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不长寿看七十,研究发现:70岁能轻松做5件事,或可活到90岁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希望老得慢一些,活得久一些。但人终究会老,谁也没法阻止岁月这件事。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七十岁都一样。

有些人到了七十岁还能健步如飞,上街买菜拎得动、上楼梯没问题、做饭打扫一气呵成,还能约朋友出去聊天唱歌。也有些人,同样是七十岁,却已经走路不稳、爬个楼都喘得不行、手一抖连碗都端不稳。

这种反差,不仅仅是基因或者运气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身体功能的真实反映。事实上,能不能活到九十岁,从七十岁那一年起就能看出个大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如果人在七十岁还能轻松做五件事,说明各方面状态都挺不错,活到九十岁,并不是奢望。

1.保持良好的行走能力

有些人总觉得衰老是突如其来的,今天还能上下楼梯,明天就坐上了轮椅。但其实身体状况的改变是缓慢的,只是很多时候人忽略了信号。

比如走路这件事,听起来很普通吧,谁不会走路?可研究表明,70岁还能维持良好步态的人,特别是步速在每秒1米以上的,未来十年内死亡风险能降低近一半。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研究对3.4万多名老年人进行了随访,发现行走速度是预测老年人寿命的一个重要指标。走得越快,说明心肺功能越好,肌肉耐力强,平衡能力也不差,这些和长寿之间的关系实实在在。

2.能够独立上下楼梯

而能不能上楼,也是一道关卡。很多人一旦年纪上来,连楼梯都不愿碰了,全靠电梯解决。但如果一个70岁的人还能独立上下两层楼,不靠扶手也能稳住,那他的下肢肌力和膝关节灵活度一定是比较好的。

骨科医生常说“老从腿开始”,腿脚不利索的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跌倒风险也随之升高。国内多项研究也指出,下肢肌肉力量与老年人功能独立性的保持密切相关。

肌肉和骨骼功能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持续锻炼,比如爬楼梯、慢跑、太极等方式,能够大幅减缓这一过程。

3.能够轻松拿起重物或携带购物袋

再来说说拎东西这个事。不是非要你去搬砖,但如果70岁了还可以轻松拎一袋5公斤的米上楼,那身体的肌肉储备和骨骼密度一定还行。很多老年人一不小心就骨折了,最常见的是髋部骨折,而这背后,往往是骨质疏松在作怪。

根据《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发布的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接近50%。要想避免这种情况,除了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还要靠力量训练和日常负重刺激。适当提点重物、锻炼上肢和核心肌群,才是真正对抗骨衰老的办法。

4.能够独立完成日常家务

做家务听起来不算什么技能,但能在70岁还能自己做饭、打扫、洗衣,不仅是体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认知功能和协调能力。脑科学研究发现,做饭是涉及多区域脑区协同工作的复杂行为,包括空间感知、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能力。

如果一个老人还能自己规划菜谱、掌握火候、收拾清洁,那说明他的认知功能依然活跃。而认知衰退是老年人最容易面临的健康问题之一。

《中国老年痴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每6位老人中就有一人认知功能存在障碍。每天坚持做些简单家务,不但可以延缓大脑老化,也能增加成就感和生活掌控力。

5.保持社交活动

别小看社交这件事。很多老人退休之后逐渐封闭自己,社交圈缩小,情绪状态变得不稳定,这对健康影响很大。如果一个人到了70岁还能经常和朋友出去喝茶、跳广场舞,说明他的情绪状态好、心理健康水平高。心理状态和生理健康是互为影响的。

研究指出,孤独感会显著增加老年人的患病风险,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也强调,保持社会联系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部分。哪怕只是和邻居聊聊天,也比长期闭门不出强得多。

总有人会说,年纪大了就是该服老。但其实,老得是否舒服,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只要还在七十岁那年,能走得快一点,爬楼没问题,拎东西不费劲,家务能自己做,还能常和人聊天互动,这些细节背后,都是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

长寿不是靠吃补药,也不是天天躺着养生,而是靠日积月累的生活方式,靠点点滴滴的小动作来维持身体的完整性。

医学上常说“用进废退”,人体的每一个系统,不动就会退化,越用越灵活。肌肉力量下降、骨密度减少、关节僵硬、记忆力减退,都和长时间缺乏活动密切相关。

所以当一个70岁的人还能保持这些能力,不是偶然,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养成的习惯起了作用。世界上不少长寿村的老人,基本都在老年时保持了一定的劳动量和社交频率,这不是玄学,是很实际的健康策略。

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五件小事,看似简单,却涵盖了老年人最核心的身体功能:运动能力、肌肉力量、骨骼健康、认知能力、心理健康。这五个方面哪一个出问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七十岁,正是身体功能开始明显下滑的门槛期,如果此时还能保持良好状态,那就是为长寿打下了重要基础。也就是说,想看一个人能不能活到九十,看看他七十岁时的状态,大概心里就有数了。

并不是提倡大家非要在老年追求什么极限健康,但保持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能够自由行动、有自理能力、不依赖他人照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质量的保障。

人的一生不是只拼岁数,而是要在这漫长岁月里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而七十岁这道坎,正好是对健康老龄化的一次小考。如果一个人到了七十岁还能轻松做这五件事,那说明他不仅赢了这一场小考,甚至已经具备了通往九十岁的“通行证”。

长寿并不遥远,也不是高深学问,它就藏在每天走的路、上的楼、拎的菜、做的饭、聊的天里。日常的积累,才是对抗衰老的真本事。

参考文献:
[1]陈生弟,张鸿. 老年人步态速度与死亡率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3):239-245.
[2]李建军,赵珊. 老年人骨质疏松现状与干预对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1):18-22.
[3]王敏,刘志刚. 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的关系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10):785-790.
[4]许晓红,周亮. 社交活动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4):987-992.
[5]马静,陈倩. 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与生活独立性的研究[J].康复理论与实践,2024,30(2):102-106.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养生   长寿   轻松   老年人   能力   功能   肌肉   认知   健康   身体   状态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