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名批评!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5000万给员工买零食

它曾被誉为“中国特斯拉”,与蔚来、小鹏、威马并称“造车新势力四小龙”。

却在短短五年间,将84亿巨额融资挥霍一空,最终连一辆车都没能量产,反而因天价零食、千元名片和空运展车等骚操作被央视公开点名。

从出道即巅峰的明星企业,到最终破产清算、园区荒芜,其兴衰历程堪称一场荒诞的商业悲剧。

出道即巅峰

2017年9月,拜腾汽车横空出世,一登场就自带天选之子的光环。

彼时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方兴未艾,市场格局尚未定型,拜腾的出现瞬间吸引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豪华的管理团队堪称车界明星阵容,曾打造出宝马i8电动超跑的毕福康担任董事长,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东风英菲尼迪与华晨宝马前高管戴雷出任总裁,沃尔沃中国的核心成员付强也强势加盟。

这样的配置让投资者充满信心,认为拜腾有望成为新能源赛道的破局者。

在硬件投入上,拜腾更是挥金如土,它在南京圈下1200亩土地,计划投资110亿建设符合工业4.0标准的生产基地,数千亩的园区、宽敞的厂房、先进的设备,无一不彰显着其“打造中国特斯拉”的野心。

凭借着亮眼的团队和宏大的规划,拜腾顺利跻身造车新势力四小龙,与蔚来、小鹏、威马平起平坐。

融资之路更是顺风顺水,成立短短几年内便完成六轮融资,总金额高达84亿。

要知道,同期的理想、蔚来还在为融资四处奔波,而拜腾却能轻松获得资本青睐,甚至有底气拒绝部分投资者。

彼时的拜腾,手握巨额资金,坐拥豪华团队,被誉为新能源行业的独角兽,所有人都期待着它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拜腾将融资得来的巨款,并没有重点投入到汽车研发和技术突破上,反而陷入了无底线的奢华挥霍中。

烧钱无底线

最让人咋舌的是其在员工福利上的豪气,2018年,拜腾北美办公室仅有300多名员工,一年在零食上的花费却高达7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00万。

平均下来,每位员工年均零食开销逼近16万元,日均消费达450元,这相当于普通上班族一周的伙食费

更夸张的是,这些零食清一色都是高端进口货,高档巧克力、有机水果干、小众品牌薯片等应有尽有。

反观蔚来、小鹏等同行,为控制成本,员工零食多选用价格亲民的国产品牌,仅满足基本需求即可。

除了零食,拜腾在面子工程上的投入更是不计成本。

高管出差必坐头等舱,饮用的是需凭身份证购买的顶级红酒,销售员的制服专程从法国空运而来,出自殿堂级设计师之手,采用顶级面料和一流工艺,一套成本高达数千元,堪比普通人数年的工资。

就连名片都成了拜腾彰显格调的载体,一盒名片制作成本高达上千元,采用进口特殊纸张,搭配精致的烫金工艺,甚至镶嵌金属装饰,堪比小型奢侈品。

更离谱的是,2020年北美CES展会期间,拜腾为打造“排面”,斥资30万美元将一辆车空运至大洋彼岸,这笔费用足够买下三辆中端电动车,仅为了展台上几分钟的闪亮登场,展会结束后又花费巨资海运回来。

而这些看似风光的奢华操作,并没有为拜腾带来核心竞争力,反而加速了资金的消耗。

拖垮巨头的致命内伤

如果说无节制的挥霍是拜腾走向衰败的加速器,那么混乱的内部管理和资源分配失衡,则是其失败的致命根源。

拜腾内部高管之间的内斗从未停歇,董事长毕福康与总裁戴雷这两位核心人物,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存在严重分歧。

技术出身的毕福康主张专注产品研发和海外市场拓展,希望在北美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而深谙中国市场的戴雷则主张聚焦本土市场,重点发力品牌营销。

两人在资源分配、发展策略等关键问题上互不相让,矛盾逐渐公开化,甚至会为了概念车发布会发言稿的时长和顺序这样的细节争吵不休。

高管内斗直接导致公司内部拉帮结派,员工人数不足千人,副总裁却多达29位。

不同派系在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上各执一词,使得研发工作陷入停滞,大量时间和资金被浪费。更严重的是,资源分配严重失衡,真正用于汽车核心研发的资金占比仅有15%左右,绝大部分资金都被消耗在与造车无关的奢华开销和内耗上。

随着资金的不断消耗,拜腾的融资之路也逐渐遇阻。

2020年,公司资金链断裂,拖欠员工工资的消息接踵而至,负债累累的拜腾已无力维持正常运营,于当年6月宣布暂停业务运营,北美和德国办公室启动破产程序。

2021年,拜腾与富士康达成合作,本以为能迎来转机,却因持续的高层斗争和股东博弈,让富士康不堪重负选择退出,这也成为压垮拜腾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明星项目到破产荒场

2023年6月,拜腾背后的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正式走向破产边缘,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四小龙之一,终究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曾经斥巨资打造的1200亩生产基地,连一辆量产车都没来得及生产,就沦为了荒芜的空院子,园区内杂草丛生,一片破败景象。

由于长期拖欠水电费,公司不得不聘请数十名保安看守这片闲置的土地,与周边热火朝天的厂房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讽刺。

这座曾经的明星园区成为了烫手山芋,历经6次竞拍都无人问津,直到第7次拍卖,才被京威股份以8.18亿的底价拍走,而这笔款项也让京威股份账面资金所剩无几。

除此之外,拜腾的税务问题也日益凸显,2025年2月被曝出欠税高达4048.5万余元。

从出道时的万众瞩目,到挥霍无度的疯狂,再到内斗不止的混乱,最终走向破产清算,84亿融资化为泡影。

央视曾点名批评其“烧光84亿元,却造不出量产车”,这句评价精准概括了拜腾的荒诞结局。

结语

拜腾的倒下,并非因为行业竞争激烈,也不是因为资金不足,而是源于自身的迷失。

当一家车企忘记了造车的初心,将融资当作炫富的资本,把精力耗费在无关紧要的“面子工程”和内部斗争上,失败早已注定。

如今,拜腾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深刻教训,它提醒着所有企业,无论拥有多少资本和资源,唯有聚焦核心业务,合理分配资源,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财经   零食   央视   批评   员工   融资   资金   北美   新能源   特斯拉   资源   市场   分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