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结束不到24小时,美国遭遇滑铁卢,英伟达收买中企惨遭完败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RTX6000D芯片遭遇滑铁卢,中国科技巨头集体拒绝下单。

5万元的天价芯片,性能竟然输给被禁的RTX5090。

中美科技博弈再现新变局。

天价芯片的市场困局

英伟达RTX6000D芯片定价5万元人民币,约合7000美元。

单从数字看,价格堪比一辆小轿车。

按照英伟达的设想,RTX6000D应该成为中国AI市场的救命稻草。

美国政府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愈发严厉,英伟达急需一款合规产品维持中国市场份额。

RTX6000D应运而生,专门针对AI推理任务设计。

英伟达工程师费尽心思,将算力控制在美国政府允许范围内。

同时保留足够性能满足中国客户基本需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样品测试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RTX6000D性能竟然落后于RTX5090游戏芯片。

RTX5090原本用于游戏娱乐,却在AI推理测试中完胜专业版RTX6000D。

价格对比更加荒谬。

RTX5090在灰色市场渠道售价不到2.5万元,RTX6000D却要5万元。

花费双倍价钱,买到的却是性能更低的产品。

任何理性的采购经理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交易。

阿里巴巴云计算部门率先表态,RTX6000D性价比严重失衡。

腾讯云紧随其后,认为产品无法满足实际业务需求。

字节跳动更加直接,内部采购会议上明确拒绝RTX6000D方案。

百度、华为等企业也传出类似消息。

中国科技巨头的集体抵制,给英伟达重重一击。

原本预期的数十亿美元订单化为泡影。

英伟达股价应声下跌,市值一夜蒸发数百亿美元。

华尔街分析师纷纷下调英伟达评级。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直言,英伟达中国策略面临根本性挑战。

高盛更加悲观,认为RTX6000D失败标志着英伟达"特供版"策略的破产。

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冲击。

英伟达CFO在电话会议中承认,中国市场需求确实低于预期。

黄仁勋本人保持沉默,未对RTX6000D遇冷事件公开回应。

英伟达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正在重新评估对华产品策略。

多个产品线可能面临调整。

中国AI企业的反应同样值得关注。

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公司加速自研芯片进度。

寒武纪、燧原科技等本土芯片厂商迎来新机遇。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表示,英伟达产品遇冷将推动国产AI芯片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认为,外部压力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

华为昇腾系列芯片获得更多关注。

阿里巴巴含光芯片、百度昆仑芯片也迎来新的市场空间。

中国AI芯片产业链正在加速重构。

设计、制造、封测各环节都有新的布局。

英伟达一家独大的局面开始松动,多元化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技术博弈的深层逻辑

RTX6000D的技术规格暴露了英伟达的两难处境。

美国商务部对AI芯片出口制定了严格的性能上限。

算力密度、内存带宽、通信接口都有明确限制。

英伟达必须在这些约束条件下设计产品。

结果就是一款"四不像"的芯片。

算力被人为削弱,无法发挥架构优势。

内存容量缩水,大规模模型训练受限。

通信带宽降低,多卡并行效率下降。

RTX6000D本质上就是一款"残废"产品。

中国工程师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问题。

某知名AI公司技术总监直言,RTX6000D就像一辆被限速的跑车。

引擎功率强大,却被电子限速器死死束缚。

性能发挥不出来,还要承担高昂成本。

技术团队宁愿选择其他方案。

国产芯片虽然性能有差距,但至少没有人为限制。

华为昇腾910B在某些场景下甚至超过RTX6000D。

寒武纪思元590在推理任务中表现不俗。

燧原科技云燧T20也有不错的性价比。

中国芯片厂商抓住机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华为发布昇腾AI全栈解决方案,性能直追英伟达主流产品。

寒武纪推出新一代训练芯片,算力提升50%以上。

燧原科技宣布量产第三代AI芯片,功耗比大幅改善。

国产替代的技术基础越来越扎实。

软件生态也在快速完善。

华为昇思框架支持主流AI模型。

寒武纪寒武纪框架兼容性不断提升。

燧原科技推出自研编译器,性能优化效果显著。

开源社区也贡献了大量适配工作。

中国AI开发者对国产芯片的接受度明显提高。

英伟达CUDA生态的垄断地位开始松动。

OpenAI、谷歌等美国公司的技术封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AI产业的独立发展。

中国企业被迫走上自主创新道路。

短期内可能面临技术差距,长期却获得了战略主动权。

英伟达RTX6000D的市场失败,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技术封锁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中国AI企业有了更多选择,不再完全依赖英伟达产品。

