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在等特朗普签字,美国已经找了新借口,对中国加征100%关税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

7月29日,斯德哥尔摩会谈中,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刚就延长关税休战期90天达成共识。

会谈不到24小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翻脸不认人:“若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将面临100%关税惩罚!

中国前脚刚确认同意休战,甚至提到了美方也会对等延长关税豁免,后脚就被美国人摆了一道。美国财长贝森特轻飘飘地甩出一句:“协议还没签字呢。”

一切都要等总统特朗普拍板。

这话说得极有水平,潜台词再明白不过:这九十天,不是给你们喘息的,而是给我们找新借口的。是否延长休战,甚至未来关税会不会飙到吓人的三位数,全看特朗普的心情,和他觉得哪个剧本更有利。

所谓的休战,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是在为下一场更大的对抗积蓄力量。

美国的突然翻脸,不只是因为贸易逆差,更是一盘精心算计的全球大棋。

首先是为了美国的能源霸权。美国的页岩油气,产量巨大,成本高昂,正愁没有好买家。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如果能一脚踢开俄罗斯和伊朗,就等于把中国这个大客户直接推到自己怀里,逼着你高价买我的油、我的气。

俄罗斯石油一度占了中国进口的两成,俄国人还放话说“要多少给多少”,这简直是在华盛顿的神经上跳舞。

其次就是为了地缘绞杀。中俄伊这三家走得越来越近,尤其是在石油交易中,高达85%的买卖开始用人民币结算。这简直是在挖美元霸权的墙角,试图打造一条“去美元化”的能源走廊。

美国当然不能忍。它要用关税这根大棒,硬生生砸断这个正在形成的战略铁三角。

最后则是演给国内看的一出戏。国内通胀已经让民众怨声载道,国债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时候,还有什么比挥舞关税大棒、塑造一个对外强硬的形象,更能转移内部矛盾呢?

这套“我全都要”的通吃逻辑,听起来很美,可惜现实并不会如美国的意。

首先,美国跟俄罗斯那点贸易额,小得可怜,就算真加100%关税,也收不上几个钢镚,这更像是一种姿态。

被寄予厚望的印度,表面上点头配合,背地里却做起了二道贩子的生意。它大量进口俄罗斯的折扣原油,转手就高价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对欧出口量甚至激增了四成。

而欧洲的态度更直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飞到北京,当着全世界记者的面说:“欧盟和中国发展关系,不需要看美国人的脸色。”

这出大戏,主角还没怎么动,配角们已经开始集体抢戏了。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的反应更是快得惊人。

就在美国财长放话的第二天,中国的外交官已经出现在德黑兰,与俄罗斯、伊朗开启了三方战略对话。这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无需言说的强硬回答。

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底气,首先来自我们的能源“朋友圈”足够大。

中国的原油进口国多达十五个,中东、非洲、南美占了六成以上,俄罗斯和伊朗加起来还不到三成。这边跟哈萨克斯坦签了三十年的供油长约,那边沙特还在不断增加对华出口。篮子里的鸡蛋足够分散,不怕你扎破一两个。

更何况,俄罗斯的石油本来就比国际市场便宜15%到20%,充足的战略储备和价格优势,足以对冲任何短期冲击。

当然,中国手里也捏着自己的王牌。

全世界90%的稀土都要在中国进行深加工,镓、锗这两种关键矿产一实施出口管制,美国F-35战斗机和高端芯片的生产线就得打哆嗦。这才是真正能卡住脖子的命门。

最关键的是,中美之间的依赖关系,早已发生逆转。如今,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只占其GDP的1.2%,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依赖度,已经降到了11%。

如果真打起100%的关税战,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每年要多掏2000亿美元的真金白银,而中方承受的损失,可能连300亿都不到。

难怪就在威胁发出后,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数量,不降反增。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行为了,这是在用行动告诉对方:你的威胁,我收到了,但我不怕。

当美国财长在镜头前享受着挥舞大棒的快感时,全球资本市场却已经投了票。

消息一出,原油期货价格一天暴涨4.5%,伦敦的铜价创下三个月新高,全球股市剧烈震荡。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开来——如果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主要买家真的被迫减少采购,全球每天将出现400万桶的石油缺口,油价冲上110美元一桶,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最焦虑的,莫过于大西洋对岸的欧洲。

意大利的石油有8%来自俄罗斯,德国商界领袖急得大喊:“中国市场太重要了,我们不能选边站!”美国强推的制裁,等于逼着欧洲在“高价能源”和“经济衰退”之间,做一场必输的选择。

另外,美国这根大棒抡起来,最后很可能砸到自己头上。

有经济学家测算,如果关税真的加到那种疯狂的地步,美国的汽油价格将飙升到每加仑8美元,通胀率再往上飞涨三到五个百分点,波音这样的大公司,每周的损失可能超过两亿美元。

对于一个民调支持率已经在连任警戒线徘徊的政府来说,这无异于政治自杀。

这场较量,早已不是单纯的贸易摩擦。当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当沙特开始和中国探讨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当欧盟拒绝加入制裁联盟时,那个靠霸权就能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斯德哥尔摩会谈上那九十天的休战期,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有人还沉浸在“关税万能”的旧梦里,而另一些人,已经用德黑兰的会晤、北京的对话、上海的石油期货,勾勒出了一幅新秩序的轮廓。

国际博弈的最终胜负,从来不取决于谁的嗓门更大,而在于谁能在惊涛骇浪中,稳稳地掌住自己的舵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财经   中国   美国   关税   借口   俄罗斯   石油   大棒   欧洲   美元   伊朗   德黑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