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美国游客涌入中国,玩了几天后,不吹不黑,中国比美国强多了

2025年的夏天,中国街头多了不少“老外”的身影,有的在夜市撸串、有的在高铁站自拍、还有的在便利店里研究“二维码怎么花钱”。

他们不是来“探秘东方古国”的,而是直接飞来“上分”的,玩几天就回去拍视频说,不吹不黑,中国比美国强多了

这不是哪个营销号的标题党,而是一场由144小时免签政策引爆的全球现实秀。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从海南试点到全国铺开

之所以这么多人突然来中国,核心原因就一个:免签政策太方便了。

早在2018年,海南就先试了水,对59个国家开放免签。

那时候不少人担心,这么放开会不会有风险?

结果六年下来,海南光免签接待的外国游客就有104万,占了当地外国游客总量的82%。

没出什么乱子不说,还带火了不少海岛民宿和海鲜市场。

海南的成功给了底气,2024年,免签政策直接推向全国,一下子覆盖了63个国家。

这里要分清楚,海南的免签是区域独有政策,能在海南待30天。

而全国政策更灵活,允许跨省旅行。

不仅包括美国、加拿大这些发达国家,连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也涵盖在内。

郑州、丽江这些城市还新增了开放口岸,老外下飞机就能直接入境,不用再绕路。

过境免签起初是144小时,也就是6天,刚好够深度游一两个城市。

后来发现很多游客意犹未尽,就延长到240小时,整整10天。

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签证流程,中国这优势太明显了。

申请美国签证,要填几十页的表格,还得预约面签,等一两个月才能有消息。

申请欧洲签证,得自己跑领馆交材料,有时候还要证明银行里有多少存款。

而来中国呢?只要拿着护照和返程机票,下了飞机就能直接入境,连排队盖章的时间都不长。

这样的便利体验,直接催生了不少“说走就走”的旅程。

有个阿根廷烤肉师傅原本只是在中国转机去日本,结果在机场刷到重庆轻轨穿楼的视频,临时决定留下来看看。

玩了几天后他说:“早知道这么方便,2024年就该来了。”

政策一方便,热潮立马就起来了。

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入境380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其中71%是免签入境的。

支付数据更直观:美国游客用支付宝消费的金额涨了200%,微信支付的外国用户日均消费笔数增加136%。

客流和消费的增长,还引爆了海外社交媒体。

TikTok上关于中国旅行的视频有9万多条,播放量接近10亿次。

一个美国博主拍了个视频,就两个镜头:凌晨两点还在营业的街头小吃摊,和几乎没动过的信用卡。

配文是“我被骗了很多年”,转发量破百万。

老外四认知颠覆

在这些刷屏的分享里,外国游客最常提到四个“颠覆认知”的真相。

第一个震惊,通常来自交通。

从北京到上海,1300公里,高铁4个半小时就到。

车厢干净,WiFi流畅,准点率精确到分钟。

有个美国游客说,从华盛顿到纽约才360公里,火车要走3个多小时还经常晚点。

旧金山来的杰克本想打车去酒店,路人教他骑共享单车,花了不到3美元就到了。

他说在纽约打车要等半小时,司机还可能绕路。

后来他去重庆,看到轻轨穿楼、山区栈道尽头都有蜜雪冰城,让他直呼“太魔幻了”。

比交通更让他们意外的,是数字生活的便利。

成都夜市里,一个德国小哥掏钱包买烤串,摊主摆手说“扫码就行”。

扫码成功后他笑了:“我们国家超市还在刷磁条卡呢。”

杰克有次丢了钱包,本以为会很麻烦,结果靠微信支付逛了三天,什么都没耽误。

街头到处都是共享充电宝,手机没电了随时能充。

便利之外,中国的安全感更让外国游客安心。

中国的暴力犯罪率只有0.5%,美国是6.8%。

2023年全球治安排名,中国第三,美国第六十四。

洛杉矶来的莎拉凌晨两点在西安回民街吃烤串,看到推婴儿车的妈妈和遛弯的老人,她表示这里比她家小区还安全。

硬件和环境够好,人情味更让人暖心。

纽约姑娘艾米丽在西安迷路,出租车司机不仅送她到兵马俑,还塞给她水和纸巾,提醒她景区的水贵。

法国姐妹离开民宿时,老板娘送了手写卡片,她们当场哭了:“在欧洲很少见到这样的真诚。”

他们还发现,中国的公共秩序也很好。

长沙五一广场夜市上万人吃小龙虾,却没人插队。

上海地铁里,只要有老人上车,年轻人都会主动站起来让座。

连带着“查证”心态去新疆的德国博主,也被当地人拉着吃了三顿羊肉串。

最后他开玩笑称本来想当“间谍”,结果成了游客。

真实破偏见促发展

这些真实体验不只是外国游客的回忆,更成了地方经济的“催化剂”。

成都春熙路的酒店,旺季外国游客入住率比去年涨了60%。

义乌小商品市场、深圳华强北成了“反向代购”圣地。

美国游客算了笔账:买个国产扫地机器人,加上机票钱都比在美国便宜30%。

离境退税政策也很给力,2025年上半年退税金额涨了75%。

纽约的露西在杭州四季青买了10件衣服,退税后兴奋地说:“相当于白赚了来回机票钱。”

餐馆和商店纷纷增加外语服务,生意红火。

比经济拉动更深远的,是全球对中国的认知在悄悄改变。每个来过中国的游客都成了“活广告”。

阿根廷烤肉师傅的洪崖洞打卡视频,西班牙游客吃小龙虾吃到流泪的片段,在海外社交平台疯传。

这些真实的分享比任何官方宣传都有说服力。

皮尤研究中心2025年的调查显示,25个受访国家中,墨西哥、肯尼亚等7国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人首次超过50%。

连外媒都在改变,BBC开始增加中国民生场景的客观报道。

美国媒体甚至担心地说:“中国在用旅游打信息战。”

美国财长在闭门会议上承认,中国用开放打破了西方设定的叙事框架。

这种认知改变还带动了国际合作的连锁反应。

马来西亚延长了对华免签期,泰国增设了落地签窗口。

2025年东博会上,文莱、新加坡等国和中国谈免签合作。

有了政策便利打底,深度文化体验更让中外连接更紧密。

故宫的书法体验、丽江的评书、南京的汉服拍照,让外国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这些点点滴滴的互动,恰恰印证了一个简单道理:真实最有力量。

中国不需要刻意解释什么,只要把真实的生活展现出来,偏见自然会消失。

当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选择来中国亲眼看看,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就在一步步缩短。

结语

当外国游客在中国街头感受到安全、便利和温暖,他们回去后的每一次分享,都在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而这种改变,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金台资讯:《外国游客“中国行”热情高涨,浦东国际机场口岸迎来外国人入境高峰》2025-02-24

2.环球网:《高铁车厢里全是老外!网友:以为出国了》2025-01-1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旅游   中国   美国   游客   外国   海南   政策   便利   阿根廷   机票   纽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