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孩子不愿上学,医生支招:4步训练帮“神兽”快速收心

查询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暑假结束,家长们的朋友圈一片欢声,“神兽”终于归笼了。但凡事总有意外,有些小“神兽”却赖在家中,迟迟不愿踏入校门。

那天,一位家长急匆匆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任鹏程医生的诊室,第一句话就是:

哎呦,医生,快来看看我家的小孩,都开学了她还不愿意上学,这到底怎么回事呀?我该怎么办呀?

小蝶(化名)是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小朋友,报到日那天,她在妈妈的督促下去了学校,领回来书本之后就坦白地和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果然,第二天开学日小蝶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妈妈帮小蝶收拾好书包督促她快点去学校也没有什么用,鼓励的话也说了、威胁恐吓的话也讲了,但她就是不听。

小蝶在诊室里面表现得很焦虑,躲在任医生背后跟妈妈喊道:“我就是不要去上学!”耐心询问过后,任医生了解到,原来小蝶所在的学校在暑假里调整了班级和教师,报到日那天她才知道换了新的班主任,新老师看起来有点严肃,很多以前一起玩的小朋友也都去了别的班级,她感觉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没有办法适应新的环境。再加上听老师说三年级开始课业难度会比较大,她成绩本来就不拔尖,现在更担心会跟不上,给班级拖后腿、给爸爸妈妈丢脸。

问诊结束后,任医生第一时间夸奖了小蝶,夸她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夸她会为爸爸妈妈的面子考虑;同时给小蝶建立自信,表扬她的活泼性格,肯定很快就会交到新的朋友,虽然知识越来越难但相信她有勇气去面对;最后,告诉小蝶勇敢地尝试,也许老师没有看起来那么凶,也许这学期会比上学期做得更好。

在任医生的鼓励下,小蝶表示明天愿意尝试着回到学校,但明天一定要爸爸亲自送自己到学校门口,看着自己进教室才可以,爸爸欣然同意了。

任医生表示,开学第一周是孩子“收心”的关键期,家长稍加引导+科学训练,能帮孩子快速进入正轨。

图源:图虫创意

精神卫生科

起居与校园

节奏一致

逐步恢复早睡早起,保证白天精力。

训练:

起床“闹钟打卡”:每天固定时间起床(比如7:00),家长和孩子一起打卡,坚持一周奖励小礼物。

晨间活力操:起床后一起做2~3分钟伸展运动或开合跳,快速“唤醒大脑”。

睡前三步曲:逐渐减少睡前电子屏幕接触时间;泡一个温水澡放松身体;睡前亲子共读,帮助身心安定。

精神卫生科

提前热身

很重要

让孩子从“狂暴疯玩”状态回到“专心学习”。

训练:

10分钟学习法:每天选择一门学科,设置10分钟计时器,专注完成一小块任务或者提前掌握一个简单的知识点,逐渐延长到20~30分钟。

复习+预习“双卡点”:每天安排两个固定点,比如放学后复习当天知识简单的知识点,鼓励孩子讲出每门课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东西;课业完成后提前翻看明天的讲课内容,并要求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给孩子一个学习很重要的仪式感。

建立学习自信: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适当进行一些小巧而简单的测验,让孩子建立学习自信心。

精神卫生科

从假期依赖

转换到期待校园

减少校园焦虑,增强积极乐观的心态。

训练:

制定开学心愿卡:让孩子写下新学期最期待的三件事,可以是交新朋友、加入社团、提高学习成绩、拓展兴趣爱好,让孩子开始期待回到学校。

三件开心事:每天睡前说出今天学校里最开心的三件事,强化正向体验。

角色互换:家长装扮成学生,让孩子当“小老师”来教题目,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自信。

精神卫生科

积极陪伴

胜过“鸡娃”

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度,建立安全感。

训练:

积极反馈:每天至少对孩子说三句正向评价(如“你今天比昨天写得更好了”、“太棒了,今天有准时起床”、“今天的书包整理得真好没有需要我们的帮助”)。

积极关注:关注孩子放学的状态,比如“看起来你今天很高兴,有什么事情可以分享给我吗”,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并不是只关心成绩,也更在乎我的感受。

奖励机制:连续一周完成作息或学习目标,可以获得一次周末惊喜。

每一次开学,都是家长、孩子、校园的一次重新磨合,规律作息+循序学习+心理支持+家长陪伴,结合一些简单的小训练,就能让孩子顺利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轻松迎接新学期。

如果孩子开学超过半个月还没有完全适应校园生活、上课专注力不足、逐渐变得不耐烦、脾气越来越急、厌学,一定要及时带孩子来儿童心理门诊,让专业的医生来进行评估。

浙大邵逸夫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

主要诊治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包括: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智力低下等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学习困难;游戏成瘾;社交障碍及其他儿童青少年情绪及睡眠问题。

门诊地点

庆春院区

门诊时间

周二下午

门诊医生

来源:邵逸夫医院 精神卫生科

作者:任鹏程

审核:陈炜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浙大邵逸夫医院服务号 全新升级

打造一站式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

开启智慧医疗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育儿   医生   快速   孩子   家长   学校   门诊   妈妈   精神   卫生   爸爸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