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猛买全球石油,却大减俄油订单,中俄到底出了什么事?

中国这几年在石油市场上的动作真够大的,一方面像不要钱似的从全球各地扫货,囤积了海量的原油库存,另一方面却对老伙伴俄罗斯的石油订单砍得厉害,这事儿让不少人纳闷,中俄之间是不是闹矛盾了?

2025年头九个月,中国原油进口量稳稳地保持在日均1100万桶以上,这数字听起来就吓人,其中好大一部分直接进了国家储备罐,而不是急着炼化成汽油柴油啥的。全球新增石油库存里,中国一个人就占了九成,这可不是随便买买,而是有战略考量的。

话说回来,同期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却下滑了8.1%,天然气更狠,降了16.6%。第一季度同比减少14.7%,总量只剩2431.5万吨。表面上看,这对比挺刺眼的,但挖深点就会发现,背后牵扯到制裁、物流和市场调整等多重因素,不是单纯的关系问题。

简单说,中国对外原油依赖度超70%,这意味着任何供应中断都可能卡脖子。地缘风险越来越多,海运路线不稳,关键通道随时有威胁,国家就把储备当成头等大事。法律上,石油储备已经被列为必须执行的任务,国有企业和地方炼厂都得跟上,扩建设施,提升规模。现在储油能力快摸到20亿桶,储备天数也在往上爬。

这不光是应急,还带点金融玩法,把外汇换成实物油,对冲美元波动和制裁风险。全球油价低位时,中国大手笔买入,还顺带托住了市场底部。要是中国停手,油价估计得跌到每桶50美元以下。举例说,加拿大和厄瓜多尔的原油进口量今年明显上去了,印尼9月对中国出口暴增73倍,巴西也跟着涨。这些新来源帮中国分散风险,避免把鸡蛋全搁一个篮子。

转到俄罗斯订单减少这块,核心导火索是美国2025年10月23日的制裁。特朗普政府直接瞄准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罗斯石油和卢克石油,这俩公司占俄罗斯石油出口的近一半。制裁一出,切断了他们在美元结算体系的通道,还威胁对跟他们交易的外国机构下手。中国四大国有石油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马上暂停了海运俄罗斯原油的采购。延长石油等地方炼厂也停买了从12月到2026年2月的合同。独立炼厂评估风险后,也纷纷跟进,生怕银行结算出问题。

这事儿不是中国单方面甩手,而是为了保住国际金融渠道的通畅,避免被踢出全球支付网。结果呢,俄罗斯ESPO混合原油在亚洲市场的折扣率拉到一年最低,相对于布伦特基准价的差距加深,进一步降低了吸引力。印度那边也受波及,私营炼厂采购量砍了50%,土耳其进口虽一度激增,但后来也开始调整。

除了制裁,中国炼化行业本身的变动也推了一把。重质原油需求在涨,炼厂对环保标准要求更严,俄罗斯原油在硫含量和API重度上,跟新兴来源比起来,竞争力弱了点。运输成本是个大头,从乌拉尔或东西伯利亚油田运到中国,得走长途陆路或海路,像北极航道和中亚管道,不仅远,还容易受天气和地缘干扰。

油价低迷时,物流费占比就大了,俄罗斯原油的经济性打折。中国能源政策一直强调多元化,从中东的沙特、伊拉克,到非洲的安哥拉、尼日利亚,再到拉美的巴西、委内瑞拉,进口结构越来越均衡。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份额从以往20%降下来,就是这个策略在发力。话说,9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环比还涨了4.3%,达828.7万吨,但整体趋势是降的,这说明短期波动有,但长远调整在进行。

中俄能源合作没到破裂的地步,只是换了档位。从单纯买油卖油,转向管道技术升级、北极航道开发啥的。双方在金砖和上合组织框架下,继续协调供应链,应对国际制裁。举个例子,通过哈萨克斯坦陆路管道的俄油合同还在谈,虽然进展慢,但潜力在那。11月,俄罗斯石油出口整体稳住,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同比还涨了1.9%。合作扩展到林业、农业和木材加工,形成产业链链接。

这不光是能源,还带点多领域延伸。俄罗斯媒体报道,10月后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同比降21%,但这没影响双方长线合同和物流体系建设。话说回来,俄罗斯油气收入确实受打击,出口金额跌幅大,国际油价波动加剧。但中俄互动更注重质的层面,保持连续性。

话说,印度和中国减买俄罗斯油后,乌拉尔原油和布伦特价差拉到一年最大,俄罗斯外汇收入吃紧。特朗普的制裁不光打俄罗斯,还间接推高油价,布伦特一度摸到66美元。金价也跟着反弹到4130美元一盎司,地缘风险刺激需求。

中国在建国内“影子船队”进口受制裁俄罗斯天然气,绕开限制,但努力还在初期。俄罗斯计划增气油出口,但生产预计小降。印度用人民币买俄罗斯油,绕美元,但制裁后转用中国元结算,显示去美元化趋势。BRICS国家在推多极化,阿拉伯国家加入的话,美国制裁影响力会弱。

中俄事儿,说到底是能源安全和市场优化的结果。中国猛买全球油,是为长远打算;减俄油订单,是迫于制裁和结构调整,没啥翻脸的意思。未来合作可能更侧重通道建设和产业链,持久力强。

俄罗斯经济像定时炸弹,劳动力短缺500万,到2030年达1100万,人口下降,油气客户印度中国转新能源,预算40%靠油气,压力山大。但中俄纽带稳,方式变了而已。中国角色在变,从被动进口到主动塑造市场。全球油市2025年见证了这点,储备规模近20亿桶,确保缓冲。

制裁暂停采购,转中东拉美来源,优化结构。俄罗斯折扣深,亚洲买家谨慎。中介渠道如哈萨克斯坦管道在探,但需时。炼厂适应新油型,环保推转型。油价得中国买入撑,避免深跌。合作从量到质,融产业链。

总的看,这事儿暴露依赖单一来源的风险。中国策略接地气,分散买家,囤实物,避美元坑。俄罗斯得适应,找新出路。中俄没大事儿,只是调整步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财经   什么事   中国   订单   石油   全球   俄罗斯   原油   美元   乌拉尔   印度   油价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