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在他乡的榆林人:“辞家千里又千里 务必争气再争气”

孙同学有话说:

“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争气再争气,比泪水更汹涌的是我的勇气”。

第一次在社交平台上听到这首歌,是我窝在驾驶座里,熄了引擎,世界只剩下车窗外的零星路灯和手机屏幕的光。

我鬼使神差地点开评论区:有人晒出车站外,亲人送行时那关切又不舍的眼神;有人写到和父母视频看到他们眼角的皱纹又加深了几分;有人讲述着高中时遇到一位很好的老师;有的人借此向分别已久的爱人、朋友道尽思念。

看着一条条留言,泪水不自觉打湿了我的眼眶。我仰起头,靠在椅背上,回想起曾经……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独立的人。

当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看着千里之外的城市,心中只有挣脱樊笼、奔赴自由的雀跃。我拒绝了父母的陪送,独自一人扛着行李箱,在火车的鸣笛声中,把亲人和家乡远远甩在身后。

毕业后参加工作,更是如此。我习惯一个人应付生活中的所有困难,也接受每一次的事与愿违,并将那潜藏的、偶尔翻涌的酸涩,小心翼翼地藏匿于“成熟”的气质背后。

但其实在爱我们的人看来,我们不必事事争气。那些被我视作盔甲的勇气,在他们眼中是心疼。他们反复叮咛的,不过是“好好吃饭,天冷加衣”;他们真正期待的,并非是我站在多高的地方,而是希望我每天都开心快乐、平安顺遂。

这些年,因工作或闲暇,我去过不少地方。

我见过江南的微雨,也看过西北的辽阔;在繁华的都市霓虹下与友人把酒言欢,也在静谧的古村巷陌里听当地老人讲述沧桑。

我遇见过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可说来奇怪,无论眼前的风景如何,无论当下的氛围如何,总有一个片刻,一种疲惫的失落感会突然袭来。

朋友告诉我,这是想家了。

家是什么?是早晨喝一碗羊杂碎的满足,是下午漫步大街的恣意时光,是听一曲定制版的陕北说书、唱几首悠扬动听的陕北民歌,是三五好友相聚夫子庙的欢畅,是邻里街坊亲切的乡音问候,是周末心安理得的赖床放松,也是妈妈做好的“家的味道”......

有人说,故乡,是我们年少时一心想要逃离,而长大后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从前读“独在异乡为异客”,只觉是古人伤春悲秋的文字游戏;而今在无数个佳节,混迹于陌生城市喧闹的人流,那份格格不入的孤独感如同一记回旋镖击中脑海,我才终于懂了“月是故乡明”的深意。

尽管人生道路上的我们不知疲倦,山一程、水一程,渐行渐远,但我知道,只要这份念想在,家,就一直在。

“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争气再争气,熬过无人问津,往后都是风景”。不管往后境遇如何、是否争气,要记得总有一个地方,有一些人,一直在等我们。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榆林”一盏灯。又是一个冬天,今年,记得回家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美文   争气   榆林   他乡   陕北   地方   夫子庙   乡音   故乡   陪送   泪水   勇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