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美国先是升级制裁咱们的科技企业,又给中国船加港口费,还不让航司飞美走俄罗斯上空。
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人说,不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嘛!说的没错,但具体是怎么遏制的?今天我就从产业升级的维度来聊一下,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究竟打的是什么!
大国崛起第一次产业升级的代表行业,几乎都是房地产。为啥呢?因为后发工业国一开始造东西,跟国外比根本没有竞争力,只能靠老百姓多背点债来撑着工业发展。而房地产盘子大、产业链长,还都是刚需,自然就成为了最合适的债务承接载体。
由于房子基本没法对外卖,只有本国居民来承接债务,别国想干扰也干扰不了。所以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GDP一定会飞速发展,但居民通过房子承载的债务总额过高之后,就必须将房地产的包袱甩掉,也必须找到房地产经济的接盘侠,来完成第二次产业升级。
第二次产业升级的目的,是要把债务对外转移,否则工业产能过剩的危机,很快会蔓延到各行各业。按过去国际上的路子,这时候就得主攻汽车、轮船、飞机这些大件工业品。大规模、高质量地往国外卖,既能赚外汇,还能把债务转移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基本都要经历一次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阶段,你看美国、日本、韩国包括现在的中国,都走过这段破茧重生的路,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把自己的汽车、轮船或飞机产业发展的如日中天,还靠这些拉动了GDP增长。
但大宗工业品同样也会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并逐渐没落,例如美国底特律曾经是闻名全球的汽车之城,现在已经变成了伤痕累累的铁锈地带。所以,国家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必须要进行第三次产业升级。
注意,这里说的第三产业,指的不仅仅是洗澡按摩、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而是所有依赖于体力脑力劳动本身,能直接实现债务转移的产业。比如软件互联网、Ai机器人、金融法律、医疗教育等等,对自然资源依赖极小,债转比例却极大的产业模式。
美国当年的互联网、芯片产业革命,就是典型的第三次产业升级动作,而日韩第三次产业升级的失败,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主权,在大哥美国的阻挠下,只能依赖于第二次产业升级的成果存活。
现在美国就指着第三次产业升级的红利过日子,靠把债务撒到全世界,来维持它在全球的统治者地位。只要有国家想搞第三次产业升级时,它必然会拦着人均往外输出产能,其实就是怕人均耽误自己甩债务。要知道美国早把工业往外挪完了,虽说不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可也没了工业发展的根基。它那套靠工业撑起来的军事科技,总不能一直比别人强吧。
讲到这里,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老美要不遗余力的对中国科技产业极限施压,为什么要限制中国的造船、新能源车对外出口,甚至提前打压中国的航空产业了,尤其是中国进行了93阅兵之后,美式霸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并且,美国还有个老毛病,仗着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动不动就调货币政策搞美元潮汐。靠着资本流动、汇率波动、债务层层传导这三招,专门盯着后发工业国的产业链使劲儿冲击。结果就是,这些国家要么汇率震荡、要么资本外流、还得扛着还不上债的压力,根本无法完成产业升级。
只不过美国这招对中国没有起到效果,主要是我们通过双边贸易人民币计价,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削弱了美元潮汐的影响力;并且中国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降低了美元回流的冲击。再加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吸引了国际资本流入,增强了经济的韧性,抵御了美元潮汐的风险。
于是,美国就彻底不装了,老用行政命令给中国产业穿小鞋,从芯片领域封锁,到给新能源车、造船产业的设限,再到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就是见不得中国产业凭实力发展,怕自己的霸权地位保不住!
而面对美式霸权,我方直接加倍还击。不仅全面收紧了稀土及相关物项出口管制,还把美国高科技需要的,超硬材料、高密度动力电池和负极材料,全都限制出货了。并且,也对美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完完全全的针锋相对。
因为对中国来说,只有拼了命的搞产业升级,才能涌现出更多的全球性大公司,最终拿到产业话语权,创造出更多的就业、高收入岗位,提高大家的收入,从整体上摆脱中国人勤劳而不致富的宿命!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