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地理01:盘点从三国沿用至今,古今定义却有天壤之别的地名

汉末三国乱世距今已有1800多年。随着历史巨轮的滚动,许多当年显赫一时的地名早已湮没在故纸堆中,不见踪影,但也有这样一些地名历经千百年光阴洗礼依旧坚挺,一直沿用至今日。

在这些沿用千年的地名中,有一部分从古至今都属于同一城市或地域从未变更,仅仅是辖区范围大小有所差异(如成都、洛阳),但也有一部分地名,其古今定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者早已大相径庭,若不仔细分辨很容易贻笑大方。下面飞云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古今定义有天壤之别的三国地名。

1、荆州

“荆州”为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即有“荆及衡阳惟荆州”的说法。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荆州为其中之一,下辖南郡、南阳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也即“荆襄七郡”,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省全境、湖北省大部、河南省南部,外加重庆市东部、广东省北部以及广西东北部的广大区域。直至东汉末年刘表据荆州时为止,荆州的辖区除了增加一个章陵郡外大致无变动。

但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版图上各行政区划根据管治需求均出现了持续的细化现象,荆州也不例外,其辖区变得越来越小。今天的荆州只是湖北省下辖的12个地级市之一,辖区仅相当于东汉末年时荆襄七郡中南郡的郡治江陵,与当年的荆州相比足足缩水了数十倍。

大红框为东汉末年的荆州辖境,小红圈为今天的荆州市

2、扬州

与荆州一样,扬州也是《尚书·禹贡》中提及的天下九州之一。汉武帝划分的十三个州刺史部中,扬州同样榜上有名。东汉末年时扬州范围极为辽阔,是当时全国辖区最大的三州(益、扬、荆)之一,其范围相当于如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的全部,外加安徽省淮河以南、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以及上海市。

如此广大的区域归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划自然是不方便管理的,因此上文提到的辖区越划越小之现象在扬州这里同样有所体现。今天的扬州不过是江苏省下辖的13个地级市之一,与东汉末年最鼎盛时期相比,体量同样缩水了几十倍。

大红框为东汉末年的扬州辖境,小红圈为今天的扬州市

3、徐州

《禹贡》九州中沿用至今的地名除了荆州和扬州外,还有一个徐州。尽管汉末三国时期的徐州比起荆、扬二州辖境要小得多,但也不是今天的徐州可以碰瓷的。

东汉末年时的徐州下辖彭城国、东海国、下邳国、广陵郡、琅琊国及东莞郡,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部分地区,面积比起如今仅隶属于江苏一省的徐州市大了六倍有多。

红框为东汉末年的徐州辖境,面积约为今天徐州市的六倍

4、东莞

眼尖的广东朋友在读上一段时应该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地名吧?是的,“东莞”。三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东莞这个地名。曹魏名将臧霸的铁杆小弟尹礼以及后来的名臣胡质,都先后担任过东莞太守一职。

可是不要误会,汉末的东莞绝非今日广东省之东莞,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山东省的沂水县和莒县一带,它初次以行政建制出现的时间可以回溯至公元前127年,当时汉武帝封城阳共王之弟刘吉为“东莞侯”,设立东莞县(当时属徐州琅琊国)。到了东汉末的建安年间,曹操占据徐州后将东莞县从琅琊国分拆出来另置东莞郡,“东莞”达到其作为行政建制的历史巅峰。

到了东晋时,大批北方汉人因避战祸而南渡。清代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就有东晋政权“分南海郡置东官郡治焉”的记录,这个新置的“东官郡”就是今天广东省东莞市的雏形。据专家分析,沿用这一地名很有可能是为了安置从山东东莞郡南渡至东晋境内的移民。总而言之,古代的东莞跟今日广东省的东莞市是完全不同的地理概念,读史之人可不要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了。

红圈为今日之东莞市位置,蓝圈为东汉末年之东莞郡位置

5、中山

与东莞市隔海相望的中山市旧称香山,1925年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迄今不过百年历史。然而,“中山”首次作为地名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的时间比这要久远得多。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版图上便已有名为“中山国”的古国,其国土位于燕国和赵国之间,国都位置约是如今河北省灵寿县一带。

战国乱世中的中山国虽然很快就湮没无闻,但在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汉朝,“中山国”作为行政区划却仍然存在,大体位置在今河北省定州市附近。大名鼎鼎的刘皇叔常常自诩“中山靖王之后”,就是因为他的先祖刘胜在西汉时被封为中山王,封国在中山之故。另外,中山国在东汉末年还出过一个有名的家族——中山无极甄氏家族。魏明帝曹睿的生母、文昭皇后甄氏,即坊间所指“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的那位美人甄宓,正是出自中山甄氏家族。

汉末的中山国在行政上归属冀州,位置很明显在今河北省,与今天广东省的中山市同样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地理概念,还请注意区分。

红圈为今日之中山市位置,蓝圈为东汉末年之中山国位置

6、广州

东莞、中山均榜上有名,又怎能少得了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呢?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吴王孙权将辖境内的交州领土一分为二,另设立广州。这是“广州”作为地理名词首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史称“交广分治”)。

但是,这个从交州分出来的广州是不能跟今天的广州划等号的。原因很简单——分割之前的交州疆域非常大。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交州下辖南海、郁林、合浦、苍梧、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实际上东汉末年时还应加上一个高凉郡),其范围相当于今天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绝大部分区域,外加越南的中北部地区。

因此,即便是分割之后产生的广州,其疆域仍包括南海、苍梧、郁林三郡,囊括了除粤北和雷州半岛外的广东大部地区,还要加上广西的大部分区域(钦州、防城港以北,桂林以南),该范围显然远远大于今天的广州市(今日之广州仅相当于当时的南海郡治番禺)。

三国吴交、广分治图

7、北海

今天的北海市位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最南端,根据上条内容,其地在汉末三国时当属交州。但不少读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在东汉末年时中国版图上就已有“北海”这个地方,以让梨闻名的孔融就曾当过北海的父母官。那么,这两个“北海”能划等号吗?

假设孔融的北海在今天的广西,那么任平原相时曾派兵救援过孔融的刘备,就是不远万里跨过大半个中国跑到交州去救的孔融,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朋友都知道这是十分荒谬搞笑的。

实际上,孔融任北海相时治理的北海,在东汉末年时是青州下辖的属国之一,其辖区约为今天山东省潍坊市、青岛市、烟台市一带,而当时刘备管治的平原郡,位置同样在青州,大概在今天的山东省德州市,跟孔北海几乎可说是左邻右舍。邻人有难,标榜仁义的刘皇叔发兵救援自是义不容辞。

总之,汉末的北海国和今天的北海市仅是名称相同,实际位置和历史背景却截然不同,不注意区分可是要闹大笑话的。

图为东汉末年青州辖境,红框范围为平原郡,绿框为北海国

以上就是飞云找到的一些从汉末三国时期沿用至今,但古今定义却有天壤之别的地名。当然,这只是抛砖引玉,熟悉三国史的阁下想必还知道更多类似的地名,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1、《汉书·地理志》

2、《后汉书·郡国志》

3、《读史方舆纪要》

(原创图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天壤之别   地名   古今   定义   地理   荆州   东莞   北海   东汉   徐州   中山   扬州   山国   广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