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了怪了,如今高奢们拍七夕广告走“无性婚姻"冷淡风

今日话题

字数:2300阅读时间:5min

对爱情向往,但同时保有理性,是大牌七夕广告风格转向的深层逻辑,也是时下婚恋观的进一步诠释。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大牌七夕广告的变化。

(IC photo/ 图)

在以往,七夕佳节可谓是商家们必争的甜蜜秀场,国际品牌们争相推出红粉色调交织的浪漫大片:情侣之间眼波流转,肢体相依,哪怕略显甜腻和肉麻,也总能戳中人们对爱情的憧憬。

但今年品牌们的七夕广告却似乎集体“变脸”:模特们站位游离、表情克制,画面清冷。这种广告叙事从“浓情蜜意”到“冷淡疏离”的转变,与其说是品牌们营销策划的集体“失手”,倒不如说正刻画出了当代年轻人们情感与消费关系的转变。

从“秀恩爱”到“性冷淡”

点开今年大牌们的七夕宣传,一股微妙的“距离感”扑面而来:在法国奢侈品牌Balenciaga的七夕大片中,明星夫妇周奇奇和江奇霖被灰暗色调的上海街景框柱,眼神缺乏沟通,被网友调侃:“仿佛被迫营业的夫妻”;在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的七夕广告里,品牌代言人李现与品牌大使陈昊宇穿梭在上海的七座大桥上,隐喻“鹊桥相会”的经典意象,但表情却略显凝重;而在另一意大利奢侈品牌Valentino的七夕海报中,演员任敏与模特赵子霄虽处同一空间,却缺乏肢体互动和面部表情交流,被网友吐槽感觉到了“无欲无求”……

这些别开生面的七夕广告一经发布即引发网友锐评:“有种无性婚姻好多年的感觉”、“像是《再见爱人》的宣传海报”、“不是情侣是异性姐妹”,也引发了舆论对品牌营销策略的思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牌们过去的七夕广告从不吝啬对“爱”的直白表达。如2020年,Balenciaga的“土味大片”至今仍是话题范本:模特在玫瑰爱心表情包里相拥,配文“我愿意,接下来的日子包你满意”、“爱上我,让我赤红的真心包围你”——短短两天,#巴黎世家七夕广告土#的微博话题就达到2.1亿阅读量,尽管舆情褒贬不一,但却能看到品牌对年轻人熟悉的“土味浪漫”的贯彻解读。

如今,大牌们极有默契地不再铺陈浪漫喜庆氛围,在整体视觉和叙事上甚至从“拥抱爱情”似乎转变为“回避爱情”,在这鲜明反差的背后,或许是品牌们对年轻一代情感文化更迭的响应与融入。

除了带头“不嗑CP”,今年还涌现出了不少“非爱情”的主题创意:在Louis Vuitton的七夕海报中,演员卢昱晓、演员赖伟明、模特王燃好似三位老友,以满怀期待的神情等候欢欣启程;Tiffany则发布了包括演员唐嫣、张若昀、钟楚曦等多位明星的单人照,配以 “我,是爱的主语” 文案,强势表达“爱自己”。

七夕,这个广告商向来重视、以爱情为主题的节日营销热点,正在向友情、自爱等主题悄悄转变。

(IC photo/ 图)

年轻人对浪漫脱敏?

广告是时代的镜像。当大牌们收起 “爱情滤镜”,背后是年轻受众情感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

曾经,爱情是年轻人的 “精神刚需”。在小妞电影大行其道的岁月,《失恋33天》里“黄小仙”的失恋日记能让影院哭成一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求婚广告语能在年轻人之间口口相传;连“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 的雪糕也成了爱情符号。那时的年轻人相信,爱情是对抗平庸生活的解药,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情绪和金钱,就能收获幸福。

而现在,“理性大于浪漫” 则成为了新的潮流。当代年轻人不再为爱情电影里轰轰烈烈的剧情流泪,反而会痛骂编剧 “恋爱脑”。他们更拒绝情人节1314元的高溢价的所谓浪漫套餐,而是选择“错峰过节”——此前就有网友分享自己另选“吉日”预定餐厅和特价处理的玫瑰,赋予一个平常日子以特别的意义,而拒绝做商家节庆期间的韭菜。

在社交平台上,“谈恋爱哪有搞钱香”已成热门调侃话题,这些半开玩笑的吐槽,藏着一代人对浪漫的“祛魅”,年轻人对爱情的意义早已有了自己的 “理性权衡”。

后浪研究所在《年轻人恋爱观报告》中指出,对于“不想进入一段恋爱关系的原因”,分别有50.9%的男性和52%的女性认为“谈恋爱太消耗精力”,有47.5%的男生认为“有经济压力”。而有41.2%的女性要“专心搞事业,不想谈恋爱”。

有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的 “爱情成本账”:一场约会要花1小时准备、2小时“通勤”、300元餐券,一次吵架则要消耗2-3天情绪,而这些投入并不能换来确定的正反馈回报。相比之下,花时间加班、考证或许能实现职场事业上的突破,“搞钱”的性价比显然更高。

对爱情向往,但同时保有理性,是大牌七夕广告风格转向的深层逻辑,也是时下婚恋观的进一步诠释。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仅610.6万对,创下1978年以来的最低值,较2013年的峰值下降54.7%;与之相对,2024年依法办理离婚对数为351.3万对,超过结婚对数的一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考虑,婚姻是不是人生的 “必选项”。

而在小红书相关话题下,有超过6亿浏览和572万讨论,分享“单身情人节怎么过”的心得。年轻人们正用行动证明:可以在加班后给自己买一束玫瑰,可以在周末独自去看展,也可以和朋友组 “单身派对”——爱自己,爱朋友,同样是“爱”的答案。

当“爱情叙事”不再能打动多数人,转向“自爱”、“友情”便成了必然:不再用情侣互动强行绑定“浪漫”,而是通过个体视角,让观众找到自我的投射。这种转向尽管会被理解为“又丑又丧”,但本质上是品牌们对时代情绪的回应,以当代青年的语言讲述品牌故事。

是时候让“七夕节”回归到“乞巧节”了。作为传统节日,它本应是广大女性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舞台。

“乞巧”,是指女子展示刺绣、编织、剪纸等技艺,通过“穿七孔针”、“投针验影”等方式占卜谁最心灵手巧,并祈求七姐赐予巧艺和好姻缘。古代妇女们在这一天自发组织“拜七娘”聚会,强调女性心愿,很大程度上传达的是女性在精神方面的追求。

期待在以后的七夕节,我们会看到更多展现女性美好的广告大片。

从服装款式到拍摄场景,再到后期修图风格,不同旅拍店之间往往相差无几,顾客很难感受到被重视和个性化服务,整个旅拍过程更像是一场匆忙的任务。

↓点击阅读↓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

· 欢迎朋友圈哦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时尚   冷淡   广告   无性婚姻   品牌   爱情   大牌   浪漫   年轻人   年轻   模特   女性   话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