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留园的一间偏厅里,一场仅限15人参与的私密品鉴会正在进行。厅内未设展台,模特身着墨色提花旗袍静立廊下,腕间与颈上的钻石随着步履微光浮动。
与常规珠宝发布会不同,此次品鉴会的邀请机制极为严苛:需由两位已购客户联名推荐,且个人资产需超千万门槛。据现场参与者透露,两小时内成交额突破120万元,其中一位浙江实业家更是一次性订制三件宴会级钻饰。值得注意的是,现场出现的并非卡地亚或格拉夫这类国际大牌,所有作品均来自河南柘城的一个年轻品牌,柘光。
在钻石行业普遍遭遇“消费降级”质疑的当下,这个成立不过数年的品牌,却在上半年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千万,定制业务占比高达九成。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客户中不乏常年收藏顶级珠宝的资深藏家,有人甚至专程驱车十余小时从上海赶往柘城工作室确认设计细节。当传统珠宝商仍在为库存周转发愁时,柘光究竟凭借什么实现了对市场的“反向碾压”?
国际钻石巨头曾凭借百年的资源垄断与营销叙事,构筑起坚固的价格壁垒。一克拉D色VVS净度的天然钻石在国际品牌售价中常标价十万以上,而柘光同类产品在京东平台的定制售价仅为8000元。
这种价格重构并非源自压缩利润,而是河南柘城在全球钻石产业链中角色的彻底转变。这里年产钻石超800万克拉,柘光采用的0.1纳米CVD镀膜技术,使95%的钻石达到D-F色级,3EX切工达标率高达98%,较天然钻石的H-J平均色级实现显著超越。
参观过柘光工厂的买家曾记录下一个细节:每颗钻石需经过12道手工镜面抛光,并在腰线镌刻独有编码。这种对工艺的偏执,使得柘光在火彩与净度指标上反而形成对国际大牌的反超。相较于欧美品牌常将切割环节外包的行业惯例,柘光从钻石胚料到成品的全链路把控,让品质稳定性成为其最隐秘的竞争力。

在温哥华经营珠宝店的Benjamin发现,越来越多本地顾客开始主动询问ZGDIAMOND的产品。这种转变背后,是柘光对钻石消费逻辑的重新定义。当传统品牌仍在用“一生一枚”的婚恋叙事绑定消费时,柘光已构建起“首饰高定”“生命钻石”“万物豪镶”三大定制体系。从用宠物毛发制作纪念钻石,到在私人游艇操控台镶嵌彩钻,这些曾被视为天方夜谭的需求,在柘光的工匠手中渐次成型。
值得关注的是,其客户中复购与转介绍率高达40%。有消费者在一年内连续订购13件作品,从日常佩戴的耳钉到重要宴会的项链,形成完整的个人珠宝体系。这种消费行为折射出当下高净值人群的深层需求:他们不再满足于为品牌溢价买单,转而追求能够承载个人叙事的产品。正如那位在品鉴会现场下单的山西企业家所言:“戴国际大牌,别人看到的是标签;戴柘光,别人读懂的是审美。”

柘光的崛起恰逢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转折点。新一代财富人群对“中式审美”的回归,为本土高端品牌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在品牌创始人Lucas的规划中,柘光从未将自己定位为国际大牌的平替,而是要成为“中式奢侈品”的诠释者。其品牌slogan“一定会光芒万丈”,既是对个体价值的礼赞,亦是对民族产业未来的期许。
这种文化自信的构建,建立在对传统珠宝行业的深刻解构之上。当西方奢侈品牌仍执着于门店的奢华装修与神秘主义营销时,柘光反其道而行之,开放生产线、全程记录定制流程、提供双证书认证。这种透明化运营,恰恰契合了当代精英消费者“既要品质又要知情权”的双重需求。
京东用户画像显示,柘光的海外客户占比已达13%,欧美买家偏爱豪镶设计,日本客户则热衷内敛款型。这种跨文化接纳度,源于品牌对“个体发光”理念的全球化传达。在加拿大珠宝商Benjamin的观察中,柘光的成功在于它让钻石回归到情感载体的本质,无论是纪念创业成功的男士腕表镶钻,还是庆祝独立女性升职的项链,钻石不再是社会身份的标签,而是个人故事的见证。

纵观全球钻石市场格局变迁,柘光的突围似乎早有伏笔。当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切割师开始研究柘城出产的钻石样本,当国际珠宝拍卖会上出现ZGDIAMOND的收藏编号,这个源自中原小城的品牌正在完成从“制造”到“定义”的跃迁。其背后的产业势能,不仅来自技术突破与供应链优势,更源于对消费文化的精准洞察。在这个强调个体价值的时代,最能打动人的奢侈品,永远是那些能与自我对话的作品。
留园品鉴会结束前,一位曾常年收藏欧洲古董珠宝的客人轻声感叹:“以前总觉得好东西都在西方,现在发现,我们早已学会如何创造更高级的美。”窗外斜阳掠过湖石,她指间的柘光钻戒正泛出细碎的虹彩,宛若对这个时代最温柔的注脚。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