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京东集团发布了一份令资本市场五味杂陈的财报。
2025年第二季度,京东营收实现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展现了中国电商巨头的增长韧性。然而,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暴跌51%,仅剩62亿元,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单季度亏损高达147.77亿元,运营利润率低至惊人的负106.7%。
就在市场为京东的烧钱战略忧心忡忡之时,今天上午京东突然宣布,正式完成对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的收购,同时任命佳宝创始人林晓毅为新成立的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负责人。
亏了147亿后,刘强东似乎并没有放缓“买买买”的步伐。
佳宝超市是香港零售业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家1991年成立的连锁超市品牌,目前在香港拥有逾90家门店,员工总数超1000名。它以“价廉物美”为宗旨,被香港市民亲切地称为“平民超市”,其背后创始人林晓毅的经历堪称香港版的草根逆袭。
1980年,18岁的汕尾青年林晓毅踏上香港土地,恰好在港英政府“送身份证政策”取消前抵达,拿到了香港身份证。
初到香港的他身无分文,做过电子厂工人,还在柴湾贫民窟推着水果车沿街叫卖,当无牌小贩。1991年,林晓毅拿出仅有的3万块积蓄,与友人合伙开了间名为“小泽兴肉食店”的冻肉铺。这间不起眼的小店成为后来佳宝超市的雏形。
彼时的香港,冻肉市场尚未饱和。林晓毅一路做得风生水起,赢得了“冻肉大王”的称号。
1997年,林晓毅将肉食店改名为“佳宝”,寓意为“街(佳)市内的一块宝”,确立平民化路线,薄利多销。到2001年,佳宝已在香港拥有约10间分店,林晓毅身家大涨。
如今,佳宝在香港拥有约90间分店,超过1000名员工,几乎覆盖香港每个区域。
从街边摊到超市帝国,林晓毅的秘诀是薄利多销。他曾直言:“从不做赔本生意,只是薄利多销。”佳宝八成货品直接由厂家购入,没有经过代理,自己做物流、分货、上架,保证低成本。
这一经营理念与京东供应链战略不谋而合。
收购佳宝对京东而言意义非凡,这标志着京东正式进军香港实体零售领域。
此次收购早有端倪。去年9月,京东宣布加码香港市场布局,初期投入人民币15亿元,用于商品价格补贴、物流补贴及服务优化。今年3月,京东面向全港消费者推出“买贵就赔”服务,覆盖京东自营全品类商品。
京东的野心在于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生鲜供应链布局。香港作为亚洲贸易枢纽,零售市场规模庞大,通过整合佳宝线下门店网络,京东将提升香港零售市场的商品丰富度和价格竞争力。
京东的“低价”战略,不是靠烧钱补贴,而是靠供应链效率。在生鲜领域,京东通过产地直发、冷链物流等方式,减少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从而降低成本。佳宝超市的收购正是这一战略的延伸。
无论是林晓毅的“八成货品直接由厂家购入”,还是京东的产地直采模式,都在缩短从工厂到消费者的距离。京东将供应链优势与佳宝本土化优势结合,强强联合。京东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有望优化佳宝供应链的成本与效率,为香港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优价”的购物选择。
在香港零售市场,惠康、百佳两大连锁品牌合计占据约七成市场份额。在双寡头垄断格局中,佳宝凭借平民定位成功占据一席之地。佳宝的90间分店网络和20-30间商铺资产成为京东进军香港实体零售最快捷的通道。
收购完成后,京东集团立即成立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并委任林晓毅出任负责人。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对本土管理团队的尊重,也确保了业务平稳过渡。
8月16日至18日,新生的京东佳宝超市将在香港开启为期三天的全场8折大促活动,首批数十款京东供应链商品将亮相香港。
京东此次收购发生在极具挑战的时刻。
就在宣布收购佳宝的前一天,京东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新业务板块单季度亏损高达147亿人民币,创下历史纪录。
新业务大幅亏损之下,刘强东仍然推进了对佳宝的收购计划,对此他早有论断:“京东做的所有业务,100%都是围绕供应链展开” 。此次收购恰是供应链战略的关键落子——佳宝成熟的线下网络,为京东打通粤港澳生鲜供应链提供支点。
就在收购佳宝的背后,京东布局线下商超已十年。
2015年43亿入股永辉,2017年创立七鲜超市,2021年全资收购北京华冠超市。不独京东,美团旗下“快乐猴”折扣超市将于本月开业,重启2018年折戟的“小象生鲜”计划 。
互联网巨头集体转身背后,是线上流量红利枯竭的残酷现实。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超市TOP100企业门店总数2.52万个,同比下降9.8%,行业寒冬中互联网资本却逆势进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警示,互联网平台虽有技术优势,但在供应链、履约体验等实体零售核心环节仍面临挑战 。
除了线下布局之外,收购佳宝还是京东全球棋盘上的一次重要落子。
今年6月,京东物流在沙特阿拉伯启动配送业务,推出自营快递品牌JoyExpress,形成从仓储、分拣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完整物流网络。
更引人注目的是,京东近日已正式向德国电商公司Ceconomy的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交易价值高达22亿欧元(约合185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
京东的全球化战略与众不同。许冉在业绩会上解释:“京东更聚焦于供应链能力建设,一方面助力中国品牌出海,另一方面坚持本地化服务,涵盖本地零售与电商业务。”
这种激进扩张发生在核心业务利润下滑的背景下,如同一场高风险的赌博。市场分析师担忧,京东同时在多个战线开战:国内外卖补贴大战、香港零售布局、欧洲并购扩张,如同同时进行几场心脏手术。
高盛预计,2025Q3至2026Q2的12个月内,京东外卖业务亏损或高达260亿元。在京东体系内,零售主业能否持续为这些战略输血,成为关键问题。
京东CFO单甦在业绩会上的表态值得玩味:“新业务投入的核心是为京东突破增长瓶颈,开垦更大增长空间。前期投入虽会短期影响集团利润率,但长期来看,新业务将逐步转化为新的增长驱动力。”
在资本市场的灼热目光下,刘强东一边忍受新业务亏损的阵痛,一边豪掷数十亿港元买下香港超市巨头。这位电商枭雄的棋盘上,一场供应链的终极战役已经打响。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8-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