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清晨,各界人士手持白菊,从四面八方汇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沉痛送别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全国名中医张炳厚教授。
视频加载中...
张炳厚教授于2025年9月9日17时17分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88岁。告别仪式设于北京中医医院太平间举行。厅内气氛庄严肃穆,哀乐低回,遗像两侧悬挂着国医大师孙光荣亲笔挽词:“炳耀杏林一生济世施仁术,厚垂德范万古流芳励后人”,表达了对张炳厚教授逝世的深切哀思。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等多家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张炳厚教授弟子敬献的花圈与花篮,摆满了告别厅内外。部分相关领导、单位代表及生前好友等330余人出席了仪式。
擎旗岐黄毕生征,仁心济世炳汗青。
西疆策马纾民瘼,传经德厚振医纲。
补肾八方精法创,疗痛千案妙方彰。
今辞杏苑驾鹤去,长留丹心励后英。
悼词中回顾了张炳厚教授奉献中医药事业的一生,誉其“精诚济世、桃李芬芳”。他的离去,是我国中医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大师,一位谦逊敦厚、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他的学术成就与崇高品格,将永远激励后学,继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砥砺前行。
张炳厚教授生平
张炳厚教授1937年5月出生于北京房山一个普通家庭。1958年,品学兼优的他以第一志愿考入当时中医药的最高学府——北京中医学院,开始了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的征程。
在大学六年的寒窗苦读中,张炳厚教授汲取中医经典精华,成绩优异。在校期间,他有幸得到秦伯未、刘渡舟、王文鼎、宋向元、王绵之、祝谌予等十余位中医名家的亲传指点,博采众长,为日后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更加坚定了他毕生从事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1964年大学毕业后,张炳厚教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与夫人王惠英教授一起,毅然奔赴条件艰苦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干就是十五年。他不仅用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病痛,还主动举办“西学中”班,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十五年的艰苦磨练,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更深化了他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和信仰。
1979年,张炳厚教授调回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在这所中医药学术的殿堂里,他以振兴中医为己任,全身心投入临床与学科建设事业,并担任大内科主任,统筹协调多科发展,推动内科整体诊疗水平不断提升。1991年,他临危受命,兼任肾病科主任,重组当时的肾病科,从仅有3张床位起步,精心规划,悉心建设,使肾病科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为无数肾病患者带来福音。
张炳厚教授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在六十一年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被誉为“医林怪杰”。他以脏腑辨证为核心,首创“顺其性即为补,补其正即为顺”的治疗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法学说;创立“补肾八法”,研创出以“地龟汤类方”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效方剂,在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疑难肾病方面取得显著疗效;他擅用虫类药、毒麻之剂治疗各种疑难痛证,被业界誉为“治痛名家”;他善于运用类方,以简驭繁,创制了27种类方和31首新方,临证处方既守古法又有创新,屡起沉疴。他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出版《医林怪杰张炳厚》等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多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为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炳厚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诲人不倦,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他倾注大量心血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亲自指导博士后、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各类弟子200余人,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张炳厚教授还是一位富有远见和管理才能的领导者。1995年至2000年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工作期间,他胸怀全局,锐意改革,科学谋划北京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蓝图,推动了北京中医药事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为“首都中医”品牌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连任第八、九届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团结带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学术繁荣,深受业界尊敬和爱戴。
张炳厚教授具有高度的国际视野和开放胸怀。早在80年代,他就致力于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1980年至1995年,他为日本星火株式会社医药人员授课长达12年;1989年,应日本厚生省和东京都卫生局邀请,赴日本进行长期临床指导。他的著作《中医内科概要及形象图解》、《中成药入门及形象图解》被译成日文出版,蜚声海外,为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炳厚教授一生荣誉等身,荣获“全国名中医”、“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国医名师”等称号,入选《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被誉为“东方神医”,央视“中华医药”栏目称其为“医林怪杰”。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平易近人,淡泊名利,深得同道的尊敬和患者的爱戴。
张炳厚教授的一生,是对中医人“大医精诚”精神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他以炉火纯青的医术拯厄扶危,以怀仁笃行的品格立身治学。他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人格魅力,融汇成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铭刻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引领我们在守正创新的征途上,坚定传承岐黄薪火,赓续中医文脉。
慎终追远,惟以奋进承遗志;继往开来,誓将哀思化宏图。吾辈同仁,定当恪守“仁术勤和”之训,勇担传承重任,发扬光大先生之学术精神,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之高质量发展、佑护天下百姓之健康而竭诚尽智,砥砺前行!
张炳厚教授千古!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订阅号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