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通讯员 赵燕
今年“五一”假期,武汉小龙虾“卖爆”了!
“晚餐来个小龙虾,还有冰冰凉的啤酒。天还没黑,免费的演唱会就开始了,边吃边看,酒足饭饱,太享受啦!”5月3日,北京游客宋女士听闻小龙虾消费季活动,专程赶到三阳广场大快朵颐,脸上满是满足与称赞。
夏天的武汉,小龙虾成为最吸引人的大IP之一。今年“五一”,武汉早早启动小龙虾消费季活动,向世界递出一张香气四溢的新名片。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靓靓蒸虾、肥肥虾庄等“顶流”品牌的特色快闪店齐齐亮相,吸引大量游客试吃、购买,其中不少为外地游客。
服务员正在上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文漪 摄)
武汉市商务局介绍,武汉小龙虾消费季活动以汉口江滩主会场为核心,联动全市龙虾品牌、重点企业、电商平台、商圈商街及景区、体育场馆,用600多场“小龙虾+”促消费活动,形成全域促消费热潮。统计显示,截至5月4日,超100万市民和游客来到汉口江滩三阳广场,嘬虾子、品小吃、购好物。
为了让游客实现“吃虾自由”,武汉小龙虾头部品牌也纷纷亮出奇招,花式待客。肥肥虾庄推出黄鹤楼主题店、奶龙IP店、繁花主题店。在虾皇江汉路非遗主题店,消费者边吃虾边欣赏编钟与古筝表演。一棠龙虾推出单人份油焖大虾、不用剥的“极品虾球王”等创新产品。巴厘龙虾定制游客专享“武汉话菜单”“武汉漫游指南”,游客体验“武汉话”点菜。
与此同时,武汉市各区因地制宜,融合美食、音乐、科技、文旅等多元场景,推出龙虾市集、音乐节、非遗展演等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方位的夏日消费新体验。在游船上边赏夜景边吃小龙虾、在公园露营地外卖点份小龙虾,甚至,在小酒馆里边品酒边吃小龙虾,或吹着江风边听音乐边嘬虾子……不断创新的消费场景,让小龙虾成为撬动假日经济的流量密码。
靓靓蒸虾在古琴号游船甲板上设置摊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冯袁玥 摄)
“五一”假期首日,肥肥虾庄江汉路黄鹤楼联名店从10点开始排队,线上排队3000多桌,较2024年翻了一倍。肥肥虾庄在武汉的43家直营门店,平均每天接待食客4万多人,比去年上涨了40%。虾皇江汉路非遗主题店“五一”假期前3天人流量破万。
美团发布的武汉小龙虾消费报告显示,武汉是当之无愧的“小龙虾消费之都”。武汉有超800家小龙虾品牌餐厅,每年龙虾季有近2万家餐厅经营小龙虾菜品,日均消耗小龙虾近1000万只,平均每个商圈及人流聚集区都分布了近10家小龙虾相关餐饮门店。同时,武汉小龙虾连锁品牌的消费规模占全国1/3,全国销售额前十的小龙虾专营店,武汉占了4家。
作为最具号召力的餐饮消费单品,小龙虾消费的持续火爆,也激活了饮品、啤酒、零食以及文创等关联产业,形成“一虾带百业”的消费新格局。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助小龙虾IP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持续擦亮“乐购武汉”消费品牌,为武汉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见习记者 甄子萱
5月10日,临近中午,武汉光谷二妃山花海附近逐渐喧闹起来,不少市民陆续驾车来到这里,在绿水青山间享受轻松愉悦的周末时光。
快速扎好帐篷,席地展开野餐垫,接过外卖员送上的小龙虾,市民韩女士和朋友们准备先饱餐一顿。
“提前一小时下单,送到时还热得很呢。配上野餐垫,这就是我们的私人移动虾馆。”在她身旁的折叠桌上,清蒸小龙虾个大肉足,油焖小龙虾麻辣鲜香,戴上一次性手套,大家或坐或站,大快朵颐。
“以前在饭馆吃虾,时间空间都比较受限,现在帐篷里点龙虾外卖,一边吃虾一边赏景,松弛感拉满了。”韩女士笑道。
从传统饭馆到露天营地,作为全国小龙虾之都,武汉人今年解锁了不一样的吃虾场景。
市民在二妃山花海点小龙虾外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恒 摄)
据肥肥虾庄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有超过1/4的顾客都会选择外卖点餐,从出餐到打包再送至顾客手里,他们的每个环节有着统一严格的标准要求,保证顾客第一时间享用到小龙虾的鲜美口感。
