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之时,贺子珍为了保护伤员,用自己的身体挡下了致命伤害,而自己身受弹片的折磨,长征结束后,贺子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前往苏联进行治病。
直到国内解放战争爆发,贺子珍才回到国内,此时的毛主席正在准备与国民党对抗,就将其安排在了沈阳工作,工作之余也会与自己的嫂子联系进行简单的问候与关心。
然而,在1948年初,贺子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其中只写了一个要求,当毛主席看到之后,眉头紧锁,愤怒的拒绝了她,到底是什么内容让毛主席如此生气。
1927年,秋收起义的硝烟还未散尽,毛泽东率部队来到井冈山,开启了一段新的革命征程,在这里,他遇见了“永新一枝花”贺子珍,一场因误会而起的婚姻悄然拉开序幕。
彼时的贺子珍,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员,青春朝气,满怀革命热情,初见毛泽东时,贺子珍被他的睿智和坚定所吸引,而毛泽东也对这位勇敢的姑娘印象深刻。
但那时,贺子珍已有了心上人,就是她的入党介绍人欧阳洛,两人虽天各一方,失去了联系,可贺子珍仍将那份感情深埋心底,想必欧阳洛也是如此。
毛泽东到井冈山后,与杨开慧的联系因局势动荡变得艰难,信件往来常被耽搁,1928年上半年,毛泽东给杨开慧发去一封急信,满心期待着妻子的回音。
可信件却被宁冈县一家店铺耽搁了数月,在漫长等待中,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杨开慧和欧阳洛被军阀抓捕杀害那时,残酷的迫害每天都在上演,革命者随时可能牺牲。
毛泽东与贺子珍都相信了这个噩耗,失去挚爱之人的痛苦,让毛泽东和贺子珍同病相怜,两颗心在不知不觉中越靠越近,在共同的革命斗争里,他们一起走村串户发动群众。
贺子珍还为毛泽东当翻译,帮助他与当地百姓沟通,工作中的频繁接触,让彼此的感情逐渐升华,毛泽东欣赏贺子珍的勇敢和坚定,贺子珍也倾慕毛泽东的智慧与担当。
不知不觉间,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情,1928年5月底,在战友们的见证下,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结为夫妻,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华丽的布置。
只有简单的糖果和战友们质朴的祝福,但他们的爱情在革命的烽火中愈发坚定,后来才知晓,杨开慧其实是在1930年11月14日才英勇就义,那之前的消息是一场误会。
可命运弄人,毛泽东与贺子珍在这误会中走到一起,开启了十年的婚姻生活,这十年,他们携手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一起面对政治上的起起落落。
新婚的他们,住在狭小的八角楼里,昏黄的灯光下,两人常围坐在一起,毛泽东摊开地图,规划革命战略,贺子珍则在一旁认真记录,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
艰苦的环境没能消磨他们的热情,反而让两颗心贴得更近,彼时,国民党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展开疯狂围剿,为了突破敌人封锁,扩大根据地,毛泽东和贺子珍一同踏上征程。
每到一处,贺子珍都积极投身群众工作,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百姓宣传革命道理,鼓励大家参与土地革命,毛泽东则深入调研,了解当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他们并肩作战,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为革命事业奔波忙碌,1929年,他们跟随部队离开井冈山,开启新的战斗,在转战途中,贺子珍不仅要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还要照顾怀有身孕的自己,但她从未喊过一声苦,始终坚定地跟随着队伍,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异常猛烈,贺子珍为了保护重要文件,险些丧命。
看着满身尘土却安然无恙的她,毛泽东又心疼又敬佩,长征,是他们革命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贺子珍怀着孕,依然坚持徒步前行。
恶劣的环境、匮乏的物资,让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她咬着牙,一步一步,和毛泽东相互扶持,敌机轰炸时,毛泽东会迅速将贺子珍护在身下。
贺子珍也会在毛泽东疲惫时,为他递上一碗热水,默默陪伴,到达陕北后,生活稍有安稳,可随着大批进步青年涌入延安,贺子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次,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来到延安,与毛泽东交流频繁,贺子珍心中醋意大发,与史沫特莱起了冲突,随后又和毛泽东大吵一架,这次争吵成为他们婚姻的转折点。
在长征途中,贺子珍为保护伤员,所有的弹片进入了自己的身体里,此时的她忍受不了弹片的折磨,国内的医疗技术比较落后,最终决定去苏联治疗。
经过十年的治疗,身体有所改善的贺子珍回到了中国,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内战时期,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也投身在华东前线,为了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
回国后的贺子珍被安排在了沈阳工作,考虑到身体原因,并没有给她安排过重的工作,因此,她有时间跟自己的家人联系,从自家嫂嫂口中得知,大哥贺敏学身体一直不好。
在战场上多次受伤,留下了很多的后遗症,贺子珍听到这里就想到了贺家的儿女都因革命牺牲,如今已经剩下他们三人,实在不想自己的大哥再出任何问题。
于是,他就向毛主席写信请求将贺敏学调离前线,希望能批准贺敏学从前线回来接受手术,这封信,承载着贺子珍对哥哥的担忧,也带着她对毛泽东的一丝期待。
隔了一天,毛泽东的电报就到了,电报里说:“子珍:来电收悉,但华东战局紧张,急需敏学在职就位,现在无法前来治疗,以后有机会再予考虑。”
贺子珍静静地听完秘书念的电报内容,一时间没有吭声,她望着窗外,脑海里浮现出往昔和毛泽东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那些战火纷飞中的日子,他们相互扶持。
许久之后,贺子珍对嫂嫂说:“毛主席的意见是对的,”她深知,在这关键的战争时刻,每一位战士都至关重要,哥哥的职责所在,不能因为个人的伤病就离开岗位。
尽管内心十分担心哥哥的身体,但贺子珍还是选择理解和支持毛泽东的决定,她明白,革命事业的大局远远重于个人的私情,这次请求被拒,让贺子珍有些失落。
但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重新开始生活、积极投入工作的决心,此后,她将对家人的牵挂和对往昔的回忆深埋心底,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再也没提起此事。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