华为、阿里、百度等巨头纷纷加大芯片研发投入。

人工智能芯片产业正在重新洗牌。

英伟达虽然仍有技术优势,但垄断地位面临挑战。

中美科技竞争进入新阶段。

纯粹的技术封锁已经难以奏效。

中国市场的理性选择,给英伟达上了深刻一课。

高价低配的产品策略注定失败。

技术博弈的胜负,最终还要靠市场说话。

RTX6000D的遇冷,标志着中国AI产业走向成熟。

理性采购、技术自主、生态建设,三管齐下推动产业升级。

英伟达的"特供版"策略宣告破产。

中美AI芯片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反垄断调查的时机选择

2025年9月15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英伟达展开进一步反垄断调查。

时间节点耐人寻味。

RTX6000D遭遇市场冷遇的消息刚刚传出,中方监管部门立即出手。

调查焦点指向英伟达2020年收购迈络思公司后的违规行为。

迈络思在InfiniBand和高速以太网互联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英伟达当年承诺维持迈络思产品的开放性和中立性。

承诺向所有客户平等供应产品和技术支持。

现实情况显然偏离了当初的承诺。

英伟达将迈络思技术深度整合到自家AI计算平台中。

形成了从芯片到互联网络的完整垄断链条。

多家中国企业反映英伟达存在捆绑销售行为。

购买GPU必须同时采购迈络思网络设备。

单独采购迈络思产品价格明显上涨。

技术支持响应速度明显下降。

这些做法明显违反了反垄断承诺。

中方监管部门早就关注相关问题。

选择在RTX6000D遇冷后启动调查程序,时机把握精准。

2025年6月10日,美中在伦敦举行第二轮贸易谈判。

双方就芯片和稀土管制问题展开激烈博弈。

美方提出以放宽芯片出售限制换取中方加快稀土出口。

中方明确拒绝这种不平等交换。

反垄断调查正是中方回应美方技术霸权的有力手段。

通过法律程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英伟达方面聘请顶级律师团队应对。

黄仁勋亲自飞赴北京与监管部门沟通。

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调查将对英伟达造成重大影响。

罚款金额可能达到数十亿美元。

英伟达可能被迫剥离部分迈络思资产。

中国市场占公司总营收的20%以上。

失去中国市场将对公司业绩造成重创。

股价已经开始反映投资者的担忧情绪。

市值蒸发超过1000亿美元。

机构投资者纷纷减持英伟达股票。

英伟达管理层面临巨大压力。

董事会要求黄仁勋尽快制定应对策略,公司可能需要调整全球业务布局。

产业重构的历史机遇

英伟达的困境为中国AI芯片产业带来历史性机遇。

华为昇腾系列芯片订单量激增。

寒武纪股价连续涨停。

燧原科技获得新一轮融资。

国产AI芯片厂商迎来发展黄金期。

技术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华为昇腾910C性能已接近英伟达A100水平。

寒武纪思元590在推理场景下表现优异。

燧原科技云燧T20功耗控制领先同类产品。

软件生态建设也取得重大突破。

华为昇思框架支持超过200个主流AI模型。

兼容性和易用性大幅提升。

开发者迁移成本显著降低。

中科院软件所推出开源AI编译器。

支持多种国产芯片架构。

高校和科研院所贡献了大量算法优化工作,产学研合作机制日趋完善。

中国AI企业的采购策略发生根本性转变。

上海、深圳、北京、苏州等地形成AI芯片产业基地。

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超过千亿元,人才培养体系也在加速建设。

技术人才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国际合作模式也在创新发展。

中国企业与欧洲、日韩厂商加强技术交流。

在EDA软件、先进制程等领域寻求突破,避开美国技术封锁的限制,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关系。

英伟达垄断格局正在被打破。

全球AI芯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用户选择也更加多样化。

价格竞争推动成本下降,整个产业生态更加健康。

中国AI芯片产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变。

从依赖进口向自主可控转变。

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性优势转变。

英伟达RTX6000D的市场失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中美AI芯片竞争进入新阶段。

技术封锁已经无法阻止中国产业发展步伐。

市场力量将决定最终的胜负格局,中国AI芯片产业的崛起,已成不可阻挡之势。


参考信息

1. 英伟达(特供 RTX6000D 芯片)遇冷 · 新浪财经 · 2025年9月16日

2. 英伟达最新"对华阉割版"AI芯片,"中国客户不想要了" · 观察者网 · 2025年9月17日

4. 中企为何集体拒买英伟达芯片 性价比太低 · 中华网 · 2025年9月17日

8. 英伟达违反中国反垄断法 将被进一步调查 · 中新网 · 2025年9月15日

10. 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实施进一步调查 · 央视网 · 2025年9月15日

13. 英伟达再陷反垄断调查 · 财闻网 · 2025年9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科技   英伟   美国   结束   小时   芯片   中国   华为   技术   寒武纪   性能   产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