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是,贫穷是可以遗传的。除非这个家族出现了基因突变,出现一个优秀的孩子,具备创富、守富、传富的能力。”
消息发出后,很多人来找我聊。
有人问我怎么突破,有人说自己就是那个基因突变,也有人焦虑地问,该如何避免把财富传给下一代时,孩子守不住。
坦白说,这个话题我思考了很久。过去9年,我见过太多真实的财富故事。
有人三代积累,稳如磐石;有人一代暴富,二代败光;也有人像我一样,从安徽小县城考到上交,在上海扎根,用20年时间完成了家族的基因突变。
01、账面资产很多,为什么还是守不住财富
很多人以为,有钱就能传承,其实不是。
有些家庭,父母收入不高,但懂得资产配置,房子、基金、保险都有规划,一步步把财富做大,更重要的是,把这套思维传给了下一代。
也有些家庭,一代人靠某个生意赚了不少钱,但思维单一,只会存钱或者无脑买房,没有风险对冲意识,一旦遇到周期波动,财富很快就散了。
这两类家庭的差距在哪?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认知。
如果一个家族的认知停留在“存钱就是理财、有钱就买房”,那这个家族的财富天花板,基本就锁死了。因为时代在变,政策在变,市场在变。
单一的财富思维,迟早会被周期吃掉。
02、我用20年,做对的三件事
1995年,我从安徽小县城考到上海交大。那时候家里条件很一般,父母能给我的,就是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的叮嘱。
这是典型的小镇家庭的认知天花板——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但止步于找份好工作。
毕业后,我进了外企ARM,做到资深管理岗,2013年拿下百万年薪。但我没有止步于此。2016年,我39岁,选择创业。这两次创业,都是在主动打破原生家庭的认知天花板。
我做了哪些事?
2010年到2015年,我在上海买了几套房,有学区房,有投资房。当时很多人说房价太高,但我算了笔账:不买房,钱放银行跑不赢通胀;买房,至少保值增值。
这些房子,不仅解决了孩子教育问题,也成了我2018年创业时的安全垫。
2021年,我申请了香港优才;2023年拿到身份,开始在香港注册公司、布局资产。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折腾?我的答案是: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过去十年,房产确实是最好的配置工具。但当所有人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篮子本身就成了最大的风险。
香港给了我一个清晰的确定性:制度清晰,税负合理,资产配置更多元。
我有三个孩子,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该怎么把创富-守富-传富的能力传给他们。最重要的不是留多少钱,而是留下一套认知体系。
所以我带他们去香港看大学,让他们知道教育可以有更多选择;我带他们去看不同的房子,让他们知道:资产配置不是买买买,而是要算账;我跟他们聊我的创业经历,让他们知道: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尝试。

03、普通家庭的三个关键决策点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问:纪老板,我不是交大毕业,也没有百万年薪,更没有多套房产,我该怎么打破贫穷的遗传?
我的答案是:基因突变,不需要天赋异禀,只需要在关键节点做对选择。
用教育投资打开认知边界。教育,是普通家庭最确定的上升通道。
但教育投资,不只是学区房和补习班,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打开更大的世界。有些家长,自己没出过国,也不了解国际教育,但舍得花钱送孩子去香港、新加坡读书。
这些孩子回来后,眼界完全不一样,对未来的规划也更清晰。
如果暂时没有条件出去,那就多带孩子去看不同的城市,去参加不同的活动,去接触不同的人。认知的边界,决定了未来的天花板。
用小额资产配置积累财富思维。很多人觉得,资产配置是有钱人的游戏,其实不是。
资产配置的本质,是用钱生钱,而不是钱越多越好。手上只有10万,那就研究怎么把这10万变成50万。可以买点基金,可以投点货币基金,可以学学怎么做现金管理。
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钱要增值的意识。
有些人月收入不高,但每个月坚持存一笔钱,几年下来做了首付,买了第一套房。
房子涨了,再置换,再规划,十年后,资产从零做到了几百万。这样的路径,很多人都走通了。
这就是小额资产配置的力量——关键不是钱多钱少,而是有没有资产配置的思维。
用长期主义对抗短期诱惑。财富积累,从来都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
为了快速致富去炒股、炒币、做高风险投资,最后血本无归的故事,几乎每年都在重演。真正能穿越周期的财富,都是慢慢变富。
买房,至少要持有五年以上,才能看到增值;创业,至少要熬过前三年的亏损期,才能看到盈利;教育,至少要投入十年,才能看到回报。
所以,不要被短期的涨跌迷惑,不要被快速致富的故事吸引。找到一个长期看好的方向,持续投入,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