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流感休假一周怕厌学?聪明的家长都这样做!

#长沙头条##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近期流感高发,有的孩子因流感不得不居家一周,不少妈妈一边心疼孩子身体,一边忍不住焦虑:怕孩子过惯舒服日子抵触上学,担心落下课程跟不上进度。

其实,这些焦虑多源于认知偏差,调整心态、用对方法,既能帮妈妈松绑,也能让孩子顺利返校。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漆靖指出,看清焦虑背后的不合理认知,是缓解困扰的关键。

别预设 “休一周必厌学”:你可能在“放大麻烦”

很多妈妈会有“休一周=孩子必厌学”的想法,这背后藏着两种认知偏差。

一是 “算命术” 偏差:没确凿证据就断定孩子会厌学,比如没看到孩子抵触上学,却先在心里预设“他肯定不想去学校”;

二是“灾难化”偏差:把“返校初期可能适应难”(如早上不想起床),直接升级成 “从此厌学”,将暂时问题脑补成永久麻烦。

这种焦虑很容易传递给孩子。妈妈反复追问“是不是不想上学”“跟不上怎么办”,或收拾书包时叹气,都会让刚康复的孩子对返校产生压力,反而可能催生抵触情绪。

调整心态可分三步:

先找证据,问问自己“支持孩子厌学的证据有哪些”(或许只是“他今天想多玩会儿”,再想想“反对的证据”(之前上学积极、有喜欢的同桌);

接着思考其他可能,孩子刚病好,或许只需1-2天调整作息,并非 “厌学”;

最后换角色,把孩子当成 “需要帮忙适应的康复者”,而非 “潜在厌学学生”,陪他定返校小计划,比如提前早睡、整理书包。

实操上,每天留30分钟做“返校衔接”,和孩子聊学校趣事,或简单复习擅长的知识点,帮孩子轻松拉近与校园生活的距离。

别自责“没引导好”:孩子不掉队,不全靠妈妈

还有妈妈会陷入“我没引导好=孩子会掉队” 的焦虑,这也有两种认知偏差。

一是“个人化”偏差:把孩子返校适应难全归为自己 “没引导好”,忽略孩子自身适应力、老师补课、同学帮助等因素;

二是“预测未来” 偏差:把 “返校起步慢”(如作业写得久),灾难化为 “以后一直掉队”,但一周课程对初中学习而言只是小段,多数孩子能很快跟上。

这种自责易让妈妈过度干预,比如强迫孩子每天补2小时课,或陪写作业时指责,反而让孩子失去信心、抵触学习。

换心态可记三句话: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孩子有适应力,学校也有助力;“‘掉队’是担心,不是事实”,回想孩子之前生病返校情况,多是 “刚开始慢,很快跟上”;“我在陪他一起面对”,用陪伴代替自责,问孩子“需要帮你找课件吗”,给孩子自主感。

实操可做“3天重点补学”:第一天联系老师圈核心知识点,后两天每天花40分钟补一个重点,做1-2道基础题巩固,避免孩子因任务重抵触。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漆靖提醒,妈妈聚焦具体事能减少焦虑内耗,也能传递稳的心态。若焦虑影响亲子关系、工作生活,或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咨询。其实孩子适应力比想象中强,短暂休息不是退步,妈妈的平稳陪伴,才是孩子顺利返校的最大底气。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临床心理科 王杜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育儿   厌学   流感   聪明   家长   孩子   偏差   妈妈   焦虑   湖南省   适应力   认知   人民医院   证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