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力量?泛滥的预制菜,究竟怎么来的

咱们现在点外卖,尤其是15块以内还带肉带菜的,大概率会碰到用预制料理包做的。

之前有媒体暗访曝光过这事儿,大家一看到就炸了,觉得预制菜就是商家投机取巧、省成本的玩意儿,其实这事真没这么简单。

说实话,我之前也跟大家一样,觉得预制菜没什么好东西。

直到认识一个在日料店做采购的朋友,他跟我讲了个事儿,咱们吃的那些顶级三文鱼、金枪鱼,全是靠超低温冷冻运过来的。

要是不冻,这些鱼上岸没一会儿就坏了,还可能带着寄生虫,根本没法吃。

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原来预制菜也有“高端操作”。

还有内蒙的羊肉,朋友说每年秋天到初冬那段时间,当地的羊最肥,鲜味也最足。

这时候宰了冻起来,才能把那股子鲜劲儿锁住在。

比起那些长途运输过来、看着活但其实已经不新鲜的羊,这种冻羊肉反而更靠谱。

而且咱们国家早有规定,1998年就出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2013年非典之后,牛羊猪鸡鸭都要定点宰杀。

这么一来,瘦肉精、微生物污染这些问题少了很多,其实比有些门店自己偷偷宰的还安全。

预制菜的“双面人生”:既有好口碑也有坏名声

但话说回来,预制菜的“坑”也确实不少。

就说西贝吧,之前有曝光说他们后厨有冻了一年的羊腿。

这就不是预制菜本身的问题了,是库存管理太差,要么是买多了卖不出去,要么是监管压根没跟上。

本来想觉得西贝这么大的店,管理肯定没问题,结果发现他们对“预制菜”这个标签特别抵触,好像一提就掉价,这反而让大家更误会了。

新辣道的创始人李剑,之前还悬赏20万找不用冷冻原料和添加剂的连锁餐饮。

他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别把所有非鲜活的食材都叫预制菜,更别一棍子把预制菜打死。

现在这种把食品分工精细化妖魔化的情况,真的挺让人无奈的。

聊完预制菜的好坏,就得说说这东西为啥能满大街都是,这离不开政策的推动。

早在2016年,农业部的文件里就第一次提到了“预制菜肴”;2021年又明确说要发展这个业态;到2023年,预制菜直接进了中央一号文件,这地位一下子就上去了。

2022年的时候,广东、四川、浙江这些地方就先出了预制菜的标准,从原料到配送都管得明明白白。

同年,中国烹饪协会和饭店协会也推出了自己的预制菜产品规范,慢慢把预制菜从之前的“主食、蔬菜”变成了正经的“菜肴”。

2023年在广东佛山开的首届预制菜产业大会更热闹,超800家企业参展,线上线下加起来有4100多万人次观展,最后还签了10.6亿元的单子。

会后,好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跑去广东考察,这热度一下就起来了。

之前预制菜主要是农业口在管,后来市监局接了过来。

去年3月,市监局等六个部门一起发了通知,明确说预制菜不能加防腐剂,还把它和香肠、方便面这些有防腐剂的加工食品区分开。

这个定义一出来,不少人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除了政策,资本也帮了预制菜大忙。

2021年“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在上交所上市,发行价28块5,最高的时候涨到过近140块一股,虽然现在跌回31块了,但当时确实点燃了这个赛道。

这家公司厉害在有300多种产品,在华东地区建了成熟的线下营销网络,还自己搞了冷链物流,所以能快速起来。

现在做预制菜的企业分好几种,基本分为以下几类:

上游的农牧水产企业,比如国联水产、新希望,本来就有原料优势;

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像“速冻一哥”安井食品,供应链很成熟;

还有新冒出来的产品型品牌,比如珍味小梅园、叮叮懒人菜;

锅圈、盒马这些渠道商,以及海底捞、眉州东坡这些餐饮企业,也都在做预制菜。

这么多玩家入局,咱们现在在哪都能看到预制菜的影子。

2024年的时候,这个市场规模到了4850亿元,确实长得很快。

预制菜的“甜蜜烦恼”:大家想要安全,更想要好吃

不过热度下来之后,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2023年9月初,好多地方的家长都反对学校食堂用预制菜,担心营养流失影响孩子成长。

就算学校拿出了制作和安全流程,家长还是不放心。

后来教育部回应说,对“预制菜进校园”持审慎态度,不建议推广,这其实也说出了大家的顾虑。

老实讲,咱们普通食客怕的不是预制菜,是“伪人感”的料理包。

比如吃起来千篇一律,没一点特色;还有商家不透明,明明用的是预制菜,还卖高价,这不就是坑人嘛。

而且现在国家层面的具体标准还没出台,有些商家就钻空子,这也是个大问题。

其实预制菜也能做好吃,我听朋友说过一个例子:有个连锁餐厅的招牌菜是红烧肉,这菜肯定得预制。

一开始他们直接加热,肉没香味;放锅里煎,又容易变形。

后来人家给每个门店都配了贵的R牌万能蒸烤箱,用西式蒸汽烤的方式,既能保住肉的形状,又能靠高温产生梅纳德反应,带出香味。

这么一改,味道就跟现做的差不太多了。

现在好多连锁餐厅的研发中心,还用电子舌、稠度计、酸度计这些设备,把味道量化。

他们想做到的是,不管在哪个门店,哪个师傅来做,菜的味道都能达到90分。

本来想觉得做菜靠经验就行,后来发现量化也很重要,尤其是连锁品牌,要保证每道菜的口味一致。

说到底,现在大众餐饮要满足出餐快、消费量大、菜品全的需求,已经离不开餐饮工业化了。

就算是蒸菜、汤菜,也会以半成品的形式存在于厨房。

虽然大家对预制菜的定义有分歧,但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制,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对于现在卷到不行的餐饮业来说,透明化已经是趋势了。

未来预制菜要想走得远,不能只想着降成本,得在味道辨识度和价值感上下功夫。

咱们普通食客也别一棍子打死预制菜,分清好的和差的,用自己的选择倒逼行业变好。

毕竟,预制菜本身不是问题,怎么用、怎么管好它,才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美食   资本   力量   广东   味道   防腐剂   企业   确实   食客   餐饮   棍子   商家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