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再无巴菲特,95岁股神谢幕

关于新一期人物故事,我还在写,估计得再等一周左右发布吧。

以后我还是尽量缩短内容长度吧,可以做到短平快也不错,毕竟太长的话,写起来累,读起来也会累,连载模式也放弃,因为破事儿太多。

今天写一篇关于巴菲特谢幕的内容,总共耗时不到半小时,我只要出主题和思路就行了,确实轻松很多,哈哈,大家懂我的意思吧。

这是一篇“快餐”,希望大家同样喜欢。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1日(即美国当地时间11月10日),95岁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发布了最后一封伯克希尔·哈撒韦CEO公开信,宣布自己将“安静辞职”。

这封谢幕信里,他感慨“出乎意料地活到95岁”,却很少有人知道,87年前的1938年,8岁的他曾因急性阑尾炎险些丧命,是一场深夜的紧急手术,为后来的投资传奇续上了生命的火种。

当股神转身离场,当挚友查理·芒格已先一步去世,一个时代落幕的背后,是怎样的人生传奇与知己深情?

一、巴菲特发布谢幕信:95岁股神的优雅退场


“我将不再撰写伯克希尔的年度报告,也不会在年会上滔滔不绝地讲话。用英国人的话说,我将‘保持沉默’。差不多吧。”

这封短短数千字的信,藏着权力交接、财富规划、人生感悟三重核心,更藏着岁月沉淀的智慧。

1. 权力交接:给继任者的“定心丸”


巴菲特明确宣布,现年63岁的格雷格·阿贝尔将于2025年底正式接任CEO,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和坦诚的沟通”。

为了帮新CEO赢得股东信任,巴菲特承诺保留相当数量的A类股份,用自己的信誉给伯克希尔的未来背书。

2. 财富规划:慈善是最终的归宿


巴菲特谢幕信中最受关注的,是他的慈善布局:将1800股A类股(约13亿美元)转换为270万股B类股,立即捐赠给四个家族基金会;同时加快向子女基金会转移总计1490亿美元遗产的步伐——因为他的子女们也已年过六旬

伟大不源于万贯家财、显赫声名或显耀权位,而在于善行。善良无价。”这句话道破了他对财富的终极认知。

3. 人生回顾:95岁的幸运,始于1938年的重生


巴菲特在信中反复强调自己“活到95岁是纯粹的运气”,这份运气的起点,是1938年那个惊险的夜晚。

当时的奥马哈市,医院还按宗教分为“天主教医院”和“新教医院”,家庭医生哈利·霍茨是位友善的天主教徒,出诊时总提着黑色医药包,还亲切地叫他“小船长”。

某天巴菲特突发剧烈腹痛,霍茨医生初诊后宽慰他“次日便好”,回家吃了晚饭、打了桥牌后,却始终对那些“古怪的症状”放心不下。

深夜,医生折返将他紧急送往圣凯瑟琳医院,一场阑尾切除手术,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这个8岁的孩子。

住院的三周里,三年级老师让全班30名同学写信慰问巴菲特,巴菲特幽默地说当时自己扔掉了男生们的信,反复读女生们写的信;姨妈送小巴菲特的专业指纹套装,他还让所有照顾自己的医院修女按了指纹——当时的他还幻想“万一有修女犯罪,FBI能用上这些指纹”。

这场濒死经历,让巴菲特更懂生命的偶然与宝贵。

4. 最后箴言:给所有人的投资与人生指南


巴菲特这封信更是一本浓缩的智慧手册:

二、生平:从报童到“股神”的逆袭之路


1938年的重生,只是巴菲特传奇人生的序章。从奥马哈的普通男孩到掌控万亿帝国的投资大师,他的每一步都藏着“价值投资”的密码。

儿时和年轻时的巴菲特

1. 天赋初显(1930-1950):巴菲特11岁买了第一支股票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生于奥马哈,父亲是股票经纪人兼国会议员。6岁时他就挨家挨户卖口香糖、可乐和杂志。

11岁的巴菲特就用攒的钱买入人生第一支股票——城市服务优先股,14岁靠送报等兼职攒下1000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人一年的收入)。

1950年,20岁的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时,他已是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奠定了一生的投资基石。

