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不经意间,六十载岁月已然悄然流逝。往昔,每日总有做不完的事务,心中总在喟叹,距离退休之日为何如此遥远。
如今,我已退休三年。生活中既无繁重艰辛的工作,亦无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闲暇之际,便沉浸于书籍的世界。
午后,温暖的阳光轻柔洒落,我倚靠在朝南的窗边,目光望向不远处那座金光熠熠的金砖酒店大楼。此时,心中不禁感慨世事轮回之迅疾。
有时,往昔的岁月会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忆起曾经走过的漫漫人生旅途。我开始细细盘点、深刻剖析过往,数说着一路经历的风风雨雨,回味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翻检着那些已然模糊的记忆片段。将它们如串糖葫芦般,依照时间顺序一一捋起。
蓦地,我一拍大腿,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我竟如此不凡!
大灾之年出生

在灾难中出生。我是1961年生人,农历十一月二十傍晚,天已傍黑,虽然没有风,但天气很冷,胡集公社红阳大队靠近胡集中学的一户农户家里,一个男娃呱呱坠地,那就是我。落生的时候,我的父亲正在离家里大约一里地得动沟头里踢(一种小型渔网叫踢罾,用脚扫荡周围水面,将鱼赶进网里)鱼,沟里的水已经车干了,只剩几处深塘里还有余水,水面上结了薄薄的一层冰,差不多正是我降生的时候,父亲的网里蹿进一条五六斤重的大鲲子,父亲用绳子从鱼鳃穿好,让我五岁的姐姐拖回家。
61年不寻常,这一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也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粮食极度匮乏,百姓生活困苦。我能够在这一年来到人世,可见不同寻常。这一年百年难遇的旱肆虐神州,甚至导致千万人死亡,据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是我国建国后出生率最低的年份之一。但这场大灾并没有对我的家乡产生致命的危害。因为那一年,我们队里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男孩在我之前出生。一年出生俩,还高出平均出生数。
饥饿锤炼意志
虽然自然灾害还不至于让家家户户到断炊的地步,但影响也是显著的。粮食奇缺,青黄不接。不少人家靠借粮度日。由于粮食不足,我出生后妈妈奶水不足,那条大鲲子成了及时雨。多年后我听长辈说起这件事,总觉得那鲲子与我之间有着某种缘分。父亲那一网兜起的不只是鱼,更是我生命的开端与希望。鲲子,是我们当地对草鱼的俗称,鲲子吃草,易养活,长得快,还长得大。而鲲又与鲲鹏的鲲是同一个字,虽然是一条鱼,却是一条可以飞的鱼。不像鲤鱼跃龙门要靠机遇,鲲自带翅膀,只要努力,就能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自然灾害过去之后,农村的形势略有好转,但粮食依然十分紧缺。我的童年,还有少年的一部分都是在与饥饿与寒冷的抗争中度过的。冷倒还可以忍受,饥饿实在难熬。一年中只有逢年过节那数得过来的几天可以吃饱饭。其余时间都吃不饱,天天吃不饱,顿顿吃不饱。吃不饱也就算了,挑猪草、割绿肥、拾麦穗的农活和家务一样没少干。粮食不足瓜菜代,山芋萝卜南瓜洋芋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拿来当“代食品”。萝卜煮饭,只见金黄的萝卜,看不到米。稀饭里找不到米,只有水和䅟儿,而且薄得可以照见人。我的一个伯父一顿可以喝一头盆(陶盆最大号的,大约有2500ml容量)粥。最艰苦的一年,可能是64年或者65年的春夏之交,我们家连续吃了差不多一个月的青菜,我和父亲双双得了“青紫病”,差点要命。
缺衣少食的童年也不是一无所获,饥饿锤炼了我的意志,寒冷铸就我的品格。因为冷,就不能闲坐,上学放学全是推着铁环跑步,课间也赶紧到室外锻炼。踢毽子需要毽子,我母亲不善于此道。最多的运动是贴着泥墙排成一队“挤暖”,两边的往中间拼命挤,被挤掉的排到末尾继续挤。挤暖抗寒的效果最好,但废衣服。还有就是斗鸡,用手抓住一条腿,单脚对撞,撞倒的或者放下腿的算输,我个子太过矮小,个子高的一不小心就会撞到我的脑袋,所以没有人跟我斗鸡。

缺食少穿的生活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这些经历锤炼了人的意志品格。只要经历过这样的生活磨炼,一般的苦难就很难将其击垮。
未完,待续。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海安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