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阳随笔
国庆七天假,我推了3场酒席,省了两千多块份子钱,却愁得两宿没睡好——明眼人都知道,这等于主动断了3段交情。但冷静下来想,这样的“失去”,或许反而是解脱。
头一场是老周的二胎满月酒。他儿子结婚我随了1000,头胎满月随800,前两年他生病我又送了600。可我家姑娘结婚他只回了800,后来我得外孙、老母亲去世,都没好意思麻烦他。如今二胎又办酒,这人情往来早成了我单方面“输血”,实在没了赴宴的兴致。
第二场更让我犯怵,是老李的60大寿。这人逢五逢十必办酒,50岁、55岁我都去了,每次随600。可我自己过生从来只跟家人吃碗面,连礼物都不收。一想到往后70岁、80岁还要接着随礼,我就头大,干脆说要旅游,直接拒了。
最纠结的是第三场,失联17年的老同事嫁女儿。当年关系是好,可分开后连朋友圈都没互动过,如今突然从别人那要到我电话邀酒,还隔着几百公里。我家办事从没惊动他,这份“突然的热情”,实在消受不起。
拒绝后那几天,我总怕手机响,怕看到他们的朋友圈吐槽,甚至脑补出碰面时被冷落的场景。毕竟老话都说“人情大于债”,可后来看到数据才惊觉,93.2%的人都觉得随份子是负担,一半以上的人想对高额礼金说“不”。
有天刷到个抖音,有人说随礼像交罚款,不随怕被说不懂事,可工资一半都随了礼,日子过得紧巴巴。这话戳中了我——年轻时为了面子,再不情愿也硬撑着赴宴,结果钱包空了,真心也耗没了。那些只靠份子钱维系的关系,本就虚得很。
人到中年才明白,拒绝无用社交不是冷漠,是给自己的生活留白。就像有些朋友,平时不联系,办酒才想起你,这根本不是情谊,是拿人情当筹码。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一次没随礼就断了往来;真需要帮忙时,也不会只在酒桌上出现。
现在我反倒想通了,推掉酒席省下的不光是钱,更是精力。与其在无效社交里疲于奔命,不如陪家人吃顿踏实饭,或给自己留会儿独处的时间。那些靠“随礼绑架”维持的朋友,丢了就丢了,算不上损失。
其实随份子本是祝福,可一旦变了味,就成了负担。要是真讲究礼尚往来,不如像年轻人那样“互免”份子钱,只送真心祝福。毕竟日子是自己的,与其被人情面具压得喘不过气,不如活得真实点。
你们说,这样的选择,到底对不对?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