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正果白面石村:绿美山村汇聚抗战史迹|活力英雄城②

视频加载中...

Transparency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白面石村,是一座被罗浮山和南昆山环绕的绿美乡村。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以白面石村为据点,与侵华日军展开战斗;1940年至1942年,设在白面石村的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持续支持敌后抗日工作。硝烟散去,经过保护及修缮的众多抗战史迹,如今留存于白面石村内,静静地向和平年代的后人讲述着抗战故事。

军人血战牺牲 村民筑墓安葬

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惠州大亚湾登陆。约一周后,日军已进军至增城。

“当年10月20日凌晨,侵华日军进入增城正果。布防在白面石村的中国守军展开阻击。”白面石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委员王李营介绍,日军凭借精良装备和优势兵力,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进攻;中国守军毫不怯敌,勇敢阻击。“日军先后用大炮轰、飞机炸、烧山林等方式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攻击。驻守在白面石村黄沙凼坳、老虎石山一带的300余名中国守军同仇敌忾。”王李营表示,战事从凌晨延续到黄昏,日军伤亡100多人。

老虎石山百人烈士墓

“阻击战结束后,不少中国阵亡官兵遗体就留在老虎石山上。”王李营介绍,白面石村爱国人士王雁门不忍抗日烈士曝骨山野,与村民王泽民等人捐资,将散落山头的官兵遗体收殓,并在老虎石山上建立墓地,在黄沙凼坳修建抗日烈士纪念堂。

黄沙凼坳抗日烈士纪念堂

中心县委设于村内 开展敌后抗日斗争

王李营介绍,抗战期间,中共增城地方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续写了白面石村的抗战传奇故事。

重建的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

1940年3月,中共东江特委在增城县委基础上成立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统一领导增城、龙门、博罗三个县的党组织。中心县委机关设于白面石村,在此开展工作。

王李营介绍,1940年8月起,由增龙博中心县委领导的中共增城沦陷区工作委员会,持续在增城沦陷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增龙博中心县委双重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增从番独立大队,深入敌占区,打击日伪军。此外,增龙博中心县委还在白面石等村办夜校,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学员结业后奔赴各岗位,积极开展敌后抗战,并建立多个支部、发展中共党员。

重建的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内部

“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敌后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王李营介绍,增龙博中心县委机关在白面石村的设立,得到了村民王雁门、王中桥的帮助,当地以“东山学校分校”的名义作掩护。除了建烈士墓、修纪念堂、掩护中心县委机关,王雁门还支持儿子王国祥组建抗日人民自卫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还鼓励孙子王向上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

抗战史迹先后重修 绿美乡村展示红色文化

“进入和平年代,有关部门持续对白面石村的抗战史迹进行发掘、保护与展示。”增城区正果镇党委副书记、二级调研员姚丽冰介绍,1998年春,原增城市对老虎石山顶百人烈士墓及黄沙凼坳烈士纪念堂进行重修。2005年,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建筑物得到再次重建。

计划今年内开放的白面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计划今年内开放的白面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内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继续用创新的手法,发掘、保护与展示白面石村的红色文化。”姚丽冰表示,正果镇将重建后的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建筑物,开辟为展示白面石村红色历史文化的展馆。白面石村目前正在积极筹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计划于今年内正式对外开放。此外,正果镇将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建设好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羊城晚报》2025年8月7日A2版报道

策划|林如敏 刘云

统筹|记者 梁怿韬

文|记者 徐炜伦 梁怿韬

图|记者 梁怿韬

脚本|记者 徐炜伦

出镜|记者 孙牧

拍摄|记者 徐炜伦 江皓轩 梁怿韬

剪辑|记者 卢佳圳 徐炜伦

封面、海报设计|杜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历史   增城   史迹   白面   正果   广州   山村   活力   英雄   县委   石山   中心   中共   记者   敌后   纪念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