饿了么外卖员朱先生则表示,越来越多顾客选择在露营地点外卖,特别是随着夏季到来,小龙虾的送单频率直线上升。
饿了么数据显示,武汉小龙虾外卖订单排名全国前三,商户数全国前五,连锁化程度全国第一。截至今年4月19日,饿了么平台上小龙虾外卖商家超过千家,与去年同期武汉小龙虾商户相比增加了8%。旅游景区、新城区、高校附近,已成为新增商户开店密集增长区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冯袁玥
5月10日晚,“两江盘龙”号游船满载欢声笑语启航。青岛游客余女士坐在临窗座位,面前红亮诱人的油焖小龙虾让她不禁感叹:“坐在长江游船上‘嘬虾’赏景,这才是打开武汉夜生活的正确方式。”
游客在江上餐厅品尝小龙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冯袁玥 摄)
4月起,油焖麻辣小龙虾被端上“两江盘龙”号游船。“嘬虾”和“看江”两大武汉夜游IP结合,再度成功出圈。游船工作人员介绍,“五一”期间,一场江上自助餐就要消耗掉500斤小龙虾。
据悉,带餐游船“两江盘龙”号能载客750人,是长江游船中名副其实的“巨无霸”,最大限度迎接江上“吃货”。三层船舱巧妙布局:一层开放式用餐区升腾着烟火气,二层雅座包厢私享江风,三层甲板360度环抱璀璨江景。
“两江盘龙”号一般晚上7点启航,购买晚餐的游客傍晚五点半即可陆续登船。寻找最佳靠窗位坐下,从容用餐,吃罢悠闲登上甲板,吹着江风体验江城夜生活。若是碰上好天气,还可在船上看一场落日,感受晚霞与灯光秀的无缝衔接。
“小龙虾吃的就是新鲜,我们在趸船和游轮上都设置了厨房,在江上也要做到现做现卖,确保菜品端上餐桌还热气腾腾。”游船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小龙虾,自助餐还提供武昌鱼、洪湖藕带、孝感米酒、樱花糕等菜品,让游客一站打卡湖北特色美食。
将美食IP与文旅新地标相结合,这种玩法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19年,两江游览就尝试在游船上提供小龙虾,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此后每年4月,小龙虾就会加入自助菜单,直至8月底小龙虾逐渐退市。
今年文旅商融合再升级,多家本土餐饮品牌与游船企业碰撞出新火花。靓靓蒸虾与古琴号游船在“五一”期间合作推出“琴鸣夏夜·虾宴江城”美食市集,在甲板上的靓靓摊位下单,就能品尝到地道的汉派卤虾,还有凉面、樱花糕等。5月1日晚,800人登船看夜景、剥虾肉,创下古琴号自运营以来的客流纪录。肥肥虾庄与长江荣耀游船首次破圈联动,将美食动线与城市漫游有机结合。
“以前觉得游船观光是‘打卡式’体验,现在变成能沉浸3小时的立体享受。”一趟品虾看景之旅结束,余女士和家人仍意犹未尽,“原来武汉的夜晚不只是看城市渐次点亮,还带着麻辣鲜香的烟火风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文漪
“清明节期间来排了好久队都没吃到,这次五一节后特意错峰出行,再来试试。”5月9日晚6点,江汉路步行街的肥肥虾庄黄鹤楼联名店门口,拖着行李箱的黄女士在等位长龙中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感叹。这位来自湖南的上班族,已是两个月内第二次专程来武汉“追虾”。
5月9日周五晚,食客正在店内嘬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文漪 摄)
店门口叫号屏显示,当前排队桌数已达130桌。店长张新国介绍,“五一”假期单日接待量突破2600桌,节后日均仍稳定在600桌左右,“近七成是拖着行李箱来的外地游客”。
走进店门,20:1等比例还原的黄鹤楼模型格外醒目。楼梯转角处,黄鹤楼相关的诗词歌赋,让门店充满纸墨书香;四楼榫卯结构的黄鹤楼吊顶下,不少游客举着小龙虾摆拍;座位间的隔板上,灯光透过圆孔投射出黄鹤楼剪影;吧台上陈列着黄鹤楼联名油焖小龙虾礼盒装。“哪怕隔壁分店不用排队,大部分客人仍选择在这里等位。”张新国指着一楼门口的黄鹤楼模型说,“还有的游客只是路过,就算不来吃小龙虾,也会来和‘黄鹤楼’合影”。
Manus生成的武汉小龙虾在黄鹤楼吟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生成)
这种文化沉浸感正成为新的消费驱动力。来自河南漯河的李先生边剥虾边拍照:“虾肉紧实入味,但更值钱的是这里的氛围——在微缩黄鹤楼边吃虾,体验了武汉的过去和现在,有种边逛景点边‘嘬虾’的奇妙体验。”同行的张女士向记者展示打卡黄鹤楼模型的照片:“打算等会吃完虾,就直奔‘夜上黄鹤楼’。”
