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暴雷!多家门店关闭,老板跳楼,客户血汗钱打水漂

2025年7月18日,广州天河区的一处还未装修完毕的毛坯房内,张女士双手紧握一份盖着红章的“靓家居”合同,失声痛哭。前一天还被项目经理信誓旦旦保证“下周铺地板”,如今现场却只剩下一句冰冷的话:“公司已经倒闭,工地全停工。”

与此同时,全国160家“靓家居”的门店纷纷落下卷帘门。53岁的企业创始人曾育周,在前一天夜晚疑似跳楼身亡的消息迅速冲上舆论热搜。总部门口聚集了大批愤怒的业主。他们举着付款凭证,怒吼、哀嚎,甚至跪地寻求合同。空气中,满是扑面而来的绝望与无助。

这个曾被誉为“华南整装标杆”的家装企业,为何一夜之间坍塌?那些投入积蓄、拆承重墙的家庭,将何去何从?装修梦被无情撕碎,留下的只有满目疮痍和无尽的经济损失。


一、从瓷砖小店到行业巨头:曾育周和靓家居的崛起

靓家居的故事,要从2001年广州员村的一家瓷砖代理店说起。彼时,30岁的曾育周抓住房地产黄金时代的东风,从东鹏瓷砖代理起家,创出了华南首批“一站式建材超市”。

这不是简单的卖建材。曾育周有自己一套“打市场”的秘诀。业务员不走传统门店,而是直接下沉社区,疯狂发放传单,把展厅直接搬进居民楼、楼盘旁,开启了“社区营销”的新模式。这模式,好理解:哪里有人住,哪里就是目标。

到2008年,靓家居横空出世一招“388元/平方米全包套餐”,这成为家装领域的“定海神针”,从此让“装修不透明”这个行业公害,一刀切成“明码标价”,大大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一时间,这个套餐模式成为市场标杆。

2015年,靓家居联手天猫、京东,强势进军线上,同时将门店陆续开进高端购物中心,设计师们穿着西装,手持iPad,给客户展示三维装修效果图,现代感拉满。年营收一度冲破20亿,雇佣设计师成千上万。这家企业俨然成了整装行业的“教科书”。

广州老城区的李叔、深圳的王女士,至今还念叨着当年靓家居的贴心服务——设计师甚至会按照她们身高调插座高度。

这一切令人振奋——谁也没想到,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装修帝国”,其实内藏隐患,加之2021年房地产寒冬来袭,便演变成了这场震撼全行业的巨雷。


二、致命失误:曾育周的直营豪赌和现金流黑洞

靓家居的失败不只是偶然,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

公司坚决推行160家门店全直营,不允许加盟。开一家门店投入竟高达50万至150万元,月租金轻轻松松超过10万元。一位门店经理私下算过账——每月必须签5单以上才能保本。曾经景气时算算还能行,行情一冷,这就是深不见底的“黑洞”。

2023年,房地产成交量暴跌到原有的一半。很多企业纷纷收缩阵地,靓家居却极不理智,反倒加速在东莞、惠州猛开15家门店,打着“抄底门面”的旗号。但新开店三个月签单不过5单,几乎每月租金亏损18万元,财务惨不忍睹。

更致命的是,他们的资金运转靠的是**“拆东墙补西墙”的预付款策略**。这在装修行业算是一条“潜规则”——客户签合同,要先付60%-90%的工程款。但靓家居动用这些预付款来支付另一批客户的材料费用,试图用新客户的钱“滚动”支付旧账。

2024年,这套“滚雪球”的玩法彻底失控。供应商被拖欠款项期限从正常的18天,延长到半年之久。有瓷砖供应商抱怨:“送了一次货,就得一边盯账回款,一边提心吊胆。”这让供应链信任崩溃,货源紧张。

为了“拉货款”,公司施行所谓的“钓鱼式增项”——原本说好的“全包”,实际价格清单被层层加码。客户投拆爆涨了187%。合同上的承诺被撕破了口子,尾款难收,新客户又被炒作带来的差评吓退,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2025年6月,靓家居押宝“交五万抵八万”的24周年大促,鼓励业主借助国家补贴机会一次性交清全款。广州花都的李先生心想“靓家居的大品牌,不会骗我吧”,交了14万,结果工人却在7月18日突然停工。讽刺的是,停工当日中午,公司居然还在线直播“装修送好礼”,这成了最冷的讽刺。


三、资金链断裂的余震:273个关联企业与资产蒸发

这场坍塌释放出惊人消息:曾育周名下涉足家装、供应链、物流、地产等业务的关联企业多达273家,自己作为法人的公司也超过265家,个人资产负债表成了巨大的“财务雪球”。

