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基金经理业绩不行要减薪,你支持吗?”茶馆里老王拍着桌子吼,隔壁小李翻着美股7连涨的行情,一脸羡慕:“美股飞得像打了鸡血,咱A股咋像没吃早饭?”就在大家吵得热火朝天时,证监会一纸意见稿,把基金圈的锅端了出来——主动型基金若跑不赢基准,经理绩效必须大幅下调。这是要逼着基金经理卷起来,还是变相提醒:别把投资当忽悠。可股市涨跌和基金经理饭碗挂钩,这局,到底是双赢还是双输呢?

【正文】
先说美股,纳指月线七连涨,标普和道指也跟着高歌猛进,就像隔壁老王家的玉米地,雨水充足加上日照够,怎么都丰收。而咱A股这边,上证跌0.81%,创业板更是直接来了个脸着地,跌2.31%。差距感简直比早高峰公交车车厢里的一对情侣还明显——那边你侬我侬,这边挤到怀疑人生。
就在这种背景下,证监会甩出了《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重点很直白:主动型基金如果长期跑不赢业绩基准,相关基金经理的绩效薪酬必须明显下降。这话翻译成人话就是:“哥们,你拿的是绩效工资不是马尔代夫旅游津贴,干不好就得少拿钱。”这在基金圈可是头一次这么硬气,对那些靠讲故事、画大饼混饭吃的经理,算是重拳出击。
讲真,这招挺有意思。过去基金经理有时候更像一群文艺青年,开完发布会就消失在光影中,业绩靠天吃饭;涨了说“战略布局”,跌了说“市场波动不可控”。现在政策一出,等于是告诉你:不能光喝咖啡聊理想,手里仓位得能见血见肉。对投资者来说,这也许是好事,毕竟除了行情本身,谁都想看见真本事。
然而,问题来了——基金经理的工资跟业绩挂钩会不会让他们更短视?比如为了冲考核而追短线,结果变成了基金版的“炒鞋”:一时兴奋,一年回头看全是坑。投资本来就该长周期布局,但一旦短期压力加大,很容易变成“今天有肉就赶紧吃,管它明天饿不饿”。
放眼国际,美股这几个月的上涨,不是因为基金经理短线冲刺,而是龙头公司扎实的盈利能力撑着节奏。亚马逊财报一出,立马上涨超9%,特斯拉也生猛反弹——基本面稳得住,股价自然不会天天犯迷糊。反观A股,有些公司的三季报看着漂亮,营业收入37.58万亿元,同比微增,净利润涨4.5%,但股价却懒得配合。这就像邻居家的孩子,成绩不错但比赛总掉链子——你说急不急。
再看看宏观环境,统计局的制造业PMI又掉到了49%,说明制造业还在喘气;非制造业略有提升,但综合指数也就勉强踩在线上。加上中央财政5000亿地方政府债限额、外贸顺差等各种政策托底,大家都在努力修补经济的大漏网,可股市却依然情绪不高。难怪有人调侃:A股像一个爱发朋友圈的朋友,每天都说自己“要努力”,但照片里永远是奶茶店、小蛋糕。
此外,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到“淡化数量目标”,反对市场的羊群效应,这句话其实也能用在基金行业——别成天跟风;你看哪个板块火就全部冲进去,那叫羊,人家美股涨靠的是企业财报、创新和长期投资策略,不是短线炒热度。资金空转、内卷竞争,终究只能把投资变成圈内人自嗨的舞台剧。
当然,从投资者角度,要的是诚心和业绩,而不是营销段子。基金经理测速的新规,其实相当于在跑步机上安了测速仪,还直接联动工资结算——跑慢了就少领钱。听起来挺刺激,可真要落地,执行的细节得比方向盘还精确,不然搞不好适得其反,让人更害怕长周期布局。
这事让我想起老赵开餐馆的故事:他刚开业为了点评分冲高,每天推促销套餐,把顾客哄得开心。结果季末一算账,全是毛利低的短单,长期客户反而流失。基金经理如果为了短期考核乱操作,投资者体验也会往下掉。长远来看,最好的方法还是让考核体系既有短跑也有马拉松,别让市场变成跑100米冲刺的短途赛道。
说到底,基金经理降薪与否不是核心,核心是让整个行业意识到——钱是股民的,不是光靠运气就能拿绩效的。赶牛的人要知道牛的方向,不是天天挥鞭子吓牛跑快。眼下的股市,比景区里的缆车还需要一个靠谱的司机,而我们需要的,是业绩稳定又拿得出真东西的驾驶员。
【结语】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基金经理的饭碗和业绩直接挂钩时,他们会变成为冲短成绩的“短跑选手”,还是真正培养耐力的“马拉松冠军”?美股狂飙、A股失速,你更愿意把钱交给哪个类型的司机?对此你怎么看?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