来自黑龙江的大一学生宋同学,拿着运动相机记录这次新奇的用餐体验:“我在社交平台刷到这家店,特意前来体验,把文化‘玩’得这么潮的,武汉真是独一份。”数据显示,今年3至5月,黄鹤楼联名店客流量和翻台率增长超6%,客流为其他普通分店的2倍左右,人均120元至150元的客单价并未阻挡消费热情。
江汉路步行街的肥肥虾庄黄鹤楼联名店门头焕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文漪 摄)
爆火背后是精心设计的文旅融合逻辑。店长张新国透露,联名店刻意降低空间利用率——3000平方米仅设80余桌,留出20%区域打造武汉地标相关文化场景。除春季的樱花主题墙、夏季的小龙虾主题墙外,还会定期推出琵琶、古筝等文艺表演,让店面成为“季季有新景”的打卡地。
“小龙虾是武汉的烟火气,黄鹤楼是城市的文脉,二者结合发展,才能让本土味道走得更远。”张新国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黄洁如 张竞恒
5月9日,初夏的夜风裹挟着麻辣鲜香,武汉市江岸区靓靓蒸虾超级工厂店内,五层楼百张餐桌座无虚席。年轻食客们一手拿着油亮的小龙虾,一手举着琥珀色的精酿啤酒,谈笑声与碰杯声此起彼伏。
“过去吃小龙虾配工业啤酒,现在没一杯精酿总觉得少了灵魂。”在武汉天地工作的“95后”陈先生,刚一下班便和朋友们相约“嘬虾子”放松。他的感慨,道出了年轻一代的消费升级需求。
靓靓蒸虾定制开发的4款精酿啤酒,比利时小麦风格的“靓啤”、百香果果味的“汉嫂”、热干面风味的“硬汉”以及带有花椒麻感的“南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竞恒 摄)
传统工业啤酒以清爽解渴见长,但其单一的口感,难以适配不断升级的佐餐需求。反观如今市面上的精酿啤酒,麦芽、啤酒花和酵母搭配多元,衍生出丰富的舌尖体验。比利时小麦啤酒花香、果香扑鼻,印度淡色艾尔啤酒口感清爽,水果古斯啤酒则以酸甜风味见长……它们既“解辣”又“提鲜”,能与油焖、蒜蓉小龙虾等重口味形成味觉层次的互补。
一口龙虾一口精酿,既是味觉享受,也是社交仪式。后浪研究所《2024年轻人喝酒报告》揭示:52.7%的年轻人在快乐时更想饮酒,26.7%选择在压力大时饮酒。这类情绪化消费需求,与小龙虾自带的“解压”“聚会”属性高度契合,而精酿啤酒的多元化选择,恰能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和新鲜感的追求。在国内,海底捞、木屋啤酒等连锁品牌早已大规模上架自家精酿产品。
精准捕捉市场变化,靓靓蒸虾也联合专业团队开发了4款精酿啤酒,主攻“90后”“00后”客群——比利时小麦风格的“靓啤”、百香果果味的“汉嫂”、热干面风味的“硬汉”以及带有花椒麻感的“南墙”。除了这些定制款,艾帝达姆大星、福佳、粉象等欧洲“舶来品”摆满门店冷柜,同样销量颇佳。
“年轻人尤其喜欢用‘靓啤’‘汉嫂’搭配今年新推出的黑鸭味龙虾,甜辣交织的口感成为打卡必选。”靓靓蒸虾超级工厂店经理邓悠悠介绍,今年“五一”假期,门店单日最高营收达36万元,外地游客占比达七成,“年轻顾客几乎都会点上几杯精酿”。
更为重要的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餐饮业中,精酿啤酒正成为突破客单价瓶颈的关键变量之一。邓悠悠算了一笔账:门店自营的330毫升装精酿啤酒,定价10元至12元,相较普通工业啤酒售价高出一倍多,单桌消费常常可因此增加百元。
不过挑战同样存在。相较工业啤酒,精酿啤酒的高成本与小众口味,仍需长期的市场培育,而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敏感度从未降低。对此邓悠悠坦言:“目前我们仍依靠扎啤走量,瓶装精酿提利润,再用限量口味、场景活动造话题,以此提高相关营收。”
《2024啤酒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达68亿元,而到2028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增至110亿元。其中,餐饮聚会仍是重要消费场景,前景可期。长坡厚雪的小龙虾赛道上,精酿啤酒有望为业界提供一条新的增长曲线。
详见5月14日湖北日报十一版>>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更新时间:2025-05-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