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朱云卿就是这样一位“少年英雄”,甚至就连牺牲的时候,也才年仅24岁。
不过,对于这位“少年英雄”的歌颂,好像并不算广泛。今天,咱们就一起看看这位朱云卿的英姿吧。
1907年,朱云卿生在广东梅县。他的父亲是个私塾先生,母亲则是个搬运工人。15岁那年,他就跟着叔父前往印尼做工。
从此,朱云卿就成了“扛夫”,天不亮就起来搬棉花包,压得他直不起腰。晚上睡在货栈的角落里,臭虫爬满床。虽然身在海外,朱云卿心里却始终思念着祖国,多次向叔父提出回国的要求,可对方却一直都没有同意。叔父管得严,工钱全都要收走,他只能偷偷攒碎银,攒了半年才凑够回国的路费。
1924年秋,他攥着那点钱,从香港辗转到广州。街头贴着黄埔军校的招生海报,他摸了摸兜里的钱,咬咬牙报了名。考场上,考官问他“为啥当兵”,他说:“不想再让人像牲口似的使唤。”就这一句话,他成了黄埔三期步兵科的学生。
军校里的日子苦得不得了,每天天不亮就出操,练劈刺练到胳膊肿,夜里还得背书。朱云卿肯下苦功,绘图课上,他画的惠州城防图连教官都点头,后来东征打陈炯明,这图真派上了用场。
更让他热血沸腾的是政治课,周恩来、恽代英来讲课,说“革命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了让穷人过好日子”。于是,在1925年,经周士第介绍,朱云卿入了党,对着党旗宣誓的时候,手心全是汗。
次年,朱云卿从黄埔军校毕业,随后就被派到了韶关。组织让他办农军学校,他把韶州书院的破房子收拾了出来,门口还挂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北江农军学校”。招来的学员都是贫雇农,大部分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他就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写字、怎么持枪,空闲了,就围着油灯给大家讲“为啥要打地主”。有回曲江县龙归乡的地主带武装抢粮,朱云卿带着学员们抄家伙就上了。
他让学员们趴在田埂后,等地主武装走近了,一排鸟铳打过去,再扔出几个土制手榴弹,其实就是装了火药的陶罐。地主们吓得屁滚尿流,丢下粮食跑了。学员们扛着缴获的土枪回来,围着他喊“朱教官神了”。
这所学校办了没多久,可培养了不少农军干部,后来许多人也都成了红军里的骨干。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动手,朱云卿接到通知:“带农军去武汉会合。”他连夜带着第二期学员出发,一路避开国民党的关卡,绕道湖南,最后在浏阳文家市跟上了秋收起义的队伍。
毛主席见了他,笑着说:“听说你把农民教成了兵,有本事。”朱云卿红了脸,说:“都是老乡们肯拼命。”跟着大部队上井冈山时,他成了31团的参谋长。
那会儿井冈山有袁文才、王佐的绿林武装,毛主席让他去整训。他不搞虚的,跟战士们同吃同住,教他们练队列、学射击,还编了句顺口溜:“枪要擦得亮,敌人才怕你;步要走得齐,打仗才能赢。”短短几个月下来,500多个“绿林好汉”还真成了正规红军。
1929年,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朱云卿当了参谋长。有回在大柏地,红军被赣军刘士毅部追得急,弹药快打光了。朱云卿拿着地图蹲在地上,指着杏坑村的峡谷说:“把主力藏在山脊上,让三纵去诱敌,等他们进了峡谷就包饺子。”
那天正下着雨,战士们趴在泥里,冻得直哆嗦。等赣军两个团全钻进峡谷,朱云卿一声令下,两边山上的火力全压了下来。赣军前后被堵,乱成一锅粥,最后缴了好几百支步枪。朱德拍着他的肩膀说:“云卿这招,救了全军啊。”
1930年,红一军团成立,毛主席当政委,朱德当总指挥,朱云卿成了参谋长。
这年冬天,蒋介石派十万兵“围剿”中央苏区,张辉瓒的18师冲在最前面。朱云卿盯着电台里的电报,分析了好几天,断定张辉瓒会走龙冈。他建议在龙冈设口袋阵,还亲自带着侦察兵摸了趟地形,在半山腰选了块能看清敌军指挥部的地方。
战斗打响那天,他守着电台,破译出张辉瓒的位置,立马报给朱德。红军一冲,全歼18师9千多人,还活捉了张辉瓒。万人公审大会上,群众喊着要枪毙张辉瓒,朱云卿站在台上,心里却沉甸甸的,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1931年1月,中革军委在宁都成立,朱云卿成了总参谋部部长,也就是红军的总参谋长。这年,他也才24岁。朱云卿的办公桌上总堆着作战图,常常一工作就是一整夜。有回,警卫员见他实在咳嗽得厉害,就劝他歇一会儿。他却说:“等打退了敌人,再睡也不迟。”
第二次反“围剿”时,他在富田前沿侦察,望远镜的反光暴露了位置,一颗子弹穿进左胸。战士们抬着他往后撤,他捂着伤口,还在念叨:“让一纵守住白石山,二纵等敌人过了一半再动手。”
送到东固红军医院的时候,朱云卿还在发着高烧,却还在病房里画第三次反“围剿”的防御图,铅笔尖把纸都戳破了。
5月21日凌晨,护士端着药进来,见朱云卿趴在桌上,以为他睡着了。走近了才发现,他脖子上有个血洞,桌上的作战图浸着血,墨迹还没干。后来才查到,是医院里的内部叛徒勾结国民党特务,让特务扮成郎中下的手,那根浸了毒的银针刺穿了朱云卿的颈动脉。
噩耗传到总部以后,毛主席等人都十分悲痛,朱德更是红了眼:“云卿才24啊!”随后,红军为他召开了追悼会。后来,中革军委下了命令,给师级以上干部配双岗警卫,开会要设临时口令,这都是朱云卿用命换回来的规矩。
2020年,红军名将朱云卿事迹陈列室建成,并且开始试运营,致力于为大家传播朱云卿的英勇事迹。他值得后世永远铭记和传颂。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