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观察 鸣鸣很忙,忙着开店。
街边的零食量贩越来越多,这个行业的发展快到肉眼可见。
4月28日,中国最大零食连锁企业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从第一家零食很忙与第一家赵一鸣零食分别在2017年与2019年开业,到它们逐渐扩张走出湖南与江西,到2023年11月,二者正式合并后加速发展,整个周期仅仅不到7年。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其门店数达14394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已经接近瑞幸咖啡的1.5万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4年休闲食品饮料GMV计,鸣鸣很忙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连锁零售商。
根据招股书信息,最近三年,集团在2022年、2023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是42.86亿元、102.95亿元、393.4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是0.82亿元、2.35亿元、9.13亿元。
报告期内,集团99.5%的收入均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显然,相比类地产的货架经济传统商超,鸣鸣很忙的模式更倾向于纯粹的卖货。
2022年-2024年,公司加盟商数量从994家激增至7241家,年复合增长率168%,集团的供应链优势明显,区域仓对周边的辐射能力相对成熟,存货周转能力极强,物流成本也显现出很强的压缩动能。
作为新消费的代表,鸣鸣很忙的量贩模式主要在人流量大的商业区的街边,可逛性强,货品丰富,3380个SKU中超25%为定制化商品,单店月均上新百款,对消费者吸引力充足。
但鸣鸣很忙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公司的下沉能力。
鸣鸣很忙是第一个覆盖到镇一级市场的全国连锁食品零售品牌,公司的门店有58%位于县城与乡镇,覆盖了全国超过66%的县城。
实际上,对于新消费行业,县域经济的消费动能更强劲几乎已经成为了共识。
从平价汉堡华莱士,到平价奶茶蜜雪冰城,再到平价咖啡瑞幸。打法都很简单粗暴,通过加盟商很深入地渗透到每一个城镇,再用足够性价比高的产品将空白市场牢牢占据。
县域消费品的零售增速是相当快的,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整体内需增速的下行,城市中产消费逐渐趋于保守,但县城的销售额增速却仍然强劲,去年中国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就比2023年增长了4.3%,比城里快多了。
虽然县城的居民没有大城市的人有钱,个体能支出的开销也更少,但是他们更愿意花钱啊。
大家并不是没有消费欲望,甚至因为过去相对贫瘠的消费场景,对美好的生活品质实际上有更强烈的向往,只是缺乏让他们消费的因子而已。
城市消费能力的饱和和足够便宜的物流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这也让企业的下沉成了必然。
以鸣鸣很忙为首的零食店,就是以量贩大卖场的模式,补充了县域消费者对更丰富的休闲食品的需求。
量贩模式通过压缩传统渠道层级,实际为经销商与消费者让利,不仅让消费者获益,也带来了更强的门店扩展能力,毕竟有钱赚才是硬道理。
但显然,规模地极速扩张必然会带来控制的难度,规模是优势也是诅咒。
零食行业是典型的微利行业,尤其是在充足让利之后,利率是显著地低于奶茶店与传统零食同行的,县城之间发展不均,门店的效率也不同,过大的县域物流网络的运维成本也一直在吞噬着企业的利润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加盟商是否真的那么赚钱,真不好说。企业的扩张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加上同行的竞争,不少县域的需求也出现了饱和,加盟商的回本周期必然会因此拉长。造富效应减弱下,加盟商的信心也会随之减弱,最后的结果就是闭店率开始攀升。
为了赚钱,相比引入品牌零食,零食量贩更倾向于上架不知名的小品牌与自有品牌零食,也就是所谓的白牌,这些产品没有品牌溢价,成本足够低,定价足够自由,但劣势也非常明显。
年轻人是更愿意为品牌与健康等附加价值付费的,如果商场里都是没听说过的称重的杂牌,会激起Z世代的抵触心理,认为这些产品太过低端,加上白牌产品本身品控就很难控制,天然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这些都会侵蚀企业的定位与形象。
规模与平价可以成为扩张的利刃,却无法成为成长的护城河,下沉市场的增量也是有限的,如果自有品牌不能展现出足够的竞争力,微利行业的弱点也将迅速凸显。
近年来,零食行业的玩家都在进行高速扩张与整合。除了鸣鸣很忙以外,万辰的好想来也在迅速并购,与鸣鸣很忙南北对峙。如今,零食战争已经进入深水区,模式创新已经不能成为奠定创新的基础,反而已经是行业内的通解。
零食量贩模式让县域人群实现了真正的消费平权,这很好。但未来鸣鸣很忙更需要证明自己对需求的发掘能力,而不仅仅是公式化地货品堆叠。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