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网友要求滚出中国市场

全智贤因为新剧《暴风圈》闹出的辱华事儿,现在闹得越来越大了,不光她代言的那些品牌,评论区全被网友刷爆了,就连她之前的相关作品,评分也一下子跌得特别厉害,网上的舆论几乎已经控不住了。

本来她这么多年都特别依赖中国市场,可现在却遭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抵制,网友们都在喊品牌方赶紧跟她解约,这股抵制的情绪还在一个劲儿扩散。

想当初,她可是靠中国市场才火起来的韩国明星,怎么现在就彻底在舆论上栽了跟头呢?接下来她的演艺事业,还有商业上的价值,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踩文化红线的烂招数

今年计划播出的韩剧《暴风圈》,内容可以说是彻底在黑中国,不是无心之失,而是从台词到画面,从场景到文化符号,处处带着挑衅和恶意。

而且剧里直接就放了句瞎话:“为啥中国就喜欢打仗”,这明摆着是硬给中国扣“好战”的帽子,太不讲理了,甚至它还把朝鲜核潜艇那事儿的锅,往中国和美国身上甩,简直是把黑的说成白的,完全在颠倒事实。

不仅语言上挑衅,画面设计更是让人火大,剧中出现的“中国大连”,结果一看就是灰暗破败的渔村,到处是老旧棚户,街道上还挂着繁体字招牌。

可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大连明明是个好好的发达沿海城市,他们却跑去香港深水埗拍镜头,硬把大连往“又脏又乱又差”的方向拍,这明摆着就是故意抹黑,没安半点好心。

更过分的还在后头,剧里居然藏了“踩国旗”的小心思,有段反派开会的戏,地上铺着红地毯,上面还印着黄色五角星,但凡有眼力见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中国国旗,这种设计绝对不是随便弄的,就是故意挑事,真让人反感。

剧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嘲讽也不少,比如全智贤在戏里用怪声怪腔念李白的《将进酒》,念出的发音还故意和粗话谐音,显然是恶搞。

离谱的是,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竟然被硬塞成“朝鲜古代诗人丁若镛”的作品,这就是明目张胆地篡改文化归属。

反派角色的设置同样问题很大,剧里所有反派一律是中国人,说着奇怪的“韩式中文”,表现得奸诈狡猾,完全是刻板印象的堆砌。

可是在中国上线的版本里,这些冒犯镜头全都删掉了,但在韩国发布的预告片中却保留完整,这样的“双面操作”,表面上在中国装无辜,背地里却故意丑化中国

网友出手,品牌慌了

《暴风圈》一播出,剧里那些赤裸裸的辱华内容立刻引爆了中国观众的怒火,大家很快意识到,光在网上骂没有用,真正能打击全智贤的,就是她手里最在乎的“钱袋子”代言的大牌。

于是,舆论战的方向迅速转移,从对剧集和演员的口诛笔伐,转向了国际品牌的商业代言,网友们行动极快,直接冲进伯爵、海蓝之谜、路易威登等品牌的官方微博评论区。

评论内容不仅有愤怒的谴责,还配上了剧中辱华台词和截图,甚至不少人还用中韩双语留言,目的就是要戳穿全智贤在中国赚钱、却在作品里配合丑化中国的虚伪,一句“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成了最直白的控诉口号。

更有意思的是,网友们并不只是单纯发泄情绪,而是把这事和过去的类似情况做对比,中国艺人一旦有点小争议,很多品牌立马切割,连夜发声明终止合作,生怕自己受牵连。

但这一次,全智贤参演的剧里有明确辱华情节,国际大牌们却装聋作哑,迟迟不肯表态,这种差别待遇被网友们拿出来对比,自然让品牌方承受了更大的舆论压力。

其中路易威登被推到风口浪尖,它一向有“塌房风向标”的称号,代言人只要出事,舆论都会格外关注,这次全智贤惹上大麻烦,网友们紧盯着LV,看它是选择维护中国市场,还是继续拖延。

对于品牌方来说,这简直是两难:要是装没事,就可能丢掉中国市场的消费者,要是表态切割,就得紧急更换代言人,付出的成本也不小。

后来,网友们亮出了最直接的“武器”:消费抵制,那就是“不换人,就不买”,个体的选择可能微不足道,但当成千上万的消费者集体表达这种态度时,影响的就是品牌的销售和利润。

相比单纯骂人,这种方式更狠更精准,直接击中了品牌和全智贤的要害,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

新账旧账一起算

《暴风圈》引发的风波,其实并不是一场孤立的事件,真正让观众彻底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全智贤这些年来不断积累的争议,她并不是第一次卷入类似问题,只是之前大家还抱有幻想,这一次新账旧账叠加,彻底把耐心耗光。

最典型的就是恒大冰泉代言事件,当年全智贤和金秀贤共同代言这款矿泉水,宣传材料里标注水源地是“长白山”,这个说法在韩国国内引发舆论争议,两人为了安抚韩国市场,第一时间选择与品牌解约。

这样的操作等于直接把中国市场放在次要位置,在观众眼里就是“为了韩国利益可以随时牺牲中国”,这一事件虽然过去多年,但很多人始终耿耿于怀。

接着是她参演的韩剧《王国》,这部剧里对明朝军队的描写极其负面,甚至把他们塑造成残暴的侵略者,服饰和礼仪上也出现大量错误。

虽然是一部古装剧,但观众并不傻,这种剧情和细节会让人感觉背后带着刻意的文化歪曲,而全智贤的参与,让她在中国观众中的口碑进一步受损,人们开始觉得,她所参演的作品,总是带有某种“抹黑中国”的意味。

以前,全智贤靠《来自星星的你》里“千颂伊”这个角色,在中国观众心里那可是“白月光”一样的存在,那时候她走的是高冷女神范,大家对她几乎没什么不好的评价。

但随着这些文化摩擦不断出现,她积累的好感度一点点被消耗,到今天《暴风圈》这种全方位挑衅的内容出现,观众已经不再是失望,而是愤怒的清算。

这次网上的反应特别直接,甚至还出了“第一次看到全智贤有性缩力”这种热搜,这话意思很明白:她再也不是以前那种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的女神了,反而让人看着就反感。

以前她能在咱们中国市场受欢迎,靠的就是那层“女神滤镜”,可现在这层滤镜算是彻底碎了,大家对她的态度也变了,没了以前的喜欢,取而代之的全是嘲讽、吐槽,还有人说“果然是这样”,满是失望。

可以说,《暴风圈》只是一根导火索,真正爆炸的是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全智贤在中国市场的口碑几乎宣告崩塌,而这种“神坛坍塌”的后果,比单次的舆论风波要严重得多。

参考资料

2025年09月18日 荆楚网 韩剧《暴风圈》内容引争议,出现“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台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娱乐   中国市场   网友   中国   品牌   舆论   观众   韩国   文化   反派   滤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