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晒秋,不如以茶收秋。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转眼已到了九月,长夏逐渐远了,白露也缓缓地来了。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便用“白”形容秋露,“白露”之名由此而来。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是热与凉的分水岭,代表着暑热的结束。正如人们常说的,“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一到,秋风更是一夜比一夜凉了。
从物候现象来看,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白露之后,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玄鸟(燕子)也飞归北方,各类鸟儿都开始储存食物御冬。
白露时节到来,白露茶的采摘也到了正当时。
在民间,白露也有着独特的习俗,例如喝白露茶,此时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在白露前后生长态势良好,正所谓“不苦不涩秋白露”,白露茶以独特甘醇清香,备受老茶客喜爱。
那么,白露茶究竟有什么迷人之处?为什么如此受人喜爱呢?
一、形态自然有秋意
白露茶的形态,常常是一芽三叶或四叶,芽叶之间由较为粗大的茶梗连接。
经过日光萎凋和干燥后,白露茶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就像秋天的东北林区,红松泛金,峡谷披彩,银杏黄熟,枫叶红透,各种树木五彩缤纷。绿色打底,五彩点缀,这是秋白露的特色,也是秋白茶的共性。
二、口感风味佳
每当白露时节,天气便开始转凉,昼夜温差渐渐变大。
白天,阳光依然灿烂,照耀着每一片茶叶,让它们尽情地吸收阳光的精华。而到了夜晚,温度悄然下降,让茶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如此一来,茶叶里的养分自然就积累得更加丰富了。
并且,仲秋的阳光虽耀眼,却不再像夏天那样炙热。这样的光照条件,使得茶树能够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茶叶中的胶质和可溶性糖等风味物质得以充分积累。
茶叶中的苦涩物质(茶多酚、咖啡因)含量降低,而氨基酸、可溶性糖等甘甜物质占比提升,冲泡后口感温润顺滑,甜醇度高,无明显苦涩,适口性极强。
喝上一口白露茶,那甘润、温和的口感,回甘生津,带着淡淡的甜意,让人回味无穷。细细品味,在喉间久久不散。
三、香气有特色
此外,秋天的气候温和,风轻云淡,秋高气爽。温度恰到好处,既没有夏天的酷热与闷湿,也不像春天那样多晴多雨。
在制茶过程中,秋天的温和气候也让制茶师傅们更加轻松自如地进行晒茶。茶青走水顺畅,有利于秋白露的香气得以充分展现。
白露茶吸收了秋日的干爽气息,香气更为沉稳内敛,多呈现出成熟的花果香、枣香或木质香,层次感丰富,区别于春茶的清新高扬,别有一番秋日韵味。
四、时令属性契合
从传统饮用习惯来看,白露茶的温性特质与此时的气候、人体需求相匹配,符合“顺时而饮”的养生理念。
白露节气是夏秋交替的关键节点,此时暑热余气渐消,昼夜温差拉大,天地间的“凉燥”之气开始滋生。
人体在这一阶段易出现不适,脾胃功能随气温下降而逐渐减弱;同时,干燥的气候也会让人口干、咽喉不适,需温润之物滋养调和。
而白露茶恰好顺应了这种需求。经过一年陈化的白露茶呈现出温和内敛的特质。冲泡后,茶汤入口温润顺滑,既能为身体带来恰到好处的暖意,驱散夜间的微凉,又能通过天然的甘润滋味滋养津液,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如同为身体披上一层“温和的保护衣”。
五、白露茶该如何冲泡?
茶汤的口感好坏,既取决于茶叶的品质,也与冲泡方法密切相关。
最佳的选择便是使用白瓷盖碗来冲泡。白瓷盖碗的优点不胜枚举,其中最突出的两点就是不吸香、不吸味。无论是花香、药香、陈香还是枣香,都能在杯盖上清晰地捕捉到每一缕香气。
冲泡白露茶的步骤也非常简单。
首先,选择合适的盖碗
使用110毫升的标准白瓷盖碗,投入5克的白露茶。这个比例能够保证茶汤的浓度适中,既不会太浓也不会太淡。
其次,精确称量茶叶
由于白露茶叶片较大,体积蓬松,所以5克的茶叶已经足够。如果没有使用电子秤来准确称量,很容易导致投茶量不足,投茶量少了,茶汤味道就淡薄了。
还有,用沸水冲泡
冲泡白露茶的关键之一是用沸水。只有100摄氏度的沸水才能穿透白露茶厚实的腊质层,让茶叶的内在物质充分渗出,形成浓郁的花香和丰富的口感。
如果水温过低,腊质层会紧紧包裹住内质,难以释放,自然无法品味到白露茶层次丰富的汤水和精髓。
最后,要快出汤
从注水到倾倒完毕,整个过程最好控制在8秒以内。这样可以避免茶汤出现苦味或涩味,确保茶汤的鲜香和淳爽。
从一片鲜叶到一盏暖茶,白露茶藏着整个秋天的开场。
白露已至,风里的凉意会慢慢变浓,趁晚风正好,泡一壶甘醇,看叶底浮沉,品的是茶味,更是与时节相撞的惬意——愿这杯茶能陪你,安稳度秋。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