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律鸣法
编辑 | 翊星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3年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的分会场,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坐在麦克风前,语速不快,语气却坚决,他说:“中美要避免战争,可以学宋朝,学澶渊之盟。”
十几秒钟后,翻译把这段话转述给在座的中方专家,有人沉默,有人摇头,有人坐直了身子,反正是没人吭声。
艾利森继续说:“北宋和辽国曾签订和平条约,竞争对手之间也能共存。”他话说得平和,但意思很清楚:中方要想避免战争,就必须退一步。
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说。
艾利森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几十年来,他始终认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迟早会打一仗”。这次他搬出了中国自己的历史,想用“澶渊之盟”来证明他的观点。
可他忘了,中国早已不是宋朝。
五代十国之时,后晋皇帝为了坐上皇位,不惜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也就是辽国,这个做法让后来建立起来的宋朝没有北大门了。
公元1004年,辽国带着大军南下,兵临澶州,可把宋真宗吓得不轻,都准备逃跑了,还都商量着要把都城搬到哪儿。
是宰相寇准一把拉住了他,说了一句:“皇上,您要是跑了,咱这江山也就完了。”
宋真宗想了想,这历史骂名他也是承担不起,便硬着头皮上了前线,结果,澶州之战打得还不错,宋军用八牛弩射死了辽军的主将,局面稳住了。
按理说,这是个打了胜仗的局面,理应气势很强才对,可反而宋真宗的表现跟打了败仗一样。宋朝不仅没有乘胜追击,反而主动求和。
辽国也知道眼前损失惨重,不能再用兵,既然给了求和的台阶,辽国便顺势下去了,其实他们是在喘口气罢了。
1005年,澶渊之盟签署,每年给辽国银子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白沟河划为边界,宋辽称兄道弟。
表面上看,战争没打,和平保住了,可这和平的代价,是每年几十万的岁币,还有军事上的被动。
更糟的是,宋朝的军备从此开始废弛,百年后,靖康之耻爆发,北宋灭国。
艾利森说,中美可以学宋辽“竞争中合作”的模式。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宋朝和辽国有过摩擦,但最终靠谈判解决了问题,还维持了120年的和平,中美完全可以效仿。
听起来挺合理,但背后其实藏着的意思是:中国要想和平,就得先让利。
他没有明说,但意思显而易见,“岁币”可以是科技让步,可以是资源控制权,可以是军事压缩。而艾利森的“和平”,是建立在中国“主动收缩”的基础上。
这种思路,其实和美国近几年的对华政策一脉相承。
这是在建议吗?这明显就是想遏制我国发展的同时,再占我国便宜,只是他们给自己的险恶用心披上了历史外衣罢了。
2025年,中国GDP超过17万亿美元,制造业全球占比超30%。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是一个全球性大国,这和当年的北宋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北宋靠钱买和平,是因为底气不足,当初是寇准拉住了宋真宗,要不然宋真宗还不知道会把王朝搬到哪里,而现在,中国不打,是因为能打。
目前中国拥有东风导弹、055型驱逐舰、歼-20隐形战机,以及完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换句话说,美国航母如果贸然进入中国沿海,能不能安全回来,是个问号。
艾利森当然知道这些,他之所以提出“澶渊之盟”,是想要在“避免战争”的借口下,要求中国放弃一部分实力。
还是那个厚脸皮,一点儿都没有变,中国必须要捍卫自己利益。
宋辽的和平,是以宋朝让利为前提,中美关系的和平,必须是平等的基础。
从2024年到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依然庞大,货物贸易额达6883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达1558亿美元,相比2017年分别增长18%和34.7%。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美已经深度嵌套,美国单方硬脱钩,必会自伤,可美国依然在打压中国,对中国石墨加征160%的综合关税,对日本加征25%的高端芯片出口税,要求中国“裁军一半、停止开发先进武器”。
这些不是合作,是逼迫。
中国可不怕,王毅外长在2025年7月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晤时说得很清楚:中美应当“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艾利森想用澶渊之盟来“劝”中国让步,其实忽视了一点:历史不是模板,更不是剧本。
北宋的“和平”,换来了辽国一次次的加码,1042年,辽国趁宋朝与西夏交战,再次逼宫,岁币翻倍。
一个理智的国家,不能在历史中看见妥协就以为那是智慧,和平不能靠乞求,更不能靠割让。
晚清时期,不就吃尽了“割地赔款”的苦吗?今天的中国,早已告别了那个“花钱买平安”的时代。中美想要和平相处,可以是以实力促和平,以对话促合作。
2025年7月,中国有限开放民用稀土出口,美国部分解除芯片封锁,这就是现实中的“竞争性合作”。
可美国呢?总是想着要打压中国,还是那种霸权思维,总想着靠武力震慑他人,但中国早已经不是之前的中国了,美国依旧是死性不改。
中国不是北宋,也不会走北宋的老路,澶渊之盟留下的教训,今天中国早就记住了,和平,不是靠岁币,不是靠投降,而是靠实力、靠智慧、靠对话。
这就是中国的选择,也是中国的立场,我们不会主动挑衅,但也绝不低头。
信息来源:
关于大国竞争,“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谈到了“澶渊之盟” 2023-03-29 19:36·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