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港口的重要性远远不止是 “停船的地方”。全球 90% 的贸易都靠海运,而港口就是海运的关键节点。打个比方,如果货船是血液,那港口就是心脏,心脏停了,血液再多也无法流动。
所以当一笔涉及 43 个港口的股权交易即将完成时,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启动了反垄断审查,中远海运加入收购谈判,巴拿马政府提出李嘉诚的经营权 “违法”,美国国防部长甚至威胁要派军队 “接管” 巴拿马运河。
这一系列举动让原本的商业交易突然变成了中国、美国、巴拿马三个国家之间的较量。
表面上看,这是李嘉诚出售旗下港口资产的选择 实际上这是一场决定未来 20 年全球贸易规则的暗中较量
2024 年,仅上海港一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就突破了 5000 万标箱。这意味着每天有超过 13 万个集装箱在这里进出。港口带来的不只是货物,还有整条产业链 —— 货物多了,仓库、物流公司、加工厂、贸易公司都会聚集过来。上海能成为经济中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港口这个 “发动机”。
所以,谁控制了港口,谁就控制了贸易的咽喉。这也是美国要在全球 “收购” 港口的原因。
美国对港口的控制,早就不只是靠军舰了,而是用 “军事做后盾,资本当先锋” 的办法。以前,它靠舰队扩张直接控制巴拿马运河这样的关键航道;现在,它更多用资本收购的方式,既隐蔽又有效。
贝莱德集团就是美国这个策略的主要执行者。这家公司管理着 11 万亿美元的资产,比日本一年的 GDP 还多。它的高管很多是美国前财政部官员或美联储理事,其实就是美国政府的 “钱袋子”。
它的操作套路很清楚:先用商业收购的名义买港口股份,再通过数据系统(比如 “阿拉丁” 系统)跟踪全球货物流动,最后用 “国家安全” 当借口制定不公平规则。比如 2025 年 2 月,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收 150 万美元 “特别费”,很多中小企业一船货的利润都不够交这笔钱,等于白干甚至亏本。
这种事在全球发生过很多次:中国企业租下澳大利亚达尔文港 99 年,美国一施压,澳大利亚就以 “安全审查” 为由想收回;在斯里兰卡、希腊,只要有中企参与的重要港口,美国都会插手,要么说 “威胁安全”,要么搞 “反垄断调查”,就是不让中国好好经营。
这次美国想买李嘉诚的 43 个港口,就是想控制全球 10% 的集装箱运输,给中国的贸易画一个 “包围圈”。
这次交易有两个明显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是价格。2015 年,中国企业出价 1500-1600 亿港元买 40% 的股份,相当于整个资产值 4000 亿港元;而贝莱德用 1657 亿元人民币买 80% 的股份,整个资产只值 2071 亿元人民币 —— 卖给美国的时候,资产价格直接打了五折,而中国的出价李嘉诚拒绝,美国打骨折他却很快答应。
第二是速度。这么大的交易,涉及国家利益,正常流程至少要大半年,而这次从谈判到公布只用了 40 天,全程保密,根本不符合常规。
这种选择,其实是资本的短期利益和国家的长期利益在冲突。对李嘉诚来说,可能是想快点把资产变成现金;但对中国来说,如果这些港口被美国控制,不仅会失去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还可能泄露货运数据,让运输成本大幅增加。
面对这场较量,中国的应对有三个关键点:
这场博弈,其实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竞争:
美国模式:用金融资本控制港口等实体资产,然后制定规则,自己不生产,只收 “过路费”,就像地主一样,不种地却要收租金。
中国模式:发展实体经济,把港口、航运、贸易连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我们不仅要港口,还要造船、运货、建厂,把整条产业链都抓在自己手里。
哪种模式更有生命力?历史会给出答案。但眼下的港口之争很重要,关系到未来 20 年的全球贸易规则:如果美国赢了,“弱肉强食” 的规则会主导世界;如果中国守住了,发展中国家还有机会。
这件事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其实很近:
100 多年过去了西方列强们一如既往的打压中国,现在想用资本想重新控制经济命脉。但现在的中国不一样了,有实力说不,有能力反击。未来我们还有更多 “关口” 需要守护。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团结,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发展的脚步。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