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2025年已然步入最后一个季度,且这最后一个季度的三分之一余额也即将清零。不知不觉间,许多人开始将“时间太快了!感觉才一眨眼的功夫,一年又要结束了”这句话常挂于嘴边。
不知您是否有所察觉,在时常提及此话语的人群中,年长者,尤其是那些已过而立之年或步入不惑之境的人,往往占据了较大比例。
难怪李银河曾在访谈中提到:
人一旦过了40岁,你就上了到终点的直通车了。
可能年轻的时候你还体会不到,到现在这个岁数就会发现,一年一年过得很快,感觉还没怎么着呢,一年就没有了。
这般现象,究竟是由何种缘由所引发呢?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每一年过得越来越快呢?
实际上,有一个颇为恰当的事例,与这一现象极为相似,二者理当遵循相同的规律。
你是否曾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无论是自驾驰骋、乘车漫游,亦或是徒步探寻。当我们往返于这段旅程时,对路途远近的感知往往大相径庭。去程之时,那迢迢前路仿佛没有尽头,总觉得比返程漫长许多。
这是由于,当我们奔赴未知的目的地时,沿途所经之路皆可能是陌生且新奇的,其间满是未知的神秘气息;然而,当踏上归程,道路两旁的一切已然变得熟悉亲切。正因如此,往返途中的心境与感受便有了天壤之别。

人生恰似一条单程的幽径,我们的归宿在何方?无疑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人生之路没有往返,当我们呱呱坠地,这个世界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皆是陌生而新奇的。这正如前文事例中前往陌生之地的旅程,沿途的所见所闻皆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随着年岁的递增,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与日俱增。早则在而立之年,迟则在不惑之岁后,最晚至年逾半百,这世界的大致轮廓,或许已清晰地映刻在我们心间。
自此,便如同前文事例中返程的情景一般,你会发觉人生余下的道路不再弥漫着陌生与新奇的气息。自然而然地,会觉得前路不再如往昔那般漫长遥远,仿佛一下子缩短了距离。
就时间感受而言,毋庸置疑,它不仅变快了,而且极有可能是愈发地疾如闪电……

有一种颇为常见的阐释是这样的:随着年岁渐长,每一年在我们生命中所占的比重愈发微小。举例而言,当你二十岁时,每一年占据你生命的二十分之一(实际上,鉴于三到四岁之前几乎毫无记忆,分母的数值还会更小一些);而当你步入三十岁,每一年在生命中的占比就降至三十分之一了。
简而言之,大脑对时间的记忆并非依据绝对的时长来存储,而是依照「发生了何种事件」进行留存。在相同的一段时间内,若大脑所储存的事件数量越多,其感知到的时间跨度便越长;反之,若储存的事件寥寥无几,所感知到的时间则会相对短暂。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事件会被大脑储存下来呢?答案是:事件越是重要且新颖,大脑就越乐意投入资源去铭记它。所以,倘若你的生活中涌现出的新鲜事件层出不穷,你所感知到的时间就会更为悠长。反之,便会觉得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故而,将“以后再说”替换为“此刻便佳”,把“凑合度日”转变为“不负当下”,方是对这有限人生最为掷地有声的回应。
想必你定然对生活中那数不胜数的“第一次”记忆犹新。譬如,首次荣获嘉奖与肯定时,内心满溢的成就感与愉悦感;初次鼓足勇气挑战艰巨任务之际,交织于心的紧张与兴奋;头一回与心仪之人约会时,脸颊泛起的羞涩与心头萦绕的甜蜜;首度独自尝试各类事务,勇敢迈出自己第一步的那份决然……
这林林总总的“第一次”,共同勾勒出我们生命斑斓多姿的底色,亦让我们的少年与青春岁月,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显得格外悠长而深远。

那么,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挽留住这如白驹过隙般愈发匆匆的时间呢?
答案实则未必复杂。
只要我们始终秉持一颗年轻的心灵,不沾染世故之气,不呈现老气横秋之态。更多地去探索发现,或是勇于尝试挑战自我的事宜。试着用心去体悟自己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让自身沉浸于这份静谧的氛围之中。
如此,能够使我们的大脑节奏放缓,得以静心感受与体验每一分钟的悄然流逝。当我们以认真之态对待生命,生命亦会以同样的赤诚予以回馈。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