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巴稀土合作引关注,巴铁不铁了?中国靠技术人才稳底气

最近刷到美巴搞稀土合作的新闻,不少朋友问我,巴铁是不是不铁了?咱们手里的稀土牌会不会不管用了?

其实这事不用急着下结论,咱们先从最核心的,中国稀土的真实实力聊起,捋清楚了,可能你就不焦虑了。

先说个反常识的事,现在中国早不是贱卖稀土的阶段了,反而成了稀土净进口国。2022年的数据摆着呢,出口4.8万吨,进口却有12.1万吨,进口量是出口的2.5倍;

就算把稀土制成品都算上,出口总量也不到11.3万吨,还是没进口多。

为啥要进口?真不是缺,是咱们搞全球资源+中国加工的模式,从美国进口的8.3万吨稀土(占咱们总进口量的69%)里,91%都是没加工的稀土矿

运回来提炼完,只给美国出口一部分,剩下的全用在咱们自己的科技产业上。

能这么玩,靠的是两大硬底气。一是技术,咱们稀土之父徐光宪先生搞出的串级萃取理论,到现在还是全球都学不会的技术壁垒

提炼稀土要精准控配比、控温、控酸度,咱们的效率比国外高30%,成本却低50%。

日本、澳大利亚试过复制,最后都因为参数控不准,产品纯度不达标,不了了之。二是人才,全球现在就100来个稀土专业博士,全在中国。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钕铁硼磁体、芯片用的镝掺杂材料,咱们产能占全球70%以上,就算别人挖到稀土,也得找咱们要成品

2025年6月日本铃木就是因为缺咱们的稀土零件,本土的Swift生产线都停了,这就是实力。

聊完咱们,再说说美国的稀土困境。很多人以为美国缺稀土,其实不然,2022年它稀土产量占全球14.3%,排世界第二;储量也有全球1.8%,排第七。

但它为啥还得找别人要?卡在最后一公里,提炼环节。

美国有个MountainPass矿山,离拉斯维加斯不远,曾是本土最大稀土企业Molycorp的。2010年咱们收紧稀土出口,稀土价暴涨

Molycorp赚了钱就盲目举债扩张,本来想靠新产能回本,结果咱们一放松铈(它的核心产品)出口管制,5年里铈价跌了70%多,15亿美元债务还不上,2015年直接破产了。

更要命的是,美国没保住提炼技术和人才,后来想重启矿山,没人敢接盘,怕重蹈Molycorp的覆辙。

直到2017年,两家美企JHL和QVT才找到新加坡国贸,合资成立MPMO收购矿山,可新加坡国贸背后是中国盛和资源(控股方是中国财政部)。

盛和资源就花了110.98美元(约800元人民币),就拿了MPMO9.99%的股份,条件是预付5000万美元帮矿山运转,还要包销所有产品,美国出矿,咱们出技术和运营能力,它自己根本玩不转。

最后再回到巴铁的事上。巴基斯坦计划引美资开发帕斯尼港(离咱们的瓜达尔港就110公里),还往美国战略金属公司(USSM)运含锑(咱们禁止出口的矿)的稀土,看着像变心,其实是小国的生存常态。

巴基斯坦经济依赖外部援助,地缘位置又敏感,它不能只靠一家。一边要中国帮它搞基建(比如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建核电,解决民生问题;

另一边也得靠出口稀土、锑换外汇,缓解经济压力,之前它还跟土耳其合作过国防装备,本质都是多线合作保安全。

用铁不铁这种感性标签评判国与国关系,本身就没抓住重点,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协同,不是情感绑定。

我觉得这事反而给咱们提了个醒,对友好国家,不用要求人家只跟咱们合作,更该关注互利共赢能不能持续。

只要咱们在基建、农业、科技上的合作,还能给巴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它跟美国搞点局部的稀土合作,根本动摇不了两国的核心利益纽带。

不用纠结巴铁变不变心,也不用怕美国找别人要稀土,咱们的底气在技术、在人才、在全产业链掌控力上。

只要把这几点守住,短期的资源流动波动,根本动不了咱们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财经   稀土   底气   中国   美国   全球   矿山   巴基斯坦   国贸   核心   进口量   新加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