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沪指重返3900!指数涨回来了,市场走的还是很强。
上涨个股超4300只,涨跌中位数为1.06%,整体赚钱效应不错。
虽然昨天下跌居前的AI科技出现明显反弹,但是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市场没有连续性。
在这方面,是需要我们后续持续关注的,特别是科技方向。
另外从今天的盘面来看,除了科技方向,光伏板块走的很很强,盘中一度板块内超10个涨停或涨超10%。
这算是近期市场上资金关注的一个新的方向,毕竟是第一天大涨,在市场热点板块持续性比较差的情况下,新的方向或许可能会被资金加大关注。
这方面对于我们来说,确实值得花时间去研究。
如果你只看K线,会觉得这是典型的超跌反抽。
毕竟,过去两年光伏指数跌去七成,很多龙头股估值回到10倍PE以下,看上去“很便宜”。
但真正推动今天上涨的,不是估值修复那么简单。
2025年上半年,硅料产量同比下滑44.1%,这个数字不是某个企业个例,而是全行业的主动收缩。
市场消息称,隆基、中环硅片开工率维持在50%-60%,光伏玻璃企业集体减产30%,多晶硅头部厂商甚至开始探讨联合收储机制,拟通过平台公司收购约70万吨尾部产能。
这些动作过去被视为“口头减产”,但当价格开始企稳回升。
9月特级致密硅料报价重回48元/千克,产业链传导逐步顺畅。
市场才意识到:这次是真的不打算再卷了。
而今天的股价反应,正是对“供给刚性”预期的确认:产能不会无限释放,价格也就有了底部支撑。
另外曾几何时,“行业开会”是市场调侃的对象:“开完会第二天就开始降价。”
但2025年以来,情况不同了。
头部企业之间的沟通频率明显增加,信息透明度提升,产能规划趋于协调。
今天的上涨,某种程度上也是市场对这种“自发秩序”的认可。
目前部分光伏企业已经跳出价格战。
隆基HPBC 2.0组件凭借25%+的量产效率,在欧洲高端户用市场获得显著溢价。
爱旭ABC组件在工商业场景供不应求。
聚和材料铜电镀技术实现量产突破,银耗成本大幅下降。
这些产品不再比拼“每瓦便宜几分钱”,而是比拼发电效率、美观度、可靠性、系统寿命。
当客户愿意为技术多付钱时,行业的盈利模型才算真正打开。
所以大家去关注一下今天的领涨标的,大多是具备技术壁垒或全球化布局能力的企业,这或许说明资金在挑“能走出红海”的选手。
其实上述变化早在2024年底就已萌芽,但资本市场一直持怀疑态度。
原因很简单:过去太多次“减产共识”最后都变成没了。
直到2025年第三季度,几个关键信号同时出现,才让市场真正转向:
硅料价格连续三个月企稳回升,且未引发新一轮扩产;
头部企业财报显示资本开支明显放缓,新增项目趋于谨慎;
海外大单持续落地,仅9月以来中国企业签署的GW级订单接近25GW,证明全球需求依然强劲,缺的不是市场,而是健康的供给结构。
这些数据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
供给在收缩 → 价格可传导 → 盈利有望修复 → 技术领先者优先受益。
至于未来怎么看?这一轮上涨的核心意义,不在于幅度,而在于逻辑切换。
过去投资光伏,看的是“硅料价格曲线+产能扩张节奏”,本质是 commodity cycle(大宗商品周期)思维。
未来的光伏投资,或许不再是“买最大”,而是“买最特”。
谁能摆脱同质化竞争,谁就能在新的生态中占据高地。
当供给回归理性、协作成为可能、技术创造价值,这个行业才真正有机会从“制造奇迹”走向“可持续增长”。
当下,光伏是有可能迎来一次真正的产业升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