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是由于一群军事干部和人才的努力,例如在南昌起义时期,建立第一支党和人民军队的那一群将领,在建国之后成为了战功显赫的将军,他们的孩子大多在建国之后继承父辈的理想,继续为祖国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
这也算是名副其实的一群“红二代”,在这些人之中,叶选宁为何是红二代里的老大哥?这其实是邓小平之子,邓朴方对他的评价,十分经典。
叶选宁是叶剑英元帅的第2个儿子,刚满18岁后便参军入伍,被选入到军委大连俄专。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中苏的关系已经走向恶化,不属于原本的蜜月期,所以叶选宁并没有去苏联留学。
既然无法出国深造,那就继续在国内散发光和热,所以在两年之后,他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主要负责导弹等国防力量方面的研究,或许是继承了父亲叶剑英的儒雅风范,叶选宁在学习之余喜欢听音乐,父子二人经常还会合奏一曲。
1960年,叶选宁因为身体状况不太好,只能选择进入北京理工大学继续读书直至毕业。
叶选宁之所以能够成为老一辈革命家后代之中的老大哥,从其早年的情况来看,与叶选宁的个人魅力是分不开的,他最初到北京的时候,在长安街就有一群年龄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们,例如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的孩子。
当时的这群孩子们并没有什么小心思,因为年纪相近,所以很快就玩耍在了一起,叶选宁不但聪明,而且鬼点子多,也算是很早就在这群孩子之中树立了威信,哪怕是年龄比他稍长些的人都喜欢追在他屁股后面跑,很听叶选宁的话。
其中就包括邓小平的孩子邓朴方,他曾表示一众孩子们都很喜欢叶选宁,并且亲切地称呼他为阿宁哥。
叶选宁在为人处世时十分有自己的原则,总是能够竭尽全力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也赢得了一种好感。
叶选宁的优秀品质和叶剑英的红色家风存在一定联系,从根源上看,叶家的祖上很有可能是客家人,早年为了躲避灾难而来到我国南方的偏远山区,所以十分擅长吃苦耐劳,而且无畏无惧,同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之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我国的共产党人在家风和家教问题上也进行了继承和转化,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叶剑英本身的教育观也受到了影响。
在谈到家庭教育的时候,孩子们都表示叶剑英在家里很民主,但也十分有原则,虽然十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但并不是放任,因为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交心去谈。
年轻人觉得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关心孩子然后引导孩子,就算是不喜欢子女们所作出的某个决定,后续也会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一定不会站出来直接反对,就算是无法改变现状,也不会大发雷霆,而是冷静沉着应对。
在家庭教育之中,夜间饮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分析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形成了这样独特的家风,他强调实践没基础,并且以身作则,亲自身体力行,给孩子们做示范,在这种氛围之下成长的叶选宁,才能拥有后来独特的人格魅力。
虽然事事都在变化之中,这些曾经在一起玩耍的红二代们,最终也将各奔东西,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唯一不变的却是叶选宁在他们心中大哥一样的地位,这不仅是这群孩子们的个人选择,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
在新中国内外战争基本结束之后,出现了一段政治非常动荡的特殊时期,当时的社会气氛十分紧张,由于反动分子对正向运动的不法利用,许多曾经的老领导人都被无端进行了栽赃污蔑和批斗,其中自然包括这一群红二代的父辈。
而这一段惨痛的经历,也成为了叶选宁和其他孩子们的粘合剂,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他们之后的关系之所以能够更加亲近,就是出于叶家在特殊时期对他们的保护。
主要是因为叶剑英在这一时期对军队的稳定和建设起到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在这场运动开始的时候,叶剑英担任军委副主席兼军委秘书长,虽然在一开始对这种诡异的气氛感到迷惑和不解,但作为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叶剑英始终相信,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军队的稳定,否则就会出大乱子。
