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中方从ASML手中囤积了大量进口的光刻机,只为自研设备

芯片在国际上风起云涌,美国带头搞出口管制,卡住高端技术脖子,我们中国企业也没坐以待毙,2024年从荷兰ASML公司大笔采购光刻机,金额直奔800亿人民币。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实打实的战略布局,美国专家都看出来了,说中国这是在为自家设备研发攒时间。

采购高峰直面制裁壁垒

美国从2019年起就把ASML的极紫外EUV光刻机对华出口堵死,这玩意儿是做7纳米以下芯片的关键,卡住了就等于掐住命脉。到了2023年,荷兰政府跟上节奏,限制深紫外DUV设备的出口,特别是那些能搞5纳米以上工艺的型号。

我们中国企业一看形势不对,赶紧行动起来,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ASML,总额89.2亿欧元,换成人民币800多亿,占ASML全年销售额的36%到49%不等。

为什么这么买?就是防患于未然。美国商务部2024年又加码,撤销部分DUV出口许可,荷兰那边也配合,冻结了不少未发货订单。中国企业早有准备,2022到2024三年间,累计进口价值1600亿的设备,相当于过去8到10年的总量。

这波操作,直接把未来几年的需求提前拉满,避免了供应链断档。ASML财报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贡献巨大,帮他们渡过低谷,但也暴露了我们对进口依赖的痛点。专家们分析,这不是贪便宜,而是理性选择,进口DUV能稳住中芯国际和长江存储的7纳米产线,让手机芯片和存储器不掉链子。

而全球化时代,芯片设备本就靠国际合作,美国一封锁,平衡就破了。中国企业没抱怨,而是用实际行动回应,采购清单上DUV机器占大头,这些设备虽不如EUV牛,但够用,能支撑多重曝光技术,勉强顶到5纳米级别。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进口光刻设备金额达34亿欧元,创纪录高点。国际半导体协会数据也佐证,光刻机占整个设备支出的25%,是产业链前端咽喉,我们多囤点,等于给下游企业多喘口气。

囤货布局缓冲自研窗口

美国投资银行Needham的半导体分析师查尔斯·石直言,中国是在用进口库存换时间,自研光刻技术不是一蹴而就,得几年积累。他这话说中要害,2024年的巨额订单,不是为眼下产能,而是为长远自立铺路。荷兰观察员马克·海金克2023年访谈ASML高层时,也提到中国转向DUV批量采购,就是因为EUV门关了,产业链前端被卡,得想办法补位。

具体看,囤货帮了大忙。中芯国际用这些DUV机器优化逻辑芯片工艺,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在存储领域也见效,2024年他们的产品性能稳步上台阶。本土设备企业像中微半导体、盛美半导体和北方华创,在刻蚀、沉积和化学抛光上实现国产替代,覆盖率从低位爬升。国家层面推全国产化,这目标不是空谈,2024年半导体设备进口额虽高,但本土份额已到15%,比前几年翻番。

这布局有深意。全球化分工下,买进口设备本是常态,美国一搅和,中国企业就得自力更生。囤积DUV不光解燃眉之急,还给工程师团队留出试验空间,逆向分析技术原理,推动原型迭代。2024年,中国7纳米芯片在消费市场露面,就是靠这些库存撑腰。

创新驱动重塑全球格局

而面对制裁,中国芯片产业没退缩,反而迎来强制转型黄金期。2025年上半年,ASML财报显示中国采购下滑45%,从2024年的800亿降到400多亿,这不是坏事,而是囤货周期结束的信号。企业转向国产设备,产线兼容测试通过率高,供应链闭环初现雏形。国际协会预测,非中国供应商压力山大,日本芯片高管都感叹,本土突破会挤压海外份额。美国出口管制本想遏制,结果倒逼中国加速,市场从33%份额掉到12.7%,美企少赚400亿刀。

光刻机是芯片皇冠上的明珠,中国虽起步晚,但投入实打实。2025年2月,国家宣布370亿欧元投EUV研发,上海微电子装备等企业实验室忙活起来,差距虽大,但拉近速度快。ASML预计2026年在华销售大降,但他们也得适应,中国不再是单纯买家,而是竞争者。搁全球看,这格局变了,芯片不再一家独大,多极化趋势明显。

自主创新是国家战略,芯片自立关乎科技安全。2025年第三季度,ASML订单虽超预期,但中国贡献降到27%,企业已用上自家工具,效率不输进口。未来,全球供应链会更均衡,中国声音更响。专家们都说,中国这步走对头,囤货是手段,自研是根本。面对不确定性,中国制造业总有办法,稳扎稳打往前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科技   光刻   美国   中方   手中   专家   设备   中国   芯片   中国企业   荷兰   纳米   半导体   采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