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各地旅游收入排名,河南371亿第二,北京没进前五,第一是谁

人、从、众、...

五一旅游大潮落下帷幕,全国人民用3.14亿次出行、1802.69亿的亮眼消费数据,谱写了旅游新篇章。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藏着中国旅游版图的悄然巨变,但谁是这场盛宴中接待游客人数的最大赢家?

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河南以接待6450.3万人次游客数暂居全国第一,其次便是接待4608.2万人次的广东和接待4365.28万人次的四川。

不过,虽然河南暂时是接待旅游游客人数第一的省份,但河南的旅游收入为371.1亿元,游客消费数据暂时位列全国第二。

那么,在现有的数据中,第一名究竟是谁?四大直辖市在今年的五一又有哪些亮眼的数据呢?

四大直辖市

我们先当目光转向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以及重庆,情况似乎有些微妙。

北京此次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790.8万,实现旅游收入209.8亿元;天津接待游客169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9.52亿元。

上海接待游客1650.06万游客,实现旅游收入201.1亿元;重庆接待游客1858.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71亿元,单看这些数字,已然不俗。

北京今年五一期间以“京彩五一·乐享好时光”为主题,推出1900余场活动,更别说北京作为首都,一直吸引海内外游客前往。

天津今年五一假期以“五一狂欢日,津城任逍遥”为主题,推出了八大主题共80项重点活动,举办三百多项的文旅活动。

上海今年五一期间恰逢第六届上海五五购物节,除此之外,上海更是推出了上千项的特色活动,更别说上海早已是国际知名的城市。

重庆今年五一假期文旅活动超七百多项,各个区都有各个区的特色,比如荣昌区的卤鹅、渝中区的漫渝中主题,渝北区的品质、时尚、文旅结合主题等等。

这四大直辖市我们能看出,今年接待游客最多的是重庆,而实现旅游收入最多的则是北京,那么其他省份的排名又是什么情况呢?

中原大地

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河南文旅市场表现亮眼,通过创新产品供给、发放消费券、优化服务体验等多措并举,实现了游客量与旅游收入的稳步增长。

河南近年来在文旅上频频出圈,这片中原腹地,不乏璀璨的文旅明珠,和一些省份不一样,河南几乎每个市都有自己的名片。

郑州嵩山少林寺、只有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洛阳龙门石窟、老君山,平顶山尧山,安阳殷墟,新乡宝泉、焦作云台山、许昌胖东来等等,都为河南贡献了不菲客流。

其实,河南的异军突起,也算印证了深厚文化底蕴与创新营销结合的巨大潜力,在年轻化营销和流量上,河南文旅紧跟新媒体趋势,通过短视频平台和互动式传播吸引年轻群体。

在沉浸式体验上,河南通过颠覆性创意和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在文化底蕴上,河南依托深厚的历史资源,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能吸引以6450.3万人次游客数,实现旅游收入371.1亿元的大关,不过,在旅游收入上,浙江却凭借着接待游客3114万人次,实现了旅游收入395.4亿元。

江南风韵

今年五一假期,浙江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呈现强劲活力,通过丰富活动、惠民政策及创新业态,实现了消费升级与市场繁荣,全省推出两千多项文旅活动。

在五一假期5A级景区游客量榜单中,杭州西湖占据绝对第一,可以说,浙江的“江南风韵”深入人心,这或许是其魅力的关键。

除了杭州西湖外,千岛湖的碧波万顷,南浔、西塘等古镇的明清风骨,乃至鲁迅故里的近代文脉,都散发着独特的南方韵致。

政策暖风与民间智慧共振

除了以上地区外,中国各地都展现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强大的吸引力,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格局,为旅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各地区的独特风情和发展潜力,共同推动了全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可以说,今年五一的旅游市场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每个地区都在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吸引游客,提振消费。

这背后,也离不开国家层面积极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为了持续推动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一系列旨在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鼓励旅游消费的措施正在逐步落地。

从简化出行手续到景区门票优惠,从完善基础设施到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这些努力共同为旅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一的喧嚣已过,但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永不停歇。

这份假期“成绩单”不仅是各地旅游业发展现状的一次集中展示,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游客消费偏好的变迁与区域旅游发展的无限可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1

标签:财经   河南   北京   收入   旅游   游客   假期   上海   重庆   直辖市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