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突然爆火!年轻人挤满场馆蹬腿就上,意外跌落频发,有人摔成撕脱性骨折……


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分享抱石攀岩受伤经历。


攀岩馆入场需签订安全告知书。
还有一种现象也很普遍。“新人三五成群来玩,一个人爬,其他人在下面指导或者围观,激动中忘记了安全距离”,阮先生在日常攀岩和指导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部分攀岩者挑战难度线路时,会选择让朋友拍摄留念,前者攀爬时,后者往往举着手机离开不足半米。攀爬的人若意外滑落,举着手机的人往往后撤不及。记者注意到,攀岩馆的垫子上画有黄色边框区域,一般作为围观或休息区域,而其余未划分区域则应让出给攀岩者,然而实际上不少人“越线”,记者就在意外落下时不小心撞上了后方黄线内站着的学员。

有人挑战难线时不少人围观。

攀岩墙上张贴有不少安全提示。


网友吐槽攀岩馆人数过多。
攀岩人数增多了,不少攀岩馆的安全提示和巡查措施却不一定跟得上。根据《上海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办法》,经营者“应当保证经营期间配备不低于规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前述人员应当持证上岗、佩戴能标明其身份的醒目标识”,然而就淮南常去的几家攀岩馆,几乎没看到过巡场人员的身影。在上面攀爬时下方有人走动,或是有人在攀岩过程中做出危险动作,都没有得到过提醒。阮先生也认为,不少攀岩馆对“上方攀爬时下方保持距离”这一规范的提示不到位。
记者体验攀岩的当日为工作日,攀岩馆整体人流量较少,但除了为记者和朋友上课的攀岩教练,在该攀岩馆未看到明显有工作人员特征的人巡场,下方近距离拍照和危险动作跳下等也没有人进行提醒。“这些岩点会脱落吗?”前台工作人员表示,岩点十分牢固,会定期检修和换线,但并未告知具体时长间隔。
阮先生告诉记者,岩点本身的牢固程度和定线员的习惯也有一定关系,有的定线员习惯性用短钉子,爬的人多了容易松动,就会出现上述网友攀爬时突遇岩点脱落摔下的情况。关于多久检修一次,行业内并没有明确规定。
当攀岩越来越成为一种“都市新时尚”,需要做足准备的不止运动者,其实应当是整个行业。作为高危项目管理的对象,攀岩场馆多久检修一次、记录如何公示、场馆应配备多少位巡场人员、巡场人员的资质公开,都应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补充完善。参与者热情、管理者规范,小众项目才能在安全准绳下逐步发展向大众。
转自 | 上观新闻
来源: 上海法治报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