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KA事件,三星堆繁荣背后的真正原因?

三星堆面世以来,大家之所以众说纷纭,除了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外,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一文化的包容性,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能看到不同文明的影子。有专家甚至论述,三星堆地处中原、东南沿海、西亚、南亚等文明的交汇处,所以吸收了各类文明的精华。我看这类专家就应该焚烧后扔到三星堆的祭祀坑中去!人类诞生以来,纯粹的文明交流几乎是不存在的,都是为了资源,或者采用和平的贸易方式,或者采用激烈的战争方式。一个地方要成为交流或争夺的焦点,必须要有其他文明需要而且不可替代的资源,三星堆有什么?土地?矿产?物产?港口?人口?反正我不大能看出来。

如果三星堆真的是正常文化交流,那么这些天南地北的文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蜀地交流的?须知,三星堆总共不过1600年(约从夏早期到周早期)。再进一步说,既然地处文明的十字路口,那这种交流又怎么突然中断了呢?看来,正常的文化交流似乎无法解释,那不正常的文化交流有吗?还真有。

距今4200年前左右,全球经历了一场长时间、大范围的气候异常,主要表现为寒冷和干燥,持续了大约一个世纪,其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推测为太阳活动减弱、洋流偏转、地球轨道变化等,历史上称为4.2KA事件(4.2 kiloyear event)。4.2KA是全球诸多文明衰亡和动荡的相关或直接原因;埃及古王国的终结、两河流域阿卡德帝国的崩溃等。

具体到中国,呈现出“南干北湿”的特点,降水紊乱造成了各地频发的洪水,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正发生在这一时期。北方粟作农业虽受影响,但还未到临界阈值,南方的稻作农业却遭受了灭顶之灾,良渚、石家河相继消亡,三苗被逐,中原文化迎来了一波强力扩张,幸存的各大文明后裔纷纷迁徙,四面环山的四川盆地成了他们共同的目的地。

说回三星堆,古蜀的原住民们也并非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宝墩、高山、紫竹等古城先后毁于洪水,他们不得已搬迁到如今的鸭子河畔再筑新城。或许正是在这个时候,长江下游的良渚难民逃亡至此,指导他们兴建了分水设施,据四川社科院根据上世纪的卫星图研究,即今天的马牧河也。再后来,被大禹击败的三苗,被迫迁往三危的途中路过此地,或许还有部分苗人定居下来,传授了他们当时的黑科技——青铜冶炼。在当时的神州,论治水,谁能与良渚相提并论;炼青铜,谁又能超越三苗?也许,陆续而来的难民,不乏从更远的西亚、南亚等地跋涉而至,三星堆,从原来的偏远边缘和文化荒漠,一跃而成为科技发达和文明鼎盛的“移民之城”。

为什么三星堆如此辉煌,却不见于中国的史书,好像凭空消失了?就是因为其存在的时间太短,前后不过1600年,而且她的繁荣不是长期发展、累积的结果,所以在短暂的巅峰后,因为后继无力,迅速衰落。按理说,此等规模的文化,对周边应该有不小的辐射作用,但后世我们却很难看到其影响,说到底,就是没有根基。所以,尽管民间纷纷扰扰,考古工作者却相视一笑,无他,盖三星堆本来就没有多少新东西:那些我们看来惊世骇俗的文物,对他们而言一点都不陌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大禹   南亚   原因   中原   难民   文化交流   西亚   青铜   洪水   繁荣   事件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