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报融媒记者8月29日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运营公司获悉,9月4日,“大汉雄风——盛世辉煌的汉文明”特展即将新增两件重磅文物——西汉金缕玉衣与西汉四神纹玉雕铺首。
西汉金缕玉衣 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件西汉金缕玉衣出土于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是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该玉衣由958克金丝编缀1460片新疆和田玉玉片制成,包含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左右手套、左右靴等十余个部件。
策展人员介绍,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尸用具,用金属丝或丝线将玉片连缀而成,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丧葬用玉。汉代玉衣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等。身份地位不同,玉衣所用缕材也不一样。古人认为天然的玉石凝结了天地精华,只要把玉器覆盖在尸体的表面便可以保护尸身不朽,使魂魄化气升天。因此,他们不仅生前热衷佩带玉器,死后还要口含玉片,用玉石制作殓衣,这反映了时人的生死观念和态度。
四神纹玉雕铺首
另一件新增文物四神纹玉雕铺首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市汉武帝茂陵东,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玉器中最大、最重、最精美的一件。这件铺首由一整块蓝田玉雕琢而成,整体以环钮为鼻梁,上连粗眉和双眼,形成兽面,下缘有8颗牙齿。铺首两侧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
策展人员介绍,铺首指门扉上悬挂的环形饰物的底座,多为金属材质,与衔环组合使用,以作祈福避祸之用。这件铺首将兽面与四神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运用浅浮雕、高浮雕、线刻、钻孔等技法,对器物进行多层次雕琢,反映了汉代制玉技术的高超。
“大汉雄风——盛世辉煌的汉文明”特展将于10月15日闭展,这两件新增展品将持续展出至闭展日。
延伸阅读
洛阳曾发现多座东汉玉衣墓
玉衣流行于两汉,消失于魏晋。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洛阳先后发现多座东汉玉衣墓。
1955年,洛阳修建主干线中州路时,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西关花坛西约300米处发现一座东汉玉衣墓,出土完整玉衣片1100余片,多为汉白玉,有的玉片穿孔残留有鎏金铜丝,因此判断该玉衣应为鎏金铜缕玉衣。
1972年8月,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机车工厂编号为M1的东汉墓葬中发现完整玉衣片近千片,多为汉白玉,有的玉片孔中残存有鎏金铜丝,因此判断为鎏金铜缕玉衣。
1988年1月,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洛阳机车工厂职工医院基建工程开展考古发掘,在编号C5M346东汉墓葬中发现完整玉衣片750片,玉片颜色有白色和灰色两种,从个别穿孔中残存的鎏金铜丝来看,该玉衣为鎏金铜缕玉衣。
1990年9月,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洛阳东北郊邙山南麓的杨文铁路编组站工地开展考古发掘,在编号为东汉C10M575墓葬中,发现完整玉衣片530余片,玉片颜色以白色和黑色为主,少数为灰色和花斑色,部分长方形玉片上有墨书文字“一”“二”“六”“七”“上”“下”等,可能为玉片的所在位置或编号。从穿孔中残存的银缕、鎏金铜缕来看,玉衣可能为银缕、鎏金铜缕混合使用。
2003年至2004年,为配合济洛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公路所涉及的洛阳邙山陵墓群地段进行考古发掘,在平乐2号墓发现金缕玉衣片,在朱家仓6号墓发现玉衣片百余枚。
2009年,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为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对项目沿线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发掘,在孟津区平乐镇朱仓村编号为M9的东汉墓葬中发现玉衣片2000余片,均为滑石质,绝大多数玉片在边沿处钻有小孔,多处孔内见铜丝或铜锈,判断为铜缕玉衣。
此外,洛阳目前已知出土玉衣片的墓葬还有孟津送庄东汉黄肠石铜缕玉衣墓、东关东汉殉人玉衣墓等。
记者了解到,尽管洛阳曾发现多座东汉玉衣墓,出土大量玉衣片,但这些玉衣片出土时除少量有金属细线相连外,绝大部分为散落的单个玉片,其中仅有极少数因为形状特殊可以初步确定其所属的身体部位。因此,想要复原出一件完整的玉衣难度极大。
最近微信改版了
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美丽新瀍河』
设为星标
哦~
美丽新瀍河
▶
▶
▶
▶
统筹 | 禹 斌
审核 | 王少峰
编辑 | 冀 瑜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