灯塔,有着“远东第一灯塔”之称,在战争硝烟里坚守,于时代浪潮中矗立。因着这份矢志不渝的坚守,更蕴含着“百年灯塔、百年好合”的寓意,花鸟灯塔也成为岛上情侣必打卡的“爱情地标”,上岛的情侣尤其喜欢在灯塔下许下爱情誓言。
晨光破晓时,濒临东海的五指石最先捧出金芒,将天穹沧海和漫山花卉渲染成蜜糖色;暮色四合后,荧光海藻在潮汐中苏醒,将朵朵海浪化作流淌的蓝眼泪。这些被时光窖藏的浪漫意象,在碧海青天间绣出真情的经纬,悄然叩响每一颗期待爱与美好的心灵。
花鸟灯塔 图源:“嵊泗旅游”微信公众号
二
和其他小岛一样,花鸟岛也曾困于交通不便、淡水匮乏、生态脆弱等发展瓶颈。渔业资源衰竭、岛民外流、老龄化加剧的困境,让这座东海孤岛一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全岛的开发改造势在必行,这位“岛届idol”也开启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比如,空心小岛的筑基破茧。修复破损道路、改造废旧码头、铺设海底电缆、连通供水管道,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让这座曾经“连自来水都没有”的空心岛逐步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此外,当地还以“爱情”之名重构岛上的旅游线路——5.2公里玛塔线化身“爱情步道”,十二星殿口袋公园、屋顶花园等“网红”打卡点如珍珠般散落;废弃渔船码头蜕变为“海上会客厅”,老旧民居蝶变成情侣主题民宿。这场脱胎换骨的“空间革命”,让小岛的“顶流潜质”破茧而出。
又如,艺创共生的浪漫织造。当超百名青年艺术家通过“驻岛艺术家计划”“海岛创客大赛”等踏上这片土地,一场以“爱情”为名的艺术化改造正在悄然发生。临崖海岸“时间的褶皱”装置,用锈蚀钢板与透明胶囊封存万份誓言;“纸短情长”证婚广场的巨型玫瑰雕塑,成为求婚必备“道具”;临崖海岸的“海上钢琴”,让游客以贝壳拼字、海沙作画,创作“限时情书”……如今的花鸟岛上,类似这样颇具艺术感的浪漫点位随处可见。
再如,甜蜜经济的串珠成链。从落地长三角首个海岛户外婚姻登记基地,到精准把握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红利,擦亮浪漫底色,花鸟岛以“爱情”为关键词构建了“甜蜜经济”生态圈。2024年岛上“520”集体婚礼引爆社交媒体,“七夕”汉服游园会带动汉服租赁量激增,“恋爱研究所”“结婚旅拍”等新业态不断冒出……一条涵盖婚登、婚庆、旅居、文创的“爱情产业链”让小岛立住了“爱情艺术岛”的人设。
花鸟岛“纸短情长”证婚广场 图源:“嵊泗旅游”微信公众号
三
小岛发展不能“抄作业”,必须写好自命题。花鸟岛的发展是舟山“小岛你好”行动孕育蜕变的一个缩影,也让那些同样交通不便、发展不利的悬水小岛看到了发展的更多可能。那么,更多的小岛,怎样开启自己的进击之路呢?
让海岛的“个性”更足一点。当“碧海金沙”成为小岛招揽游客的标配,如何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优势?舟山的“小岛你好”行动给出了答案——立足特色、精准定位,开辟新赛道,方能脱颖而出。花鸟岛的成功突围正是典型案例,巧妙地将抽象的爱情意象转化为具象的浪漫体验。
同在东海之滨,如花鸟岛一般走出自己的路的小岛不在少数。如嵊山岛,通过渔港修复、海钓展示场馆和沉浸式“渔家乐”体验等,让“百年渔场”重现繁华;东极岛借势《后会无期》影视IP,衍生出取景地打卡、电影主题民宿等产业链;蚂蚁岛则将红色精神融入研学课程与实景戏剧,开启了新的发展之路。
让海上的青山更“绿”一些。花鸟岛人气爆棚的密码,也藏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中,它将高污染企业拒之门外,更通过“绿色积分”等创新机制,让环保融入岛民日常生活——废品能换民宿折扣,垃圾分类可兑生活用品。这样的绿色发展故事在这片海域比比皆是:枸杞岛推行“贻贝伏休”制度,万亩碧波化作“海上粮仓”,既养护了海洋生态,又鼓起了渔民的腰包;东极岛则让海风与阳光“发电”,用清洁能源点亮“零碳未来”。
对于海岛而言,最具性价比的开发,并非与自然博弈,而是与生态共舞,让大海保持蔚蓝,让渔村炊烟如常。
嵊泗县枸杞岛万亩海上牧场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让青春的底色更浓一点。为了破解“空心化”的困扰,不少小岛都将吸纳年轻力量视为头等大事。比如,花鸟岛向全球青年发出创意邀约,征集“青年给花鸟岛的100个提案”;同时吸引外来设计师、在地艺术家成为“岛屿主理人”。再如,在黄龙岛,一群“逃离”城市的青年发起“小岛共建”实验,将曾经的“荒岛”改造成充满人情味的“共建共创共享”社区,带来咖酒馆、艺术商店、文学自习室等新业态。越来越多向往大海的年轻人,成为岛上的“新住民”,在这里拥抱新的生活。
从“如何留住人”到“如何成就人”,从“补充劳动力”到“激活创造力”,青年人的到来,不仅是简单的“人口回流”,更是一场发展理念的变革——他们带来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助力海岛发展的创新思维、新鲜活力。
海岛乡村振兴的终极答案,藏在“让乡村值得年轻人奋斗”这个朴素的答卷之中。而当浪花拍打着礁石,发出古老的召唤,花鸟岛的回答,也清晰写在年轻人的眼中、创业者的脚步里、每一对新人的誓言里。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