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晓月照山河铭记历史再前行:观《七七事变电影》有感|王开佐

卢沟晓月照山河

铭记历史再前行

——观《七七事变电影》有感

文 /王开佐

在七七事变纪念日的今天,警报声虽已渐渐消逝,却仍如洪钟般在耳畔回响,振聋发聩。夜幕降临,我怀着凝重的心情,打开电视机,央视6台恰好正在放映《七七事变》。影片落幕,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仿佛被时光的洪流裹挟,真切地回到了那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1937年。

当警报声在卢沟桥畔再次响起,历史的尘埃被岁月的罡风卷向天际。站在21世纪的阳光下回望1937年的那个夏夜,电视荧幕上播放的《七七事变》,以光影为笔,在我心底刻下一道永不褪色的伤疤。

影片伊始,以“永定河上的枪声”为序章,将紧张压抑的氛围渲染得入木三分。1937年的北平,阴云密布,如一块沉甸甸的铅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日军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横行,频繁举行军事演习,那一架架如秃鹫般的飞机,在天空中盘旋呼啸;一辆辆似铁兽般的坦克,在大地上肆意碾压;一队队如恶狼般的马队,在边境上耀武扬威,贪婪地窥视着古老而广袤的中国大地。而卢沟桥,这座饱经历史沧桑、见证过马可·波罗惊叹的石桥,静静横卧,却在此时无奈地成为了战争的前沿阵地,目睹着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当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荒谬借口,妄图强行闯入宛平城时,我心中的怒火如火山般瞬间喷发。这分明是明目张胆、赤裸裸的挑衅,是他们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侵略前奏。中国守军义正言辞地拒绝,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如钢铁般坚定,让我看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血性和不屈尊严。然而,日军的枪炮无情地轰鸣作响,刹那间,山河震颤,战争的阴云瞬间笼罩大地。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揪,仿佛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硝烟与战火。


影片中战斗场面的刻画堪称视觉史诗,惊心动魄,令人血脉贲张。枪林弹雨如密织的罗网,炮火纷飞似肆虐的风暴,中国将士们却毫无惧色,如猛虎般奋勇杀敌。佟麟阁副军长、赵登禹师长身先士卒,亲赴战场指挥作战,他们高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那英雄气概,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黑暗的夜空,令我动容泪目。还有吉星文团长,头部不幸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却依然坚守在桥头上,督军奋战,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巍峨山峰。普通的士兵们更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抵御外敌的防线。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毫不退缩。南苑保卫战中,佟麟阁将军策马扬鞭的剪影,在硝烟中化作永恒的青铜雕像;赵登禹师长中弹时的踉跄,虽没有身处影院,但我的内心仿佛听到了那压抑的抽泣声。


最震撼的是敢死队夜袭敌营的长镜头:三十名壮士背缚大刀,在月光下涉水渡河,水面倒映的身影与桥栏石狮的剪影重叠,仿佛八百年来守护河川的忠魂集体苏醒。那一幕幕惨烈悲壮的战斗场景,如重锤般狠狠地撞击着我的内心,让我深刻地领略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让我对这些英勇无畏的先烈们,涌起了如滔滔江水般的崇敬之情。

影片不仅展现了战场的壮烈与残酷,还突破传统抗战片的叙事框架,用“三条线索交织”的结构细腻入微地描绘了全民族的觉醒:学生游行队伍与前线战壕的交叉剪辑,工人夜以继日赶制军衣的特写,与农民用独轮车运送伤员的全景镜头,共同编织成血色的抗战经纬。平津各界爱国人士在中共地下党的引领下,纷纷奋起声援二十九军。工人、农民、学生等各阶层民众,有钱的慷慨解囊,有力的奋勇出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为了保卫祖国、抵抗侵略而全力以赴。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电视荧幕上响起,我的心中仿佛也自发响起如雷般的掌声,恰似历史与现实的共鸣。这让我深切地明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团结的力量无穷无尽、坚不可摧。只要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紧密团结,就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够打倒我们,就没有任何敌人能够征服我们。


在“七七事变”史实还原方面,影片展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比如对“失踪士兵”事件的考据:通过档案镜头揭示,所谓“志村菊次郎失踪”实为日军自导自演的闹剧,而当时北平日军最高指挥官香月清司的日记中,赫然写着“膺惩支那”的罪恶计划。这种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完美融合,使影片超越了普通战争片的范畴。

最令人动容的是结尾处的蒙太奇:当年的战场遗址如今芳草萋萋,白发苍苍的幸存者在卢沟桥边献上鲜花,红领巾们在纪念碑前庄严敬礼。镜头最后定格在卢沟晓月的美景上,桥栏石狮依然昂首向天,但它们的目光所及,已不再是战火纷飞的旧山河。

看完电影,我轻抚胸口,耳畔忽然响起影片中那位老游击队员的话:“我们这代人打了仗,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代人能好好读书”。88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尽情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然而,我们绝不能忘记那段沉重的历史,绝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毅然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这代青年当以史为鉴,时刻保持警醒,如同警惕的哨兵,防止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同时,更要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民族复兴的大任扛在肩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中华民族如雄伟的泰山般,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卢沟晓月见证的苦难与荣光,都化作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星光,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温暖地照耀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王开佐,笔名晨影,1952年生于甘肃古浪。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经济管理师。1972年入伍立功,后投身石油企业,定居河北唐山,任职多部门。2012年退休。曾为《中石油报》特约通讯员,发表数百篇作品。业余爱好:阅读、写作、摄影、锻炼、游玩,偶有文章在《丰融春秋》公众号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历史   晓月   事变   山河   铭记   电影   卢沟桥   日军   北平   影片   桥栏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