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曾育周曾押抵过市值上亿的别墅。2019年贷款6000万,到了2024年只剩3000万现金。2025年6月,公司连办公家具都租用,资产几乎见底。

财务数据显示,靓家居2022年销售收入仍有约16亿元,但净利润早在2023年进入负区间,负债率高达80%。超高的负债加上持续的现金流断裂,直接导致资金链崩溃。


四、倒下的不只是企业,更多是数千家庭的家装修梦碎

靓家居破产清算公告宣布“资不抵债”。但对成千上万个业主来说,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

珠海的林先生,6月才签合同付了10万工程款,却发现门店早在5月注销。佛山张阿姨用养老钱给儿子装修,墙只拆了一半,客厅露着钢筋。“我该怎么办?”她哭诉。

广西李先生,装修亏了3万;深圳另一家庭,砸墙铺管才走一半,估算重新装修成本上涨20万。

这些受害者在债权登记点排起长龙,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婴儿前来登记,急得七荤八素;有人翻出三年前的保修卡,苦苦念叨“原来承诺终身维护”。

供应商遭遇困境同样惨烈。组建的维权群中,垫资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木门商王老板仓库存着100多套定制门,退给厂家困难,卖给市场更是无门。

更令人惋惜的是,这起事件并非个案。近年苹果装饰、东易日盛、住范儿等多家家装企业也爆雷,套路惊人相似——低价套餐引流、空洞的预付款监管、盲目扩张遮掩资金缺口。

2024年,家装行业注销企业激增230%。2025年已有76家宣告破产。业内打趣:现在开装修公司的不是骗子,就是快成骗子的人。


五、监管缺失成导火索:预付款成行骗利器

现行监管对家装预付款几乎无有效约束。买家给的工程定金、首付款不受第三方监管,合同中的质保条款变成空洞的“纸面承诺”。

虽然法律手段可用,但受害人往往赢了官司也追不回钱款。

业内资深律师指出,目前家装行业的监管是“盲区”,亟需政府和行业协会出台强监管政策和资金监管机制,让预付款走入“透明金库”,保护消费者权益。


六、从高光到坍塌:时代眼泪与行业镜鉴

20多年里,靓家居创造过无数家装传奇。

但急速扩张换来的只是无情吞噬——现金流断裂、盲目扩张、项目质量滑坡、客户信任极限崩溃,最终成了“巨头暴雷”的首当其冲受害者。

曾育周的离世,无疑是这场惨剧的极端注脚。但更悲哀的是,活着的人还要在这片废墟中捡起残破的生活。

他昔日劈波斩浪打造的“装修神话”,今天成了千万家庭永远难以磨灭的痛。


七、未来展望:家装行业如何走出泥淖?

这场悲剧不仅是靓家居一家的故事,而是中国家装行业的一个缩影。

要破局,得从根本改变:

家,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所,装修行业的失败是对千万家庭最无情的打击。资本扩张与服务质量的天平必须重新校准,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装修梦碎”悲剧再现。


结语

从一间小瓷砖店,到华南家装巨头,再到轰然坍塌的商业神话,靓家居的故事让人唏嘘,也敲响了行业的警钟。

那些“明码标价”和“定制服务”的美好曾经,早被利益链条和预付款资金流的黑洞消磨殆尽。

靓家居的崩盘,背后映照出整个中国家装行业逼不得已的转型痛苦和监管缺口。

这场风暴,你怎么看?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装修经历?你对于家装企业的监管和预付款你有什么真知灼见?欢迎留言评论,跟大家一起聊聊,分享你的故事和看法。


参考资料

  1. 广州日报,2025年7月报道,《靓家居160家门店关闭,创始人曾育周疑似跳楼》
  2. 财联社,《中国家装行业现状与风险分析报告》,2024年12月
  3. 新华财经,《家装行业的资金链困境与监管缺口》,2025年6月
  4. 企查查数据库,公司及关联企业资料汇总
  5. 新浪财经,《家装行业预付款风险解读》,2025年4月
    6.业内知名律师访谈,《预付款监管的法律突破》,2025年5月
  6. 界面新闻,《靓家居“钓鱼式增项”投诉激增事件全景》,2025年7月

精彩内容,别忘了点赞、分享!最重要的,留言告诉我们你的装修故事和看法,我们一起探讨家装行业的未来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财经   血汗钱   巨头   打水   老板   客户   家居   预付款   行业   装修   资金   企业   瓷砖   故事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