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许奕梅 王柏峰 文/图
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需要社会全方位的关爱。而长期陪伴照护“星孩”的家长们,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艰辛,身心俱疲,很需要有让心灵喘息的机会和时间。
2023年,在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泉州市残联的推动下,泉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带领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守护星”志愿者们为孤独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喘息服务,缓解了孤独症家庭压力,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能力。
5月18日上午,2025年泉州市首场孤独症家长喘息活动——“星星的花花世界”在市区芳草园举行。
为孤独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喘息服务(部门供图)
现场插花活动
【故事】
给自己放松的空间 孩子也能看得更远
“以前我们母子好像是‘焦虑的妈妈和崩溃的孩子’,现在我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儿子的未来。”王妈妈说。
去年,为了让16岁儿子小斌(化名)接受更好的康复训练,王妈妈带他从南安来到市区租房。丈夫在外打拼养家,王妈妈照料小斌生活和康复的点滴。
“记不清有多久没看书,多久没睡过一个好觉。”想让小斌接受更多样的康复训练,是王妈妈去年报名参加喘息服务的初衷。而她放弃工作,将每天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后,自己也想“喘口气”。
最初小斌有些抗拒和人接触,不理人。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小斌渐渐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和身边的小伙伴互动。
“看到他快乐,我更快乐。”王妈妈说,当自己情绪稳定了,小斌的状态也越来越好。她也积极参加家长读书会、音乐疗愈课等,放松身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孤独症干预的好经验。
“多增长自己的见识,才能更好计划孩子的未来。”王妈妈说,当自己不再沉浸在烦恼的情绪中,日子就不是一天天熬过去,而是有了更多期盼,给自己多一点社交的空间,也让孩子看到更远的世界。
当接纳了孩子的不同 看到他在不断进步
“有的家长刚参加时,因难以接受孩子患有孤独症,有较多回避行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超思是去年喘息计划服务的任课老师,她发现部分家长因长期面对照护孤独症患儿的压力,缺少科学有效的照护技能和个人空间,身心疲惫。
17岁小伟(化名)的妈妈是王老师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位母亲。小伟在4岁时确诊孤独症,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妈妈一边工作,一边陪着孩子康复训练。妈妈刚来参加喘息服务时,一直戴着口罩,把小伟托付给老师上康复课后,她就低头看手机,不爱和孩子互动。
王老师了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小伟妈妈为孩子将来如何融入社会倍感焦虑,她选择在活动中回避和老师、家长的交流,封闭自己。
王老师尝试走进小伟妈妈的内心世界,她把小伟上课的照片发给妈妈看,主动了解妈妈的内心诉求,为妈妈提供临时照护服务。当妈妈有事,或想要喘口气时,可以申请把小伟托付给心理老师陪伴。
“一段时间后,妈妈接纳了小伟的不同,这才发现过去经常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成长经历。”王老师说,喘息服务让小伟妈妈更了解孩子,愿意将孩子带去上班,融入她的社交圈。与外界接触多了,小伟的社交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建议】
“亲子同调”让家长喘息 更能听到孩子心声
“家长承担了很多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压力,在给孩子赋能的同时,家长也需要赋能。”王超思介绍,此前通过收集泉州200多组孤独症家庭的心理调查问卷,反映出家长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有的因不愿意接受孤独症而难以向外界宣泄情绪,部分还有抑郁倾向。
2024年,泉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开展72次喘息服务,服务18岁内的孤独症少年儿童及家长823人次。通过“亲子同调”的创新喘息服务形式,组织孩子进行沙盘游戏、感统训练、音乐律动、手工技能培训等,带动家长参加读书会、音乐疗愈和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中医推拿技能学习。
一个半小时里,家长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给专业老师引导和看护,得到情绪的释放,通过音乐治疗、人际交流等为身心解压。喘息服务活动会将孩子的课程与家长的疗愈课程同时进行,不定期组织DIY蛋糕、泡泡花手工制作、非洲鼓音乐律动体验等亲子互动课,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体验中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
“父母越焦虑,孩子会越害怕社交,父母得到喘息,才有助于孩子的康复。”王超思说,在喘息服务的干预下,孩子的进步是可喜的。不少孩子情绪更平稳,社交、认知、逻辑思维能力和精细动作都有所提升。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也愿意向老师表达心理诉求,让更多人理解孤独症家长的不易,促进家庭成员间责任的分担。
王超思说,当父母沉下心来,对孤独症的接纳度提升了,更能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当家长以放松的心态陪伴孩子,孩子也会尝试着更好地去融入社会。
【部门】
每月常态化开展服务 享受亲子欢乐时光
18日上午,20组孤独症家庭在芳草园喘息活动现场学插花、品甜点,享受亲子同乐的欢乐时光。
泉州市孤独症关爱服务促进会秘书长庄泽农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孤独症患者有1万多人,他们的背后是经年累月默默付出的家长。为了给孤独症家庭提供喘息机会,在市残联、市委社会工作部、团市委、市妇联的支持下,自18日全国助残日起,每月第二个周末,促进会将在全市范围内发起孤独症家庭喘息活动。在各县市区设立喘息活动的定点服务社会组织机构,喘息日当天提供专业陪护,配套开展家长喘息活动、家庭关系调适、心理疏导沙龙、康复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分享等内容。
“一次茶话会、一场读书沙龙,都有助于让家长稍作休息。”庄泽农表示,会探索短期寄养、日间照料、居家喘息服务等多元化喘息服务模式,并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服务时间和内容。
喘息服务形式可以多样化,让家长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空间,对孤独症群体的康复也更有利。接下来,促进会还会组织孤独症领域专家,为各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喘息活动专业服务培训,并依托孤独症线上服务平台,开设喘息服务专区,提供活动发布及预约、需求对接、服务评价等线上功能。
更新时间:2025-05-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