2. 创业起步(1956-1965):巴菲特26岁开“客厅公司”


1956年,26岁的巴菲特回到奥马哈,在自家客厅创立“巴菲特合伙公司”,初始资金仅约10万美元

10年后的1965年,巴菲特的公司市值暴涨至718万美元,其中102.5万美元属于他个人;同年,他控股濒临破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厂,为万亿帝国埋下种子。

3. 帝国崛起(1965-2000):从“烟蒂投资”到“买优质企业”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曾因一个决策彻底改变: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投资2500万美元的这笔交易,让他从“捡低价烂公司”的“烟蒂投资”,转向“以合理价格买优质企业”。

1980年投资1.2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7%股份,后来增持至4亿股,总回报超1000亿美元;1994年,伯克希尔市值突破100亿美元,他的个人财富达30亿美元“股神”之名响彻全球。

4. 时代传奇(2000-2025):巴菲特是危机中的“逆行者”


2008年金融危机,当市场一片恐慌时,巴菲特豪掷50亿美元投资高盛,践行“别人恐惧时我贪婪”;2016年巴菲特重仓苹果,截至2025年持股价值超1000亿美元,成为伯克希尔最大持仓。

到2025年巴菲特谢幕时,伯克希尔市值1.07万亿美元,现金储备3816.7亿美元。

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1680亿美元,累计慈善捐赠超550亿美元,到2024年,巴菲特已经连续四年位居《福布斯》美国最慷慨亿万富豪榜——巴菲特活成了“财富与善良”的双重标杆。

三、伯牙子期:巴菲特与芒格的64年知己情


有人说,巴菲特的谢幕,是因为“子期已逝,伯牙断弦”。

沃伦·巴菲特与查理·芒格

2023年11月28日,99岁的查理·芒格离世后,巴菲特曾说“我的一部分也随他而去了”,这份深情,藏着64年的相知相守。

1. 相识:1959年的“沙漠遇绿洲”


29岁的巴菲特与35岁的芒格,在奥马哈一家咖啡馆初次见面。巴菲特回忆:“他几乎第一眼就让我感到非同寻常”;芒格则形容:“两个异类在沙漠中找到绿洲”。两人彻夜长谈,从投资理念到人生哲学,一拍即合。

2. 相知:“他是设计师,我是总承包商”


巴菲特与芒格是投资上的“黄金搭档”:巴菲特擅长财务分析和谈判,芒格则用心理学、物理学等跨学科视角把控风险;

芒格颠覆了巴菲特的“烟蒂投资”理念,提出“不要用打折价买烂生意,要为优质资产付溢价”,这一转变让伯克希尔走上巅峰。

他们更是超越商业的知己:巴菲特视芒格为“从未拥有的兄长”,说“要论30秒看透本质,全世界没人比得上他”;

芒格则称巴菲特“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没有之一”。

这份兄弟情谊,“比婚姻坚固,比宗教虔诚”。

3. 相离:谢幕信里的“大哥”缅怀


芒格去世后,巴菲特在公开场合极少提及悲伤,但在2025年的谢幕信中,他还是写下了那句深情缅怀:“60多年来,查理(芒格)对我影响巨大,他是一位极好的老师,也是我保护有加的‘大哥’”。

就像伯牙失去子期后“破琴绝弦”,芒格走后,巴菲特也选择了告别舞台——那个两人共同缔造的“双子星时代”,终究画上了句号。

四、结语:时代落幕,但智慧永存


巴菲特的谢幕,芒格的离世,标志着一个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时代终结。但他们留下的,从来不止万亿财富。

那份“以合理价格买优质企业,长期持有,重视内在价值而非短期波动”的投资哲学,那份“财富终要回馈社会”的价值观,早已刻进全球投资者的心里。

就像1938年那场手术让生命延续,他们的智慧也会在投资史上不断“重生”。

市场再无巴菲特与芒格的双子星,但每个坚守价值的投资者,都是他们智慧的传承人。

五、附上巴菲特与芒格的经典语录:

巴菲特和芒格一直在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在市场上要不贪、不蠢、耐心、专注、保持逆向思维以及终身学习。

向他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财经   市场   希尔   美元   智慧   价值   财富   烟蒂   帝国   医院   贪婪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