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熬死苏联,同样也可以打败中国?李显龙一语道破背后真相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在一连串经济困局、政治动荡和外部压力中轰然倒塌。

美国因此自豪地宣布“冷战胜利”,一场不靠直接交战却赢得彻底的战略博弈,成为它日后炫耀的经典战例。

三十多年过去,这套“组合拳”——军备竞赛、经济围堵、意识形态渗透、外交孤立,如今被美国重新包装,摆上了对华政策的案头。

但问题是,中国真的是另一个苏联吗?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一句话点破盲点:中国不是苏联,也不会在对抗中消失。那么,李显龙为什么会这么说?

苏联的倒下,是“自毁+外压”的剧本

回头看,美国能“熬死”苏联,并不是因为它自己有多神通广大,而是因为苏联自身“根基不稳”。

当时的苏联,就像一个房子看起来壮实,实际上地基已经被虫蛀空了。美国不过是找准了几个要害,给了点助攻。

比如军备竞赛。美国搞了个“星球大战”计划,说要在太空部署武器系统,苏联听了吓一跳,赶紧跟上。

可问题是,苏联那时候的经济本来就吃紧,军费一涨,民生就瘫了。八十年代后期,苏联的军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度飙到两成,而美国连一半都不到。你说这怎么比?

再看经济命脉。苏联靠卖石油天然气撑财政,美国就盯上了这根“脐带”。联合沙特把国际油价从三十多美元压到十几美元,苏联外汇瞬间枯竭,财政像被掐了脖子,喘不过气。

还有阿富汗战争。美国一边喊着反侵略,一边悄悄往反抗军口袋里塞钱、塞武器。苏联一脚踩进去,十年没拔出来。

战争拖着,国内财政崩了,民众怨声载道,民族问题也开始爆发。

这些招数,确实让苏联步步溃退。但更关键的是,苏联的经济是计划体制,没活力,没弹性;民族结构复杂,内部矛盾像埋着的火药桶;再加上意识形态封闭,跟世界脱节。

美国只不过是“顺势而为”,把它往崩溃的路上推了一把。

中国不是苏联,“冷战剧本”根本不对味

现在,美国又想用同样的套路来“熬”中国。这算盘打得响,可真能奏效吗?恐怕没那么容易。

先说经济战。从2018年开始,美国打起贸易战,加关税、设壁垒,声称要“重塑全球供应链”。可现实是,美国消费者叫苦连天。

加的税,最后都转嫁到进口商品上,老百姓自己掏腰包。一个洗衣机贵了几十、一百美元不说,通胀也被推了一把。

中国这边呢?没有坐以待毙。一边加快和东盟、非洲、中东的经贸合作,一边推动国产替代。2024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已经超过对美贸易,成了第一大伙伴。

科技上,华为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非但没倒,反而推出了自研芯片的手机。

在芯片、操作系统、通信设备这些领域,中国现在越来越不依赖美国,反而逼出了自己的技术底气。

再看军事围堵。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存在确实密集,南海巡航、台海演习,一年下来上百次。可问题是,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山东舰、福建舰下水,东风导弹家族不断扩容,海空无人机技术也在加速突破。在自己家门口,美国真想“压制”,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而在全球朋友圈方面,苏联当年被孤立,中国却“人缘”不错。靠着“一带一路”,中国和上百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基础设施到贸易投资,遍地开花。

这些国家可不愿意轻易跟美国“选边站”,他们更关心发展和稳定,而不是当大国竞争的棋子。美国拉盟友搞“脱钩”,可德国、法国、日本这些国家的企业却还在中国忙着扩产。

所以说,现在的中国,跟当年的苏联完全不是一回事。苏联是“卖资源”的经济,中国是“造万物”的工厂。

苏联是计划体制,中国是市场经济加政府调控。苏联是封闭体制,中国是全球化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硬要拿旧地图找新大陆,只会迷路。

李显龙说的话值得美国警醒

李显龙的那句话,其实道出了一个核心逻辑:今天的中国,体量大、体系完整、内需强、韧性足,不是靠外部施压就能压垮的。

而且,中国并没有搞意识形态输出,也不搞军事扩张,和平发展是写进宪法的路线。这一点,跟苏联当年四处插手、四处干预的风格,完全不同。

美国自己也不是当年的美国了。现在的它,债务飙升,党争激烈,社会撕裂。2025年,特朗普重新上台,国内政策大起大落,搞“美国优先”搞得盟友也心累。

你看法国、德国,嘴上说要“协调”,行动上却各走各的。连日韩都开始琢磨“自主战略”。在这样一个内外不稳的状态下,美国要长期维持对华高压,真不容易。

更何况,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脱不开。美国有多少企业在中国生产、销售?

一旦真脱钩,不是中国伤筋动骨,而是美国先疼得跳脚。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政界讲“竞争”,但商界更愿意讲“合作”。

这场博弈,注定不会像美苏冷战那样分出一个“胜者”。它更像是一场长期的较量,一个需要不断适应、不断妥协的新现实。李显龙提出的“竞争共存”,其实是对未来局势的更务实判断。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时代已经变了。美国能熬死苏联,是因为苏联自己先病了;而中国,是个健康、强壮、理性且有韧性的对手,靠拖、靠压,是拖不垮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美国能不能“打败中国”,而在于它什么时候愿意承认,这不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是一场必须共处的世纪对话。

从这点看,李显龙不仅说出了一句判断,更指出了一条出路。美国要的不是旧剧本,而是新方法;世界要的,也不是敌对,而是理性选择。

这不是谁赢谁输的战斗,而是一个文明如何共处的命题。美国或许能耗死一个苏联,但绝不是今天的中国。因为这一次,对手换了,世界也换了。结局,也注定不会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历史   苏联   美国   中国   真相   经济   东盟   意识形态   当年   冷战   剧本   军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