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向特朗普举起“白旗”,莫迪选择硬碰硬,印度继续进口俄石油

8月,全球能源和地缘战略的天平再次被印度总理莫迪的坚定决定所撼动。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挥舞关税大棒,试图以极限施压方式遏制俄罗斯能源出口,间接打击印度等“特殊买家”。

但莫迪政府面对25%的对等关税和连番威胁,依然果断宣布:印度不会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这一决定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关注,也让全球能源格局和地缘战略博弈进入新阶段。

印度为什么必须“硬刚”?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24年全球能源统计年鉴,印度2024年日均石油消费量已突破545万桶,占全球总消费量的超5%。

在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中,印度已被正式列为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最大驱动力之一。与此同时,俄罗斯自2022年乌克兰危机后,已成印度最大单一原油供应国,占印度原油进口总量的36%以上。

《华尔街日报》近期披露,印度1-6月自俄罗斯进口原油已累计高达1.33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8%。据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数据,前7个月,俄罗斯供应的乌拉尔原油平均到岸价比中东同等级原油便宜15-22美元/桶。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是任何发展中国家都难以割舍的现实。

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当特朗普公开威胁对印实施25%惩罚性关税时,印度真的没有选择吗?为什么莫迪政府会坚决拒绝美国的“退让”要求?

谁在真正承受压力?

7月30日,特朗普在公开场合表示,若10天内俄罗斯不宣布停火,美国将对所有俄罗斯出口商品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紧接着,印度成为第一个被点名施压的国家。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瑞典与欧盟及中国官员磋商时,直接威胁中国,若不减少购买俄石油,将面临100%关税惩罚。与此同时,特朗普对印度的态度则更为强硬:直接宣布,自8月1日起对印度征收25%对等关税,并可能追加更多惩罚性措施。

实际上,美国的举措并非首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华盛顿已经多次试图通过金融制裁、能源禁运等手段,打击俄罗斯出口。但2024年底至年初,全球能源市场的现实逐渐让美方认识到,封锁俄罗斯的效果远不及预期,反而令印度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以更低价格获得了大量俄油。

印度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印度对美贸易顺差高达389亿美元,同比增长6.2%。印度的药品、纺织、IT等支柱产业,对美国市场依赖度极高。一旦美国大规模加税,印度出口企业和就业形势势必遭遇压力。但俄油带来的低成本能源优势,同样是印度保持经济增长和工业能级提升的核心动力。

美国一边高喊“打击俄罗斯”,一边又担心中印被逼至俄方阵营,这种战略矛盾在8月愈发突出。

莫迪为何敢于“迎难而上”?

印度政府高层的决策,并非单纯的“硬气”。莫迪第三任期刚刚开始,印度人民党在2024年大选中险些失去国会半数席位,莫迪本人的权威和“政治强人”形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反对党和舆论的高度关注下,任何对外屈服都可能被放大为“软弱”,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除了内政压力,印度与俄罗斯数十年的军事合作纽带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冷战时期,印度就是苏联武器的最大买家之一,至今印军60%以上的主战装备仍是苏/俄制。

仅2024年,印度新增采购的苏-30MKI、T-90坦克等核心装备超过30亿美元。如果在能源问题上向美国妥协,莫迪担心特朗普进一步以武器采购为由进行制裁,那将对印军现代化构成实质打击。

经济利益同样不容小觑。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对俄能源大规模禁运,令印度得以以每桶低于市场价15-35美元的价格采购俄罗斯原油,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将部分原油转口至欧洲和东南亚市场。据《经济时报》报道,上半年,印度通过石油转口业务新增外汇收入约72亿美元。

更为微妙的是地缘战略格局。印度长期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既是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又是俄罗斯在亚洲的重要伙伴。特朗普若对印度过度施压,不仅可能推动印度进一步倒向俄罗斯,也将削弱美方在亚洲的战略布局。而当前中印关系出现缓和迹象,特朗普对印强硬无疑给中国外交腾挪空间。

中美俄三方博弈的走向

美国的“极限施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8月2日,《纽约时报》报道,印度政府并未对俄石油进口下达任何限制指令,莫迪本人也未公开表态支持美国立场。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斯瓦尔指出,印度将根据自身经济利益和全球能源格局自主决策,印俄之间的能源伙伴关系“稳定且经得起考验”。

中国方面,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8月初明确表态,中方将坚决维护自身能源安全,拒绝任何外部干涉。郭嘉昆强调,美国的“胁迫施压”无法解决问题,中方已经准备好相应反制方案。

全球能源市场对此反应强烈。据路透社8月初追踪,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现货报价持续高于布伦特原油1.5-2美元,反映出亚洲买家对俄油需求依然旺盛。与此同时,沙特、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也在悄然调整对印度的定价策略,但短期内难以取代俄罗斯的市场份额。

国际能源署分析师认为,印度和中国因与俄罗斯已建立本币结算体系,美国的金融手段难以切断中俄印能源合作链条。只要印度和中国不妥协,美国“长臂管辖”很难奏效。

莫迪的“豪赌”

8月2日,莫迪在新德里出席“印度制造”主题大会时高调宣布,印度将在未来三年内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莫迪呼吁全国民众优先选择本国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自主。

但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稳定、低价的能源供应。印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2025财年印度GDP增速有望达到7.4%,但能源进口成本占外汇支出的比重高达18%。如果失去俄罗斯原油的价格优势,印度经济复苏将遭遇巨大挑战。

美国的贸易惩罚虽然短期内带来压力,但印度政府判断,特朗普极限施压的空间有限。美国对印度的依赖同样不可忽视,印美贸易总额2024年已突破1800亿美元,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难以替代。

8月的亚洲能源格局,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局拐点。美国虽然加大对俄能源出口的打压力度,但全球市场的实际反弹效应,以及中印的坚决态度,正在逐步削弱美方的“能源武器化”效果。

参考资料:

环球网:2025-08-04 06:53:美印关系现裂痕,莫迪呼吁推“国货”,印度无视特朗普威胁“坚持买俄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财经   白旗   硬碰硬   印度   石油   俄罗斯   美国   能源   原油   关税   全球   中国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