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品牌2025年上半年财报陆续出炉,国内乳制品行业有喜有忧。
其中两大龙头,伊利实现营收619.33亿,同比增长3.37%,而蒙牛同期营收415.67亿,同比下降6.9%。
看起来,伊利更胜一筹,但比起蒙牛,被誉为“甜奶第一股”李子园处境可能更加危险。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李子园实现营收6.21亿元,同比下降8.5%,净利润约9612万元,同比略增1%,这其中含乳饮料营收占比超93%。
而回顾李子园从2021年到2024年的年报数据,其年营收一直都保持在14亿上下,增长缓慢。
今年,单看上半年状况已经不容乐观。
在大众的健康意识日渐提升,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以“调味甜奶”为主打单品的李子园,正陷入增长瓶颈。
未来,李子园想要打出一片天并不容易。
李子园初创于1994年,创始人是已到而立之年的李国平。
说到“李子园”这个名字,当年李国平在上海出差时,被一块写着“李子园”的路牌吸引。
这三个字既包含了他的姓,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指引,于是他用这三个字来命名自己创办的企业。
彼时的1994年,伊利刚刚成立一年,蒙牛的前身也要在五年之后的1999年才创办。
初创时期的李子园,全力打造甜牛奶饮品。为什么只能叫作“饮品”,因为这款甜牛奶的配料表里,排在前面的是饮用水、奶粉和白砂糖,也就是糖水加奶粉。
甜牛奶饮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跟纯牛奶比起来价格更低,特别是在当时,更容易走进寻常人家。
更重要的是,甜牛奶产品在当年属于新品,李子园甜牛奶的出现,让消费者新鲜感十足。
当然,当年选择做甜牛奶产品,也与当时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密不可分。
在创立李子园之前就深耕乳业多年的李国平深知,当时全行业都受制于原奶供应不足,缺乏保鲜技术这两大瓶颈。
也正因为李国平选择了甜牛奶产品,这两个瓶颈对他完全没有造成影响。
在营销方面,李国平也毫不含糊。
他深知品牌推广的重要性,于是早在2002年就邀请了范冰冰、林心如等明星为李子园代言。
李子园的名气迅速打响,2003年销售额飙升到4.3亿。
不仅如此,李子园独辟蹊径,抓住早餐店渠道。
尤其是在江浙沪地区,有网友回忆说:“小时候的记忆中,浙江温州的早餐摊位上,一个锅煮茶叶蛋,另一个锅就温着李子园。”
就这样,靠着一款王牌产品,打着明星效应,还有独树一帜的销售渠道,李子园在当年迅速占领了市场。
李子园并满足于此,到2007年,销售额已超过5个亿。
然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让整个行业都遭受重创。
哪怕李子园的配料表中,只有奶粉,也没能幸免,李子园的销售额从5个多亿一度跌至2亿。
为了发工资,还要给经销商付款,李国平不惜卖掉了别墅。到了2011年,市场终于有所好转,李子园马不停蹄打起了翻身仗。
渠道上,李子园继续深耕早餐摊、小卖部、食堂这样的终端场所。
区域上,除了江浙沪地区,他还将产品向华中、西南销售,将生产基地建到了江西、云南等地。
同时,李子园投入研发,推出新品,仅2018年就推出18款新品,营收增加30.73%。
就这样,李子园逐渐走出低谷。
随后,2018年,李子园获得茅台的7300万注资,被称为“乳业茅台”,茅台也一举成为李子园的第二大股东。
紧接着,李子园走向了发展史上的巅峰。
2021年2月,李子园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这也是“甜牛奶第一股”的由来,上市后,其总市值在2021年6月超过147亿。
不过从营收数据来看,李子园在2021年上市到达了14.7亿之后,就再也不见大幅增长。
一直以来,提到李子园,消费者似乎只知道甜牛奶。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李子园95%的营收都来源于甜牛奶系列产品。
按照李子园的讲法,这正是他们的大单品策略,也是创始人李国平在践行他的初心:一生只做一件事,把这一瓶奶做好。
但,成也甜牛奶,败也甜牛奶。
作为一家具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李子园似乎也嗅到了一丝不对劲,采取一系列举措。
首先是人事变动。
“太子爷”李博胜于2021年加入了李子园,负责电商和供应链业务。
当时的国内市场上,电商早就如火如荼,然而,李子园一开始并没有抓住这一波红利。
随着李博胜的加入,这一状况有所改善。
2024年年报显示,李子园电商收入0.76亿元,同比增长90.46%,增势强劲。这其中,直播平台带货毋庸置疑成为新的增长点。
2024年底,李博胜正式担任集团总经理职位。
此后,他更是大刀阔斧地推行“年轻化+健康化”的战略,包括继续布局电商、更换成毅为代言人。
然而对于李子园而言,产品始终是关键。
毕竟,市场在变化,消费者也在变化,始终单一的甜牛奶,很难再引起市场的热烈响应。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首先当然是市场上甜牛奶领域出现了更多的竞品。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健康饮食的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抗糖”风的兴起,让“甜”处于尴尬的境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子园也频繁推出新品。
2022年,推出了零脂肪乳酸菌饮品;2023年开发了无蔗糖甜牛奶、燕麦奶;2024年上市气泡奶风味饮料,还推出了植物基蛋白饮品;2025年又推出了AD钙奶、维生素水,甚至还盯上了奶粉。
然而,这些新品都没有在市场上立住脚,反而给人一种“人云亦云”的感觉。
不难看出,李子园正试图改变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现状。
但盲从并不能赢得市场,如果李子园都无法把握市场的需求,而仅仅是跟风,那么势必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当然,李子园也在试图为市场把脉,探索新的出路。
公开资料显示,李子园在宁夏投了一个日处理1000吨生乳深加工项目,涵盖了几乎大部分种类的奶制品深加工生产线,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
在宁夏奶源地投建这样一个新项目,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布局多元化产品。
积极降本增效,丰富产品种类,这也是李子园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所作出的反应。
无论是乳品行业还是饮料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李子园的新掌门,投建新项目,开拓新渠道,很明显,他已不满足于“守业”,毕竟“一招鲜吃遍天”的策略早就行不通了。
但李子园想要走得更远更好,重现当年的辉煌,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END-
参考资料:
1.公司研究笔记:《李子园(605337)基本面分析: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平衡》
2.36氪:《7个浙江人,撑起中国饮料半边天》
3.乳业时报:《甜牛奶卖不动了,李子园多元化转型又遭质疑》
作者:梧桐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