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100瓶才够量?成本几块钱的中式养生水,凭啥成年轻人续命水?

超市货架上,一排瓶身印着“红豆薏米”“人参枸杞”的水越来越显眼。

价格标签有点扎眼:4块5、5块不算贵,贵的能卖到19块9、29块,比顶配奶茶还舍得定价。

拿起瓶子看配料表,除了水,就是红豆、薏米、红枣、枸杞、黄芪、人参、陈皮……活脱脱一本《本草纲目》搬上了货架。

但要说成本,某款19块9的人参水,据《民生周刊》报道,瓶里那根五年生人工种植人参成本才2块钱,反倒是装水的玻璃瓶更贵。卖得最火的红豆薏米水,在家自己熬,3块钱能煮一大锅还包电费。

更有意思的是,这类“中式养生水”卖得还真好。某品牌人参水首批1万瓶上架,第二天就被抢空;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到2023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涨了45倍

年轻人一边喝着可乐放党参、啤酒加枸杞,一边把养生水当“续命水”。这水到底凭啥火?真能养生吗?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事儿。

成本几块钱,卖得比奶茶贵,年轻人为啥愿意买?

先说个扎心的对比:在家自己煮红豆薏米水,一把红豆、一把薏米,加水煮半小时,成本3块钱能喝一天;超市里一瓶500毫升的成品红豆薏米水,标价5块9,够买两锅homemade版了

但年轻人宁愿多花钱买瓶装。为啥?因为“懒”得有理。当代年轻人主打“朋克养生”:熬夜蹦迪不能少,养生续命也得跟上。

以前泡个枸杞水,得洗杯子、找食材、等水温,现在拧开瓶盖就能喝,完美适配“想养生又怕麻烦”的刚需。

品牌也摸透了这个心理。你看“一整根”人参水,瓶子里泡着看得见的整根人参,光看包装就觉得“真材实料”;元气森林自在水强调“慢煮工艺”,旺水突出“零糖+生晒陈皮”,连营销话术都透着“健康感”。这些设计精准戳中年轻人:不用自己折腾,喝着还放心

更重要的是,这波养生水赶上了“无糖风”的红利。2023年,即饮茶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碳酸饮料,其中无糖茶占了大头。

而养生水和无糖茶的消费者重合度高达90%——喝惯了无糖茶的人,看到“零糖、本草配方”的养生水,自然更容易买单。

2024年前五个月,中式养生水新品数量166个,远超传统酸梅汤、凉茶,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吃啥补啥”到“RGB养生学”,传统理念被玩活了

养生水能火,离不开老祖宗留下的“药食同源”理念。虽然年轻人未必懂“阴阳五行”“四性五味”,但“黑色补肾、红色补血、白色润肺”的说法早就耳濡目染。

这种理念被简化成“吃啥补啥”的“RGB养生学”:长痘了喝金银花水“去湿气”,熬夜了喝红枣桂圆水“补气血”,上班受气了喝菊花玫瑰水“疏肝解郁”。

品牌们更是把传统药材IP玩出了花。想强调“真材实料”?就把人参、枸杞直接泡在瓶子里,看得见的食材比啥广告都管用;想搞新鲜感?

就玩混搭:苹果配黄芪、雪梨配枇杷、杏仁配百合,主打一个“万物皆可泡”;想突出“专业”?就强调工艺:“恒温慢煮”“古法炮制”,哪怕不懂原理,听着也觉得“更健康”。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药食同源目录”里有上百种食材,给品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从“补气美白”的红枣枸杞水,到“健脾养胃”的陈皮茯苓水,总有一款能对上年轻人的“养生焦虑”。

就像网友说的:“遇事不决喝枸杞,实在不行加黄芪。”

养生水真能“养生”吗?科学和玄学的边界有点模糊

但问题来了:这些养生水真的有效吗?

中医确实讲究“药食同源”。《黄帝内经》说“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补五脏、安精神”,《本草纲目》称枸杞“久服坚筋骨”。

现代科学也证实了部分食材的功效:人参中的皂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枸杞中的多糖能调节免疫力,红枣含维生素C和铁元素。

但关键在“剂量”。浙江大学一篇硕士论文研究发现:5克枸杞用90度热水冲泡,水中枸杞多糖含量不超过30毫克,只有干吃枸杞的十分之一。

而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10-20克枸杞才有效,换算成枸杞水,得喝上百毫升才够——一瓶500毫升的枸杞水,显然达不到这个量。

更有意思的是营养标签。某款红枣枸杞水标注“含糖量0克”,但这不是因为没糖,而是国家规定“含糖量≤0.5克/100毫升可标为0”。

至于真正起作用的枸杞多糖、人参皂苷含量,标签上压根没写。消费者喝着“养生水”,其实连有效成分有多少都不知道。

还有那些“玄学说法”:长痘=湿气重,喝薏米水;胖了=湿气重,喝红豆水;犯困=湿气重,喝陈皮水……“湿气”成了万能背锅侠。

中医里的“湿气”是复杂的体质概念,到了养生水里,就简化成“喝瓶水就能搞定”,显然有点牵强。

喝的是水,还是焦虑的解药?

既然功效说不清,为啥大家还愿意买?因为养生水的“情绪价值”远超“养生价值”。

当代年轻人压力不小:熬夜加班、外卖续命、房贷车贷,身体早就发出“预警信号”。喝瓶人参水,不是真指望“补五脏”,而是告诉自己“我在照顾身体”;拧开红豆薏米水,不是坚信能“去湿气”,而是求个“心理安慰”。

就像风水、塔罗牌一样,养生水成了对抗焦虑的“仪式感”——花几块钱买个心安,挺值。

从秦始皇找不老药,到维多利亚时期喝参茶,人类对抗衰老和疾病的需求从未变过。只是现在,这种需求被装进了玻璃瓶,贴上了“零糖”“本草”的标签,成了年轻人的“续命水”。

中式养生水的爆火,是传统养生理念撞上现代消费需求的结果。它未必能真的“养生”,但精准接住了年轻人“想健康又怕麻烦”的刚需,也给了焦虑的生活一点“被照顾”的温暖。

至于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无糖茶?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年轻人还在为生活奔波,这种“边耗边补”的养生需求就不会消失。

下次在超市看到标价19块9的人参水,你会买吗?或许买的不是水,是对自己说“再忙也要好好活着”的底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0

标签:美食   块钱   成本   枸杞   人参   薏米   湿气   年轻人   红枣   本草   陈皮   黄芪   多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