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现货黄金走势分析》
编辑|点石成金
在2025年5月1日,国际金银市场遭遇重挫,现货黄金价格盘中一度跌超2%,最低触及3220美元/盎司,较4月22日的历史高点3509.9美元/盎司下跌超8% ;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也跌至3228美元/盎司。这一轮金价暴跌,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其背后暗示着一系列复杂的经济信号和市场变化。
市场避险情绪降温
近期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缓和是一个关键因素。东方金诚分析指出,中美就新能源汽车关税达成阶段性妥协,美国财长称“印度将率先签署关税协议”,这使得市场对贸易战的担忧缓解。同时,俄乌冲突也出现缓和迹象,普京支持长期停火,地缘政治风险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避险资产的需求下降,黄金作为传统“避风港”的属性减弱。前期大量涌入黄金市场的多头资金,在金价处于高位时选择获利了结,进一步加速了价格的回落。
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当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和或者重大不确定性事件得到解决时,黄金价格往往会面临下行压力。例如在过去的一些地区冲突结束后,黄金价格在短期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这表明黄金价格与市场避险情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反向关系。
美元指数反弹施压
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通常呈现负相关关系。在这一轮金价暴跌期间,美元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超1%,并站上100关口。这对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形成了明显的压力。
美国3月CPI同比降至2.4%,但核心PCE物价指数意外反弹至2.8%,美联储官员释放“年内降息不超过1次”信号,这使得美元指数暴力拉升。美元的走强意味着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购买黄金的成本增加,从而抑制了对黄金的需求。从近十年的数据统计来看,美元指数每上涨一定幅度,黄金价格随之下降的概率超过70%,此次金价暴跌也符合这一规律。
投资者结构与行为变化
1. 中国交易员抛售:劳动节假期前,中国投资者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抛售近100万盎司黄金,导致持仓量显著下降。这种抛售行为引发了市场的连锁反应,加剧了黄金价格的下行趋势。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黄金消费和投资市场,投资者的集体抛售行为对国际黄金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以往在中国重要节假日前后,也出现过类似的投资者集中抛售或买入的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
2. 散户与机构的分歧:摩根大通数据显示,程序化交易账户持有黄金净多头占比从72%骤降至58%,3260美元下方聚集着价值180亿美元的自动卖单。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在金价暴跌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减仓操作。然而,散户投资者却逆势加仓,25 - 35岁人群通过消费贷、信用卡套现购入的1克金豆单日销量突破25万件。这种投资者结构和行为的分歧,使得市场多空博弈更加复杂。在过去的市场波动中,也曾出现散户与机构反向操作的情况,但最终市场走势往往还是由机构投资者的大资金流向所主导。
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1. 黄金生产企业:对于黄金生产企业而言,金价暴跌意味着销售收入可能减少,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紫金矿业测算,当金价跌破3250美元时,0.8克/吨贫矿项目将陷入亏损,被迫关停12%产能。山东黄金自产金成本攀升至195元/克,毛利率从28%骤降至15%。这将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如优化生产流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等,或者寻求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来应对市场变化。例如一些黄金企业开始涉足其他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加工业务。
2. 消费者:在消费端,国内金饰价格同步下滑,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足金价格跌破1000元/克,深圳水贝黄金批发价更回落至780元/克,五一假期前消费者购买热情回升,大克重饰品成为热销品。不过从长期投资角度看,金价的短期下跌并不一定意味着是买入的最佳时机,还需要综合考虑全球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等多种因素。
黄金今日走势分析
近期黄金早盘出现反弹行情,从盘面走势来看,目前黄金整体仍处于震荡格局之中。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在震荡行情下,价格在高位存在调整压力,不过操作上需保持谨慎,避免过度预判。
观察黄金1小时K线形态,均线系统呈现死叉向下的空头排列,暗示空头力量仍存。回顾上周走势,金价在3270一线遭遇明显压制后回落。当前若早盘反弹至该关键价位附近,或形成新的压力位。需要注意的是,若金价强势突破3270一线,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届时需重新评估行情趋势。在当前1小时级别的区间震荡行情中,建议密切关注价格波动与关键点位变化,合理做好风险控制。
3270附近空,防守3282,目标 3220-3210;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交流讨论,不代表《黄金交易》立场,不被视为投资建议。)
足金真钻全球限量男士机械 ¥198000 购买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