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突然冻结中资147亿资产,助美“抢劫”中企,中方的反制来了

10月12日,荷兰突然对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下手,中国CEO惨遭停职,高达147亿资产被冻结一年。可以说这一决定直接打破了国际合作平衡,而且,这种带着明显在会对行的操作,无疑是帮着美国对中企实施技术“抢劫”。

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一套怎样的权力运作逻辑?中方的反制又能否打疼荷兰?

一场披着合法外衣的掠夺

荷兰当局的手段并非简单粗暴的直接没收,而是上演了一出“程序正义”的舞台剧。他们通过一套“行政命令、司法速裁、内部策应”的组合拳,为最终的夺权目标披上了一件看似无懈可击的合法外衣。

整个行动的序幕在9月30日拉开,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发布一道部长令,理由是所谓的“国家安全”风险。这道命令的威力是全局性的,直接对安世半导体及其遍布全球的30家子公司,从资产、专利到人员,实施了为期一年的全面冻结。

这相当于在任何法律行动开始之前,就先让这家年营收高达147亿的企业瞬间“休克”,为后续的权力更迭铺平了道路。企业运营被按下暂停键,管理层陷入瘫痪,一场“合法”的掠夺已经万事俱备。

紧接着,司法力量以惊人的速度介入,仅仅一天之后,10月1日,阿姆斯特丹的相关法院便批准了紧急措施。令人错愕的是,这次裁决竟然是在没有举行任何庭审的情况下做出的。闻泰科技的董事长张学政,更是被直接撤销了董事职务。

这还不算完,更关键的一步是植入新的权力核心。法院任命了一名外籍独立董事,此人被授予了“最终决定权”或“决定性投票权”,这意味着,公司的控制权被一次“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操作,从原股东手中彻底剥离。

而为这番外部干预打开大门的,恰恰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推动者——安世半导体的三位外籍高管层。他们联手发难,作为内部申请者,为荷兰政府的介入提供了最关键的“合法”入口,构成了这场行动的完美闭环。

最终的结果是,闻泰科技通过子公司持有的近100%股权,被强制交由第三方机构托管。闻泰的持股被削减至名义上的“1股”,彻底丧失了对公司的治理权与投票权。

谁才是真正的国家安全威胁

讽刺的是,在闻泰科技2019年完成收购后,安世半导体这家源自飞利浦核心部门、曾被视为“非核心、非先进”技术的公司,迎来了新生。它的业务从下滑状态中被拉回,一跃成为全球功率芯片领域的“隐形王者”。

公司的年营收飙升至147亿,仅在2024年就向荷兰纳税高达1.3亿欧元,研发投入更是增长了1.5倍。其小信号二极管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车规级MOS芯片市场份额更是冲到全球第二。

如今,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都在使用安世的产品,其车规芯片的全球市占率达到了惊人的14%。可以说,这家企业在被中资收购后,不仅没有衰败,反而为荷兰的经济和全球产业链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将这样一家经营良好、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以一个模糊的“国家安全”理由强行夺走,这背后的逻辑显得如此虚妄与矛盾。它清晰地表明,所谓的法律外衣之下,包裹的并非对国家利益的担忧,而是赤裸裸的地缘政治算计。

规则的回旋镖砸向了谁

荷兰此举,看似精准打击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布局,但其破坏性影响,就像一柄扔出去的回旋镖,最终会狠狠地砸向自己,更严重冲击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

首当其冲的便是全球汽车行业。安世半导体是宝马、大众等全球车企的关键芯片供应商。荷兰政府的行政干预导致公司决策层陷入混乱,直接威胁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让本已脆弱的供应链雪上加霜。

更深远的伤害,是对其自身投资环境的“信誉自毁”。有分析师直言,这种用政治干预取代市场规则的做法,是在损害荷兰自身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声誉。它动摇了国际资本对欧洲高科技领域投资的基本信心,这种无形的损失,远比一家公司的得失更为惨重。

当然,中方也绝非只有外交抗议。闻泰科技在深夜发布的声明中,将此举定性为“借政治压力夺权”,并表示已聘请国际顶级律所准备在荷兰进行法律诉讼。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展示了自己具备精准打击对手产业链薄弱环节的能力。之前,针对荷兰扩大半导体管制的行为,中国就对半导体关键原料镓、锗实施了出口管制,此举严重影响了美国和荷兰的相关企业。

而就在10月9日,中国再次出手,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技术列入了出口限制名录。中国稀土供应占全球80%以上,此举精准打击了那些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的产业,其中就包括荷兰引以为傲的ASML光刻机。这无疑是在警告对方:搬起石头,很可能会砸到自己的脚。

大国博弈的棋子

将安世半导体事件孤立来看,似乎难以理解,但如果将其置于中美科技战的宏大棋局中,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这并非荷兰的“一时兴起”,而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对华科技遏制战略中,扮演角色的必然延续。

历史的脉络十分清晰,早在2023年,荷兰就曾跟随美国的步调,限制对华出口先进的光刻机。这次对安世半导体的动手,不过是其政策连贯性的体现,背后是难以抗拒的联盟压力。

安世半导体本身的角色转变,也折射出地缘政治如何重新定义技术价值。在2019年被收购时,它的技术在荷兰方面看来是“非核心”的。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车规级芯片一跃成为核心战略资源。曾经被忽视的资产,摇身一变成了必须争夺的“棋子”。

地缘政治动态地改变了一项技术的“安全”属性,这正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彭博社提问时,明确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及歧视性做法的深层原因。他的表态不仅是对荷兰的警告,更是对所有在美国压力下摇摆的国家喊话,意在为经贸问题政治化划定一条红线。

结语

安世半导体事件,以一种极端而羞辱的方式,将法律工具、市场规则与地缘政治野心赤裸裸地捆绑在了一起。荷兰政府看似每一步都“依法办事”,但其本质,却是用国家机器为自身的产业焦虑和地缘战略服务。这种行为,动摇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根基,更是全球商业文明赖以存在的信任基石。

那象征性的“一股”所有权,不仅是对闻泰科技268亿投资的巨大羞辱,更是对整个国际经贸秩序的公开拷问。当信任的土壤被侵蚀,规则被肆意玩弄,牌桌上的所有参与者,最终都将成为输家。

财联社2025-10-12《荷兰冻结闻泰半导体资产 安世外籍高管们要求转让控股权》

环球网2025-10-10《明确限制具体目标,严管军事敏感领域,涉稀土出口管制,中方接连出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财经   反制   荷兰   中资   中方   资产   半导体   全球   中国   地缘   政治   稀土   企业   精准   芯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