尤其是在后续,革命的势头被反动分子所利用之后,叶剑英一直在想办法维持军队的正常秩序,减少运动对军队的冲击,以正面教育的方式成功避免了军队在这场浩劫之中过早被干扰,实际上也保证了军队之内一大批干部免遭反动分子的迫害。
对于这些冥顽不灵的反动分子,夜间应敢于站出来正面进行抵制和抗争,因为在运动开展之后,很多老领导老干部都被莫须有的罪名免去了职务,夜间应则站了出来和他们正面抗争,对一些阴谋家乱军和夺权的行为进行了有力抵制。
除此之外,叶剑英还在高级会议上多次指出,老干部是党最宝贵的财富,不能动不动就打倒。
甚至早在这场运动开始之前,叶剑英就开始尽力保护这些老干部,对于部分领导所犯的左倾错误及时进行纠正。
虽然在此期间自己也曾面临批斗的风险,甚至有反动分子,因此大做文章,直接把叶剑英的做法非法扩大到了和党中央对抗的程度,利用舆论想要整他。
但叶剑英依然没有屈服,在努力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保存力量。
当时的叶选宁自然看到了父亲所做的一切,于是他也起而效仿,父亲保护大人,叶选宁就保护孩子们。
进入特殊时期之后,老干部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冲击,由于社会基本失去了正常的秩序,所以他们的孩子也陷入了没人管的放羊状态,因为有些人被抄家,没有地方可去,于是就被叶选宁带来自己家中,每隔几天就换一波人。
这些受到了惊吓的孩子都是自己小时候的玩伴,虽然叶选宁的能力有限,但依然和父亲一样,坚持保护着他们。
除此之外,在这场浩劫结束之后,但凡是那些没有被平反的人,那些占了房子没有归还的人,叶选宁总会出主意,帮他们想办法,从当时的老干部到文化阶层,有很多人都和叶选宁有过来往,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他们的帮助。
尤其是后来孤苦无依的孩子们,叶选宁似乎就成为了他们心中的那盏明灯,只要有他的存在,心里就会踏实许多,因为有很多问题总会因为叶选宁的出现迎刃而解。
老大哥这一叫法其实是邓小平的孩子邓朴方最先叫的,因为相比于其他伙伴,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包括他们的父辈,也是在那场没有硝烟的十年动乱之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彼时邓小平已经被下放了六七年,后来在叶剑英的全力推荐之下,最终在1973年春,邓小平才重新回到北京任职,另外一家银行主动出面,帮邓小平解决了生活问题。
叶剑英非常明白当下邓小平的处境,所以他又亲自向毛主席提出建议,请求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
1974年7月,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反动派的矛头再次指向了邓小平,想要趁机转移注意力,再次将他打倒,但这场危机最终被毛主席和叶剑英化解,为后续政局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到最后打破四人帮,叶剑英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让二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而发生的所有事情,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全都看在眼里,所以对于叶家乃至叶选宁都十分敬佩和尊重,老大哥的称号便由此而来。
对于叶选宁这位曾经的孩子王,邓朴方评价他是在天上,而自己则是在地下,由此可见邓朴方对他的尊重和钦佩。
到改革开放之后,叶选宁更是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为了让国家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状态,它致力于协调红二代之间的关系,让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走完父辈未竟的路。
在这一时期,叶选宁展现出了超强的凝聚力,是同辈工作的核心人物。
在这种特殊的经历之中,叶选宁最终凭借个人的魅力以及超强的凝聚力和大无畏精神成为了同龄人之中的“老大哥”,这不仅是一种称呼上的变化,也是对叶选宁个人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梁瑞红.论叶剑英“文革”时期对军队稳定和建设的主要贡献[J].军事历史研究,2011,25(04):57-61.
[2]徐天.“闲云野鹤”叶选宁[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6,(11):30-31.
[3]黄小谨,卢楚婷.叶剑英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嘉应学院学报,2025,43(02):25-29.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